兴趣引领,计划驱动,持续阅读
2021-07-06昌静
昌静
在与不少同学交流阅读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好多同学不知道怎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或者说不少同学在有效阅读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确实,如果不知道怎样的阅读是有效的,那么阅读过程很可能就是茫然的。当然可能有同学会说,能够让自己在考试的时候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阅读,就是有效的阅读。这样的理解不能说错,但是肯定存在狭隘的地方,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考试需要阅读,但是阅读却不是为了考试。同学们现在还处于小学阶段,处于人生奠基的阶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就是让自己走在一级级的阶梯之上,因此每一步都要走踏实,每一步都不要带着功利心。阅读应当是一个纯粹的事情,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坚定一个想法,那就是阅读是为了充盈自己的内心,是为了自己的精神成长。只有建立起这样的阅读认识,才能让自己通过阅读奠定精神成长的基础。
对于每一个同学而言,有效的阅读途径是有所不同的,这是因为每一个同学的兴趣爱好可能有所不同。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用兴趣引领自己的阅读,然后再制定有效的阅读计划,来驱动自己的持续阅读,那么就能拓展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坚实的阅读途径。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让自己的爱好更广泛一些,这样自己的阅读面就会宽一些。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跟同学们具体聊聊如何进行兴趣引领,如何实现计划驱动,如何做到持续阅读。
一、兴趣引领,打开有效阅读的大门
可能很多同学都知道,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兴趣的,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一个人往往与生俱来就天然地会对某些事物感兴趣,而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对相关的事物进行深入的理解与研究,这比没有兴趣而被强迫关注某个对象的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谈到兴趣可能有不少同学会说“我对阅读就不感兴趣”,那么阅读的大门对自己是不是就永远关闭着呢?答案显然并非如此,在老师看来,只要同学们有感兴趣的事物,那么就一定能够从这些事物慢慢走向有效的阅读——这就是老师在这里跟同学们强调的“兴趣引领”的关键所在。
老师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用他爸爸的话说“无论怎样恐吓诈骗,他就是不读书”。当然这个爸爸所说的恐吓诈骗并不是真正的恐吓诈骗,而是指在家庭教育的过程当中,用尽了所有的手段都没有能够让孩子读书。后来老师就问这个学生的爸爸:“你孩子有没有感兴趣的东西”,这个爸爸想都没想就说:“他对旋转魔方非常感兴趣”。
后来老师就跟这个学生交流,交流的主要话题就是“如何提高自己旋转魔方的水平,去打败对手”。这个学生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就是不断地训练,提高自己的速度,提高自己的技巧(技巧这个词还是老师帮他总结出来的),必要的时候去培训学习……”;老师进一步问他:“有没有想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升自己?”他表示茫然;于是老师就结合他感兴趣的一些英雄人物,给他讲一些故事,让他知道“一个真正厉害的人,继续要借助于外力,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因为一个人只有靠自己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那么怎样靠自己呢?除了实践之外,就是多吸收,而阅读就是吸收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个学生相信了老师所说的话,后来他的阅读也从旋转魔方延伸向其他的好多领域,于是我就看到了一个热爱阅读的学生。
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同学们,你所感兴趣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通过阅读来拓展,而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一定能够发现一个新的世界,因此同学们应当早点用自己的兴趣,去在自己的面前铺设出一条阅读的康庄大道。
二、计划驱动,提供有效阅读的保障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还常常会出现一种问题,那就是“三分钟热度”。不少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某个时候也突然非常喜欢阅读,但是读着读着就没有兴趣了,就不想再读了。
从客观现实的角度来看,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所以不要责怪自己。但是从自己成长的角度来看,又不能让自己从热爱阅读的心境当中滑出去,只有想方设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才能改变这一现状,才能让书籍真正成为自己成长的阶梯。就老师的教学经验来看,改变这一现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
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只是在多长的时间内阅读多少内容,更要从阅读的一些细节角度入手,让自己知道在阅读的时候应当做些什么。制定阅读计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同学们在制定阅读计划的时候,既可以借鉴他人的做法,但是更应当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阅读习惯的制定阅读计划的思路。
著名画家齐白石曾经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实际上是告诉人们,学习的目的是吸收而不是模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模仿他人可能会让自己越读越累,这是老师的经验之谈。应当说老师所遇到的每一个真正热爱阅读的人,他们都能将阅读计划与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紧密结合在一起。有一个学生在制订暑期阅读计划的时候,他把每天的阅读时间确定在上午9点,而之所以这么晚,是因为他的起床时间通常都在8:30左右。他跟老师说了一句自己的“名言”:“我相信‘一日之计在于晨’,但是对我的阅读而言,从上午9点开始是最好的,因为我发现当我‘睡饱了’之后,再将一天的生活从阅读开始的话,我更享受这样的节奏……”
当然在这个例子里,只是就阅读计划中的“阅读时间”这样一个细节进行讨论的。但是这个细节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将阅读计划中的每一个环节与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对应起来,那么这样的阅读计划才是有生命力的。在阅读计划当中,除了每天的阅读时间确定之外,同学们还要考虑阅读方法(比如说做批注、写心得等等)、阅读交流(跟阅读同一本书的同学交流)……这些要素不要一下子面面俱到,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根据需要一步步地去确定。总之只有制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阅读计划,那么这个计划才能成为自己持续阅读的可靠保障。
三、持续阅读,奠定有效阅读的基础
一般来讲有了兴趣的年龄,有了计划的驱动,那么持续阅读就是可实现的。之所以跟同学们强调持续阅读的重要性,是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什么叫积累?积累就是日积月累,没有一定的时间付出,没有一本本书的阅读,那这样的阅读意义有限。这里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我们所说的阅读是指读“书”——可以是文章(杂志),也可以是书籍。同学们现在还处于小学阶段,老师不建议同学们通过电子产品去阅读,因为这是一个注意力容易分散、让自己处于碎片阅读状态的方式。如果在小学阶段养成了碎片阅读的习惯,那这一定是一个坏的阅读习惯。
基于纸质读物的持续阅读,是我们小学生汲取精神养分的唯一重要途径。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去读绘本,图文并茂的绘本,可以让我们迅速走入书籍的世界;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阅读对象应当指向文字,同学们应当善于在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旦这个精神世界向同学们打开大门,那么同学们的兴趣就会变得更加持久,相信好多同学也会自发地给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有了兴趣的引领,有了计划的加持,那么就能够让自己处于一個持续阅读的状态。
阅读的人是美丽的,持续的阅读可以让人持续的美丽。小学生应当作一个爱美的人,这个美不是外表的美,而是一种基于阅读而呈现出来的内在气质美,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含义。当然阅读不能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实践,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行”的过程中内化“读”的感受,是文字思想扎根内心的重要途径,也是持续阅读得以保证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