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跑提升小学生耐力素质七则
2021-07-05张小伟
张小伟
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艰苦的耐力性运动项目往往不受欢迎,简单重复的跑圈难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为了增加耐力性素质练习的趣味性,笔者将学生个人及同伴作为“器材”进行游戏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增强耐力素质。
一、跑道追逐跑
场地要求:400m或300m跑道。
练习方法:在3条跑道上设置A点、B点、C点3个位置不同的起点。建议每个起点间相距8~10m,终点相同。教师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3组,每组以纵队在起点前准备。听到起跑口令后,每组第一名学生同时起跑,距离远的学生每超越1个人得1分,距离近的学生不被超越得1分,看哪组得分多(图1)。
注意事项:为鼓励耐力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将他们安排在最短的跑道,将耐力素质好的学生安排在最长的跑道。这样每名学生都有动力,都有体验成功的可能,避免懒惰思想。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起点,教师再根据人数适当调配。
二、环形追逐跑
场地要求:室外空旷的场地,如,足球场、篮球场等。
练习方法:学生12~15人为一组围绕成圈,按1~3报数。教师喊数字,喊到数字的学生逆时针绕圈跑动,追逐上一名同伴。跑动5圈内追到同伴为胜(图2)。
注意事项:教师可安排原地等待的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做原地跑、垫步高抬腿、开合跳等动作,以增加练习密度。
三、往返追逐跑
场地要求:室外足球场(篮球场)或直道跑道场地。
练习方法:学生2人一组,相距20m面对面站立于标志杆后侧。游戏开始后,2人逆时针绕杆追逐同伴。中途相遇时可击掌相互鼓勵,其中任意一人追到对手即为胜利,游戏结束(图3)。
注意事项:可进行1vs1对抗,也可将学生分为2个小组进行,看哪组追上对方的人数多。小组追逐时提醒学生不要拥挤,以免受伤。
四、踩线追逐跑
场地要求:室外足球场(篮球场)或羽毛球场,场地上有闭合的场地线。
练习方法:学生2人一组,游戏开始后,2人在场地中线处向相反方向起跑,自由选择跑动路线,但必须踩在场地线上。在3min内追到对手为胜(图4)。
注意事项:跑动时不能向后改变方向,脚要始终踩线。
五、自然地形跑
场地要求:校园区域内。
练习方法:教师结合学校的自然地形,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在校园的规定区域内,绕乒乓球台、羽毛球网、台阶等,利用跨、蹬、跳等形式跃过障碍物,进行长时间的耐久跑练习。跑动路线由小组长选择,一定距离或时间后可轮换小组长。
注意事项:如果自然地形不满足要求,也可将自然地形与人工摆放障碍物相结合。场地安排要合理,跨越障碍物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能力。课堂组织时,应以教师能照看到全体学生为宜。
六、校园“定向跑”
场地要求:室外空旷的场地,如,足球场、篮球场等。
练习方法:安排6~8名学生作为“定向点”散布于场地各处,可根据场地大小增加或减少“定向点”。其余学生4~6人一组,在组长带领下按照教师要求的顺序逐一跑至“定向点”,并与“定向点”的学生击掌,直至完成所有“定向点”的跑动(图5)。
注意事项:“定向点”的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原地做跑步、垫步高抬腿、开合跳等动作,以增加练习密度。为增加跑动距离,教师布置定向点时可适当拉大距离,同时在设计跑动路线时要避免各组相互交叉,防止学生相撞受伤。
七、“剪刀石头布”跑
场地要求:室外足球场(篮球场)或直道跑道。
练习方法:学生3人一组,其中2人面对面站立,另外1人在这2人中间跑动。每跑至同伴处后进行“石头剪刀布”游戏,胜者留在原地,输者继续跑动(图6)。
注意事项:原地等待的学生需跟随音乐节奏做原地跑步、垫步高抬腿、开合跳等动作,以增加练习密度。也可以用腿部进行“石头剪刀布”游戏,跳起后落地时双脚并拢为“石头”、双脚前后开立为“剪刀”、双脚左右开立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