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教学下的 小学生篮球技术运用能力等级评价

2021-07-05史红亮贾萌卢钦龙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篮球比赛运球篮球

史红亮 贾萌 卢钦龙

籃球技术的评价不仅应指向技术动作的规范,还应指向直观反映学生技术真实运用水平的比赛能力评价。基于《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打破以往篮球教学固有模式,从篮球比赛情境的教学思想出发,构建学生篮球技术运用评价框架,明确评价指标,对学生技术运用能力进行评价,可以促进教学实践变革,为真正做到切实提升小学篮球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情境教学就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小学教学中,篮球比赛的真实情境教学是通过设置相应的模拟比赛,并将已经归纳和总结的篮球技术应用要点融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模拟比赛的氛围中学习和体会,形成灵活应用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比赛中正确使用技术,真正学会篮球技能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阶段,基于情境教学的篮球技术运用能力评价是依托技术在比赛情境中应用的核心要点,评价学生在多变的比赛情境中恰当及时使用技术,达到应用要求的能力。这显然区别于单纯对学生技术动作规范的评价,是更高层次的评价方法,也是真正能够提升学生篮球学习质量的评价。

一、基于情境教学的不同年级学生篮球技术内容安排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不同学段篮球教学内容呈现的是由易到难、由游戏到比赛的渐进式递进规律。水平一以篮球游戏为主,水平二以基本技术学练应用为主,对应的比赛形式为简单的4vs4比赛,水平三以局部的2人或3人配合对抗为主,对应的比赛形式为简单的5vs5比赛。相应的篮球技术内容安排也呈现由易到难的特点。每个年级都会涉及运球、传球、投篮基本技术的教学,区别在于随着年级的提升,技术学练应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表1)。

二、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生篮球技术运用能力评价内容

2003年,香港教育学院专家廖玉光创设了评价球类比赛的方法,评价内容共有7种:本位(Base)、抉择(Decision Making)、技术表现(Skill Execution)、配合(Support)、防守(Guard or Mark)、补位(Cover)和调节(Adjust)(表2)。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球类都有不同的评价重点要素,笔者针对水平二(三、四年级)和水平三(五、六年级)的学生技术运用能力评价,选取其中的“决择”和“技术表现”来进行技术应用的评价。基于情境教学的篮球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涉及学生所在年级所有的技术内容,通过将不同技术的“抉择”“技术表现”得分进行累加,计算出最后的分数。

本研究所指的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是个人评价,指的是单个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其中“抉择”指的是个人在比赛中根据场上情况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技术动作的能力。“技术表现”指的是个人规范合理使用技术动作,达到技术应用要求的能力。评价中计算技术使用规范和达到应用要求的次数占比赛中使用该技术总次数的比例(如三年级个人“技术表现”要求是30%)。

随着年级增长,学生技术运用能力的要求递进增长。同一类技术随着年级增长,评价标准是递进增长的,以“运球技术”类为例,从三年级开始,其“抉择”和“技术表现”方面的评价在不断提升要求。同样,其他技术的评判方法也如此(表3)。

根据篮球技术的难易程度、在比赛中的重要程度和教学安排比重,笔者将篮球技术比重划分为2个档次,其中运球、投篮和防守3项技术为第一档,各占该年级总成绩的20%;基本姿势、移动、传接球和突破技术为第二档,各占10%。为保证技术应用能力评价体系的完整与统一,各技术档次在不同年级当中均保持一致。不同年级同一类技术的应用能力评价通过“抉择”和“技术表现”的不同要求进行递进式评价。

根据小学篮球教学规律,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先从动作方法开始,同时伴随着在特定比赛片段中的简单应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术学练的提升,技术在接近完整比赛的情境中应用的意识逐渐提升。因此,同一类技术一开始更注重“技术表现”的评价,之后逐渐向“抉择”的评价倾斜(表4)。以六年级为例,基于情境教学的篮球比赛能力评价包括“基本姿势”“移动技术”“运球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突破技术”和“防守技术”等7类(表5)。

三、基于情境教学的学生篮球比赛能力评价结果

对于第一档技术的运球、投篮和防守技术应用,评价得分分别≥12分为符合要求;对于第二档技术的基本姿势、移动、传接球和突破技术应用,评价得分分别≥6分为符合要求。

技术应用能力总评得分分为5个层次:优秀(≥90分),良好(89~80分),一般(79~70分),较差(69~60分),还需努力(≤59分)。

基于情境教学的学生篮球比赛能力评价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缺少对于学生心理变化的评价,同时需要考虑的是,篮球比赛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应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992.

猜你喜欢

篮球比赛运球篮球
杭州市高校大学生三对三篮球比赛的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规则的演变对篮球技战术发展的影响探究
拍篮球
“双人运球”乐翻天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篮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