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021-07-05方寒寒刘健伟

下一代 2021年2期
关键词:改革

方寒寒 刘健伟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践行“三教改革”,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广大学生群体创造更理想的教育条件,而且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教育结构,为建设“一流学校、一流学科”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本文以中职农艺类种植方向《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为例,将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为抓手,探索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性和措施,旨在构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三教”改革;教學方法;植物保护技术

一、研究背景

职业院校“三教”是指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基础工作,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要素,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机构性改革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展职业教育,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合适的岗位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切入点就是要坚持不懈的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2-3]。“三教”改革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效果作用最大的关键因素;教学改革的载体是教材,也就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设计,是“物”的因素;教学改革的路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人才的培养、技能的传授最终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去实现。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是中职农艺类专业种植方向的主干课程,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可进一步提高植物保护课程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在综合素质教育与技能技术教育得到双提高。

二、《植物保护技术》教法改革的背景及紧迫性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强调推动实施“三教”改革,3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每一条可谓切中时弊,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动力、发展质量的问题,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实施“三教”迫在眉睫。新时代的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破解职教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通过三教改革,可以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打造专业特色鲜明的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教法,从而细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完善评教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为提供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资源支撑。教师是三教改革的根本,教材是三教改革的载体,而三教改革的核心却是教法,因为教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教法的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一系列全方位加强和改进教法研究的意见和具体措施纷纷出台,为新时代的教法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研究方向。实际上教法的改革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一批又一批的职业教育理念及职业教育模式,如模块课程、能力本位课程及人格本位课程,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化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遍地开花,在广大的职业院校得到了大力推广。它们改变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方法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认知,确立了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策略,但是在教师能力、实训条件等环境的限制下,这些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在多年教授以及调查《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授过程中,体会到运用常规教法教学,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理论为主,知识本位”思想依然占据主导位置

习总书记很早就指出职业院校的性质本身决定要注重强化训练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是要求职业院校要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结合专业特色,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相融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教师在《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围绕着理论知识如定义、概念、常规图片进行讲解,占课时的较多部分,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无法根据职业特点进行能力本位教学,从而造成了学生能力与职业要求脱节,无法适应以后的农业生产需求。

如教师仅根据植物保护技术课本知识进行讲解,专业术语多,而且抽象,导致学生学习困难,不容易掌握。尤其是在讲授昆虫的内部结构和植物病理课程,昆虫的消化、呼吸、生殖系统等都是在昆虫体内,往往学生通过理论的讲解不能完全明白;许多植物病理性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其抽象的描述让学生很难与生产实践植物上的病征病状联系起来。纯理论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只能记住书本知识,只会卷面考试,当走进自然,见到真正的病虫害,或分析病虫害时,不能准确鉴定或不能自主决定鉴定方法,并对症治病。

(二)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仍然没有变

从古至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即授业和解惑,授业教给学生知识,解惑,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长期以来授业在高等教育层面的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都是以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现在中等职业教育核心就是要打破它,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及解惑者。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学情设计、信息化资源设计等,在课堂上借助于新的教法手段,例如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方法等实施课堂教学,不再是“经师”,而是“搬运工”。

(三)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与课堂教学缺乏深度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了当前的职业教学形态,各个学校开展了以MOOC、微课、翻转课程、线上线下课堂等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职业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相比职业教育发展初期,显然现在的教法已经具有多面化、立体化的形态,更加丰富了,学生接收到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但是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法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新时代的教法应该能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独特性、职业性,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与课堂的融合应该更加紧密。现在比较流行的MOOC建设只是知识的信息化,是一种传播手段,并不能替代现在主流课堂。

如在《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授过程中,因为学生是未成年的中职生,因顾虑安全性等问题,真正能走进大田、走进植物中去的机会不多,能真正在植物生产企业学习的更少之又少。

三、新时代背景下关于《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毫无疑问,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三教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利用好中职学习阶段完成职业素养提升,那么他们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很可能会不知所措。因此中职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对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学校为引领,优化教育教学大框架,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性,确定深度对接产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和观念,要善于学习并乐于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对于《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学,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明确中职教育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育的引导者。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二)丰富教学模式

中职教育模式有别于传统教育,因此教学模式要进行合理调整,在授课时,教师不能完全摒弃教材,但是却也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要能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处理教材并丰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革命”,课堂上完善慕课、微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和教学内容,通过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提高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让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能够与教材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丰富教学模式过程中,将《植物保护技术》基本知识与现代农业生产企业相联系,以传授知识、培养兴趣为原则,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资源,运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创设高效、有趣的课堂。

(三)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仅很难激发学生的课堂听课兴趣,而且也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当前,企业对人才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足够的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以外,创新能力也成为企业考核的内容之一。“填鸭式”教育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创造能力。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在中职教育领域崭露锋芒,不仅强化了师生课堂互动,而且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为此,中职教师要学会把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可利用某一虫害或病害调查为任务点,通过虫害、病害调查,了解本地区季节性易发虫害或病害,并探索最佳防治方法,通過任务驱动,学生自觉代入“植保员”身份,在遇虫治虫,遇病治病的过程中,得到职业体验成就感,从而提高课程学习的兴趣。

(四)大力发展网络课堂,建设情境智慧学习环境,推进课堂革命

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为教法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从根本上变革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开辟了空间,但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法的改革与创新要与时代贴合,更要与教师相契合,与教材相匹配。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为载体的网络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网络课堂,可以搭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学内容可以实时更新,优秀资源可以最大化利用,可以形成移动学习、课堂学习、培训学习等创新性的多维教学模式,实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状况,精准分析出学习者学习需求及学习习惯,教师依据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教与学理论教法、教学互动和课程开发教法及作为与素养教育教法,以教法统领学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全播种、广覆盖、个性栽培的教育体系。

目前,很多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实现作物受灾实时监控系统,可实时了解城乡植物生长情况,借助大数据平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可根据数据平台数据进行调查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与学习兴趣。

(五)制度配套到位,教学评价科学合理,助力教法改革

职业院校作为教学的主体,需要积极调动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合作企业的各方面力量,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鼓励全员教师参与教学教法改革,创新教学秩序,推进教学标准、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做好课程设计的引领,积极鼓励教师根据专业特色进行教法创新。对于能引领教法改革的一线教师出台相应的课题、职称评定、经费等配套措施,鼓励教师成为教法改革的带头人。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一部分,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必不可少。应该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导向评价及过程创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注重教法的研究与创新,衡量教学过程中教法是否“有用、有趣、有效”,并把评价的结果反馈到教法改革中,实现动态调整教法实践。

四、结语

新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推进,三教改革中的教法改革创新也面临着重大挑战。《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教法改革重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德技兼修教学模式,借助于“互联网+教育”推行“课堂革命”,并配套相应政策,打造《植物保护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光艳,王婷.基于积极心理的高职“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20,23(03):75-76+80.

[2]孙林,卞钦.中职教育“三教”改革势在必行[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12):50-52.

[3]秦华伟,陈光.“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35-38.

[4]汪忠明.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108-110.

猜你喜欢

改革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