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辛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5车翠
车翠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效果和二级预防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5月~2020年3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应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屏气指数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L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C) 等血脂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 ,实施治疗后两组TC、TG、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均降低,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突出,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 。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屏气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 ,实施治疗后两组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屏气指数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同时可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血脂
临床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于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多合并存在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内膜斑块沉积,最为常见的治疗措施为降血脂治疗。辛伐他汀属于新型降血脂药物之一,对血脂代谢具备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可缓解炎性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整个发病过程中均存在炎性反应,而脑血管储备能力属于维持患者脑组织血供的重要机制,所以理想治疗方案为缓解炎性反应和提升脑血管储备能力。基于此,本研究于2020年5月~2020年3月期间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了大剂量辛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20年5月~2020年3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9.30±4.36) 岁。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59.35±4.4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 > 0.05) ,可对比。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满足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TIA诊断标准,通过脑CT和MRI检查均没有阳性或和症状相符的病灶。排除标准:患者年龄超过75岁;存在全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重型肝、肾疾病,感染和肿瘤;对此次涉及药物存在过敏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患者均对血压、血糖予以调节,改善不良嗜好。
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辛伐他汀(生产厂商:成都天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83478) 治疗。用法用量:晨起顿服,1天1次,1次10 mg,1疗程2个月。
观察组应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用法用量:晨起顿服,1天1次,1次40 mg,1疗程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屏气指数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1) 血脂测定通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应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L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C) ,相关试剂由设备厂商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
(2) 治疗效果可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指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脑血管储备能力恢复正常;有效指经治疗后症状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逐渐恢复;无效指经治疗后症状无变化,脑血管储备能力降低。治疗总有效率 = 显效率+有效率。
(3) 脑血管储备能力 = (屏气后MFV-基础MFV) /基础MFV×100 %。
(4) 屏气指数 = (屏气后MFV-基础MFV) /基础MFV×(100/屏气时间)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檢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比较分析
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L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C) 等血脂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实施治疗后两组TC、TG、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均降低,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突出,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屏气指数改善情况比较分析
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屏气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 ;实施治疗后两组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屏气指数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 讨论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措施是改善预后状态的关键。因为脑血管缺血极易导致供血区域出现病灶型脑功能障碍,诱发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可能导致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大大降低了机体脑血管储备能力[1]。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实施治疗时,以降脂为主要治疗方法,其中辛伐他汀是最常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属于土曲霉发酵产物合成衍生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机体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可发挥良好的抑制作用[2]。与此同时,辛伐他汀可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成,改善内皮功能,对平滑肌的增殖和聚集发挥抑制作用,可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和抗炎,具备稳定斑块且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持续发展,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发挥突出效果。
此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 ;实施治疗后两组TC、TG、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均降低,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突出(P < 0.05) ;实施治疗后两组脑血管储备能力和屏气指数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由此可知,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安全可靠。分析原因,脑血管储备能力指受刺激后,脑血管灌注相较于基础水平增加量,属于脑血流主要代偿机制,于侧支循环不足以代偿的情况下,脑动脉扩张。脑血管储备能力可产生作用,主要是因为其和辛伐他汀稳定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紧密联系[3]。
综上所述,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同时可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舒.大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二级预防的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2019,(21):93.
[2]沈丽丽.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1):2.
[3]欧国辉,朱树信.大剂量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9,(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