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园林美学中的中外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差异性

2021-07-05齐伟民房宏琦

河南建材 2021年6期
关键词:造园造景古典

齐伟民 房宏琦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130118)

1 中西方园林景观美学的对比

1.1 中西方对自然不同认知下的美学观

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最初的台、囿的雏形到一池三山的初构筑,从魏晋南北朝写意山水园林的发展到隋唐宋时期的成熟,直到明清时期园林建设达到顶峰。中国的园林呈现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诗情画意等哲学观和美学观。

与中国的美学观念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早在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就通过“数”和“量”的关系寻找美的因素,这种美学思想被遵循几千年之久,它强调的是规整、秩序、均衡和对称,推崇几何图形,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完成艺术表达,认为艺术美的高度就是形式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1]。

1.2 中西方不同造园思想下的自然观

中国园林设计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于特定的环境气氛、合理的功能、恰当的布局等,都是道法自然观的体现。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纯净,故禅宗美学对于悟道和空的追求给园林造景增添了禅意,使其流露出深邃幽远的意境美。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园林,将儒家的天人合一,园林造景与自然的融合,且强调以人为本,最终追求人格的完善都物化在造景艺术中。与道家思想相比,道家的道法自然则是使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寄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放。这种美学意味着主客观的对立统一,意味着对自然给予应有的尊重。

不同于中国的意境美,西方造园讲究人工的美、几何的美、形式的美,给人的整体感受是气派、雄伟、开放的,追求视觉上的满足,空间划分层次分明,有规律性可循。

1.3 中西方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深受绘画、诗词等的影响,并且诗人、画家等直接参与园林的营造工作,致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因而中国园林遵循着绘画艺术所秉承的简远、疏朗、雅致及天然的原则,同样中国园林也有像诗词一样“缘情”的一面,反映着文人的气质和情操,更添加上一层文化色彩。当时社会追求清静超然,使文人对生活产生恬静淡雅的趣味。这些决定了中国园林“隐逸”的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了深沉含蓄、虚实共生、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且彰显着意境美的造园手法。

与中国的美学思想不同,西方秉承人定胜天的理念,园林景观更注重人的力量,认为自然的客观存在不具有审美意义,只有通过人的意志进行改造,才能表达出美的内涵。因此在表达上力求体现出严格的理性与秩序。几何美、形式美、人工美能概括出西方园林景观的艺术特色。

2 中西方园林景观营造的差异

2.1 中西方园林整体布局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布局,通过不同的空间布局,体现中国的曲径通幽和西方的对称规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空间布局既不讲究轴线对称,也无任何规则形式的存在。在保留树木花草原貌的基础上以山环水抱、曲径幽深的景致呈现出来,使人们在游园过程中步随景移,在迂回往复之间,建筑也被化作自然的一部分,人与物紧密联系成为有机共同体。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情景交融,使之形成一个封闭的自然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重要的思想来源即“唯理”思想,认为只有经过改造和控制的自然美才能上升为艺术美,空间布局讲究对称,规则严谨,利用轴线组织空间序列,力求园林的完整性,就连花草都修剪成几何图案的造型,并且提倡开放、通俗、整洁、对称的几何形态,每一个细节都在诠释严谨规整,理性至上。园林空间布局主从分明、突出重点,各部分关系清晰明确、一目了然。园林中建筑占主导地位,使园林建筑化,给人一种井然有序、和谐明确的舒畅感。

2.2 中西方园林形式风格的差异

中国的园林造景本就是一种艺术行为,艺术是美的具体化。中国的山水画艺术理论深深地影响着园林造景。构园和绘画一样,讲究意在笔先。中国园林追求诗的意境、画的意境,处处体现一种诗情画意。中国画的意境与园林意境的共通性体现在不似之似的含蓄,园林多用障景等手法,让美景隐约但又不清晰完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2]。园林的建筑、植物、水等都会被古人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达到美化生境的目的。所以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韵美所在。园林意境的整体生成离不开经营位置的艺术章法,从空间分割到亏蔽景深,从曲径通幽到奥旷交替,空间设计的丰富性、流动性,给游者营造出一个思想感悟的空间。严谨、理性是西方园林的特征。运用准确的数学与几何知识,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推敲而定。因此也就形成了规整、主次分明的西方园林形态。与中国造园相似的是,它们同样也受绘画的影响,尤其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绘画的变革,间接地影响着西方的园林造景艺术[3]。野兽派、抽象艺术、结构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大地艺术等,可以说只要是在绘画上出现的流派,基本都可以在景观艺术设计中找到呼应点(如图1所示)。

图1 法国凡尔赛宫

2.3 中西方园林造园手法的差异

“留白、通透、隐约”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共同特征。为了使人工建造的东西能更好地与自然融合,宗旨就是化有为无,削减建筑的存在感,突出自然景观。隐约可见的朦胧使人更有欲望近距离感受未知的景色,这也正能表明中国园林就是一幅构图完美的山水画卷。中西园林不仅由于哲学思想不同而艺术风格不同,而且在自然观和审美趋向的影响下,造园手法上也尽显不同。从空间营造上来看,中国注重含蓄内敛,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天成之景。曲径通幽、移步异景、气脉连贯、奥旷交替等都可以用来形容园林的整体美感[4]。其主要运用了古典的造景手法,常见的像借景、框景、对景、障景、添景等,这都是在不破坏整体自然美的前提下,运用多种形式手法,使得布局上灵活多变,主次分明,具有多空间、多视点、连续性、变化性等特点。花草树木自然栽植,假山湖石、自然水系,就连建筑也作为点缀融入自然的环境(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

西方的园林造园方面力求规则对称,突出建筑的主体地位。主要景观大部分都一览无余、层次分明地展现在中轴线上,营造出一种庄严、静态、开放的视觉感受。它展现的更多的是科技与功能。造园要素主要为建筑、雕塑、喷泉式的规则水和修剪后具有造型艺术美的植物。后随着设计潮流的发展,其深受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形式上多变为抽象、极简、构成,语言形式上有了丰富性内涵,在材质的使用上也更多变。

3 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的精确性、层次性主要原因是西方文化对形式美和人工美的追求,使得园林系统整体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和理性,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而中国造园讲求含蓄、谦虚,使人能够置身其中产生无尽的意境美。这归根结底是中西方文化在美学观方面的差异决定,而这又源于中西方几千年文明发展历史的不同,因此在园林表达中也有所差异。

猜你喜欢

造园造景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怎样读古典诗词?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