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乡村建筑中的夯土材料

2021-07-05刘秋

河南建材 2021年6期
关键词:夯土乡土建筑

刘秋

天津城建大学(300384)

1 夯土与中国乡村的联系

夯土是我国传统生土建筑营建方式之一,是具有时间的厚度与空间的广度的建造方式,扭结在中华数千年文明之中。夯土作为古老营造技术贯穿着中国房屋建造的历史,而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人口流动又促成各地文化融合,房屋的建造手法和表现风格非常多样,夯土在适应、迎合各式建筑的过程中发展出自身的多元化表达方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夯土逐渐在人们的城市生活中淡去,但在广大的乡村地区仍有许多夯土建筑存在。

2 夯土在中国当代乡村建筑中的应用

2.1 现代技术释放夯土的潜力

现代先进的夯土技术对乡村建设具有双重意义。从经济效益与改善民生的角度来讲,夯土的原材料随处可得、无需极具专业性的材料加工、对施工环境要求较低,因此其价格低廉且易施工。从文化传承与乡土人文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夯土是极具人文价值的古老工艺,生态性与艺术性俱佳。但乡土工匠利用传统夯土营建技术所夯筑的墙体在性能及夯筑效率等方面都显然不足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桎梏了夯土在中国现代乡土的发展与应用。而现代先进夯土技术的引入以及它与其他现代工业建造技术的联合使得夯土在中国当代乡土焕发生机、大放异彩。

四川省攀枝花市的马鞍桥村在2008年盛夏经历了一场地震,房屋损毁严重,亟需重建。然而此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薄弱,工业化建筑材料不易送达,且购买建材会加重村民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村民无房安身的困难,当地采取了一套因地制宜的改良版抗震夯土建造体系,就地取材,易于操作。不仅无须费时费力地购买建材,而且村民可以作为建造劳动力,可以及时建房,房屋造价也明显降低[1]。

2.2 夯土墙传统构造工法的再现

许多设计师非常注重留存乡土记忆以及建筑的在地性,因此会再现传统的夯土工艺技法以表示对乡土的致敬。再现的方式包括夯土传统技法的整体沿用和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变化的传统技法进行改用。然而乡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通常是远离城市的村落,这些村落因为地形复杂、交通不畅而减缓了其时代更迭的速度,但也形成了建筑营造技法“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现象,匠系传承既有同源性也有差异性。故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者会寻访当地有传承的工匠,甚至直接采取与其通力合作的方式来设计建筑[2]。

位于莫干山的“裸心小馆”项目包括四个建筑单体,充分体现了对传统夯土技术工法的沿用与基于继承传统的建构创新。四个单体建筑在构筑墙体时以不同方式使用了夯土:陶艺馆采用最为传统的夯土墙营造工法,用金属框架和木板做成模具,一层土料一层石块,层层夯筑完成;竹艺馆用竹子构建墙体骨架,墙面两侧覆夯土,与传统夯土营造工法中的“木骨泥墙”有异曲同工之妙;茶艺馆的墙体以金属和木材作龙骨,两侧墙面覆夯土;项目馆的内侧墙面使用夯土,而竹子以绑扎的形式出现在外立面,给予了该建筑一种“编织”的建构艺术性[3]。

图1 “裸心小馆”的四个建筑单体

2.3 夯土与现代工业材料和谐共生

传统技法制造的夯土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满足当代建筑的建设需求,而现代工业材料又难以融入乡土地区的氛围,因此在许多中国当代乡村建筑中,两者被搭配结合使用。这种有机结合不仅生出了对比下的反差美感,也在彼此补足和互为依靠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筑形式,体现了乡土的拙朴与城市化的精致之间的冲突,以及传统手工艺匠造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交融。现代工业制造弥补了夯土力学性能上的弱点和不足,使其可以在当代中国的乡村建设中发挥自身在人文价值与绿色生态方面的优势;而夯土则弱化了现代工业材料与亲近自然、人情热络的乡土地区格格不入的工业化气息[4]。

图2 为两个改造项目,原建筑皆为夯土墙民居。设计师希望保留建筑的夯土外墙,然而老墙经历了的积年累月的风雨消磨,力学性能很差。因此采用夯土墙与主体结构脱离的方法,分别以轻型钢结构替换老房木构架和内置混凝土承重墙的方式改变了房屋的结构体系。夯土墙留作围护结构,并用当地工匠的手法进行修缮,消解了建筑中玻璃、合金、混凝土等与乡野之间原本泾渭分明的边界。

图2 两个改造后的民居项目

3 夯土在当代中国乡村建筑中的材料表达

3.1 夯土墙的水平肌理

夯土墙的层层垒叠可以自然地形成水平肌理,而加入砖块、石头等其他材料构成水平条形带可以延缓夯土墙受侵蚀的进程并加强水平肌理的表现力。在夯土墙中夹设、镶嵌其他材质,如此构成的水平带可以丰富建筑的立面,产生不同材质间的色彩搭配与质感差异对比;使嵌入材料与大面积夯土墙形成图底关系;嵌入材料自身材料块的堆砌规则产生的韵律与其形成的带状水平条纹和夯土层共同产生的韵律彼此交织;不同材质以不同方式和规则结合在一起,造成整体墙表面的凸进凹出,增加了墙面的光影效果。也有些建筑利用夯土的水平肌理来凸显建筑在水平方向的延伸性,营造开阔辽远的感官效果[5]。

3.2 夯土传达的历史感与纪念性表达

夯土在当代中国乡土建筑中所传达出的历史感与纪念性产自于夯土与生俱来的隽永的性格特质。这不仅是因为夯土与人类世代相伴着共行了人类历史中很长的一段路程,还因为夯土原材料固有的稳定性和夯土墙体呈现出的体量感。夯土的原料是土,因此它会在自然的风、水的侵蚀中不断损耗甚至崩解,会在类如战争、建造等人类活动中被拆除和取缔,但是不会像木材等有机物般腐烂。现今仍可见远古时代建成的使用土石材料的建筑遗址,古老建筑的土石部分被保存下来,而其中的木结构则早已风逝。夯土墙是由土料在几何形围合的模板中夯打结实再逐层垒叠形成的建筑形体,因而传递出朴实、厚重的气质,极具体量感与雕塑感。

3.3 夯土墙面与光线营造的空间氛围

有夯土参与营建的建筑内部空间所烘托出的空间氛围是温暖丰润的。呈上节所讲,夯土烘托出历史感,也因而让人产生归属感与安全感。且夯土的原料取自自然,其天生携带的气质便不同于钢筋铁骨的现代工业材料的冰冷感,反而具有亲近人性的力量。当光线照入建筑内部空间时,夯土墙面的粗粝、不光滑的特征使得照射其上的光线产生漫反射,所产生的别具一格的反光效果不仅使夯土墙的独特色彩与质感更加突出,也赋予了建筑内部空间柔和温润、层次丰富的光线。

4 结语

夯土所蕴含的文化基因、现代先进的夯土技术以及夯土别具一格的材料特征,既可以助力乡村建设,又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得夯土在当代中国乡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夯土乡土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乡土中国
北宋东京开封外城的历史演革
夯土墙体材料改性研究
竹筋夯土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