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

2021-07-05郁文刘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本院药房慢性病

李 悦,郁文刘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江苏苏州 215006)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医疗机构的日常医疗服务管理,并提出“要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维护合理医疗服务秩序,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1]。门诊药房作为医疗机构的一线窗口,其在疫情期间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对控制院内感染风险、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疫情期间门诊药房的防控管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药房从人员、药品、环境、基于信息化的窗口运行管理及“互联网+药学服务”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本文将开展的相关工作报道如下,旨在为各医疗机构的抗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人员管理

1.1 全院人员的培训及考核 为了做好疫情期间COVID-19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本院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等要求,制订了本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手册》,围绕“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隔离的感染防控”等内容对医院的医务人员及物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了医用防护用品使用及操作技能的相关教学视频,包括正确选择和穿戴防护用品、手卫生(七步洗手法)等。培训结束后围绕不同的培训主题对全员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

1.2 门诊药房人员的安全防护 疫情早期,一项对138例COVID-19住院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2]发现,29%的患者为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作为高危人群,合理、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保障其安全诊疗的关键措施[3]。为了更好地防控COVID-19的院内感染,合理使用防护用品资源,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订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同区域工作岗位个人防护专家共识》[4]。依据此共识及相关文件[5],门诊药房根据不同岗位的风险程度及防护要求,规定了相应的防护用品(见表1)及穿戴流程。此外, 要求在岗人员及休息人员开展主动健康监测,每日分别于8点前及13点前上报健康信息,包括体温和呼吸系统症状等。

表1 门诊药房个人需佩戴的防护用品Table 1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in the outpatient dispensary

2 药品管理

2.1 应急诊疗药品 依据国家COVID-19诊疗方案,结合本院药品目录,门诊药房、急诊药房及发热门诊药房制订了疫情期间诊疗防控药品目录。对目录中涉及的抗病毒药、抗菌药及免疫调节药等药品实行单次就诊药品限量管理。同时对目录中涉及的药品设置了专区,进行专人管理。严格把控药品的用量,每天进行清点与记录,既防止因患者恐慌囤备药品而造成的药品短缺,又确保临床疫情防控药品应急保障工作。

2.2 慢性病药品 根据国家的相关通知[1],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疫情期间将本院门诊慢性病患者的处方量延长至3个月,减少患者来院的就诊次数,降低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就诊安全。同时根据慢性病药品的消耗量,二级库管理员及时调整请领计划,保证药品的供应。

2.3 慈善援助药品 本院作为苏州市慈善总会的发药点(简称为慈善药房),负责多种慈善药品的发放工作,在药品的冷链运输、存储及监控等方面都有完善的保障措施。因考虑到领取慈善援助药品的患者本身罹患重大疾病,具有易感染的高风险,疫情期间调整了慈善药品的发放地点,调整后的慈善药房位置相对独立,且所有患者实行预约取药,避免了领取慈善药品的患者与其他就诊患者之间不必要的接触,降低了感染的风险。此外,对于现场领药的确存在困难的患者,本院与慈善总会进行协商后,将常温药品发药工作调整为发药点现场发放与邮寄发放(第三方物流)共同开展的模式,在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同时保证了其安全。慈善援助药品寄送服务申请及发放流程见图1。

图1 慈善援助药品寄送服务申请及发放流程Figure 1 Application of delivery service and distribution process for charity drugs

3 环境管理

COVID-19的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及热敏感,56 ℃加热30 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6]。鉴于此,疫情期间门诊药房和急诊药房暂停使用中央空调供暖设备,并保持通风。门诊药房大厅的候药区设置了“一米线”警示条,引导患者按秩序排队取药,避免人群聚集[7]。门诊药房的公共区域每日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至少2次采用1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发药窗口均配备了75%乙醇及含氯消毒液,窗口药师工作过程中至少1 h对发药窗口的桌面、电脑键盘、鼠标、桌椅等擦拭消毒一次。每日回收的处方会密封后集中存放,避免二次感染。依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8],对于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口罩、手套及一次性头罩等),使用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以及加盖脚踏垃圾桶收集,进行定点、集中回收。此外,对药房进行区域划分,将工作区域和休息区域进行区分管理。在工作区域设置了统一存放工作服的位置,工作人员需脱掉工作服等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休息室,工作服每日用紫外线杀菌30 min。

4 基于信息化的窗口运行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医院,门诊药房的药品调剂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药学服务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9]。本院门诊药房从2011年开始建设自动化药房,从最初引入的自动化调配系统(高速发药机、快速发药机、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机等)和自动化发药系统(取号机、双位智能发筐机和传输轨道等)到现今的智能核对系统和智慧药房可视化系统[10-11],在原有的自动化药房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提升门诊药房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疫情期间,基于信息化的分析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门诊药房得以高效、有序地运转。

4.1 调整上岗药师人数 疫情期间,由于门诊诊疗科室的调整以及线上预约等政策的实施,门诊就诊量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在保证患者药品供应以及药学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为了更加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保障防护物资的有效使用,参考门诊药房同期处方比较的结果(2020年2月、3月的门诊总处方数相比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了62.01%和44.16%),对上岗人数进行实时调整,减少上岗人数为原来的2/3。同时为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不同岗位均安排了1名备班人员,并保证在接到上班通知后能够半小时以内到岗。

4.2 调整发药机药品槽位 由于门诊慢性病患者的处方量延长至3个月,致使单次药品的调配数量较大,给各窗口的机器运转以及调配药师的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降低了整个门诊药房的运转效率,导致患者排队人数增多,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根据慢性病药品的消耗频次及数量等情况,总结慢性病药品的消耗规律,门诊药房对高速发药机及快速发药机的药品槽位进行了调整,将消耗频次高、数量大的慢性病用药加入高速发药机槽位,分担其他快速发药机以及调配人员的调配压力,最大化利用发药机。

4.3 应用智能核对系统 门诊药房的药品智能核对系统是通过与前期系统采集的盒装药品各侧面的图像数据进行对比,来确保药品的正确调配以及安全使用。疫情期间,智能核对系统的使用可以解决人工核对正确率不稳定、效率低、易发错药等问题;同时其精准溯源的功能可以帮助解决一些医疗纠纷。此外,智能核对系统核对速度快,工作效率提升,使药师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药学服务[12]。

4.4 应用智慧药房可视化系统 智慧药房可视化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主界面:处方配发、药品调剂和设备监控,可以实现对整个门诊药房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见图2)。处方配发界面可以展示门诊药房的实时处方量以及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药品调剂和设备监控界面则可以直观展示门诊药房中所有自动化设备的处方分配情况及药品储备情况。通过对可视化系统展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为药房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

图2 智慧药房可视化系统界面Figure 2 Interface of intelligent pharmacy visual systemA:处方配发界面;B:设备监控界面

5 “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

近年来,医院药学的服务模式及工作重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医院药师创新药学服务模式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13-14]。2015年,国务院在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15]。2019年,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全国多家医院已初步建立“互联网+药学服务”慢性病管理体系[16]。“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也为本院门诊药房抗击COVID-19疫情提供了新的思路。

5.1 增设慢性病专窗,建立慢性病管理系统 门诊药房增设了慢性病专窗,专门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慢性病专窗发药机器全部由高速发药机组合而成,出药速度快,针对性强,在为其他窗口分担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慢性病患者的服务质量。

建立慢性病管理系统,将慢性病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指标等数据录入系统,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通过对录入数据的分析,为患者制订合理的个体化随访方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的常规药学服务受到影响,本院药学部目前针对糖尿病患者及癌痛患者建立了相应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可以在线上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5.2 开展抗疫专题科普 科普是防疫抗疫的重要手段。本院通过药学部的微信公众号开展了抗疫专题科普,针对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以及特殊人群(孕妇、儿童等)在疫情期间的不同需求设置了一系列的主题,向广大患者进行科普宣传,为患者解答疑惑,消除患者的恐慌。

5.3 开展线上咨询 为了维护广大患者的健康权益,减少不必要的医院就诊,疫情期间本院门诊药物咨询调整为线上药物咨询。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用药咨询板块与药师取得联系,进行血药浓度的查询或用药咨询等,药师会针对患者咨询的合理用药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

6 小 结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工作。探索COVID-19疫情下的药学服务模式,在强化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保障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院门诊药房通过加强人员、药品等方面的管理,保证了疫情期间门诊药房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积极转变药学服务模式,合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和自动化设备,采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药学服务。COVID-19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挑战,在这场“战疫”中,门诊药房深刻挖掘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不断突破、改进和完善,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药学服务,为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本院药房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癌症只是慢性病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文房四宝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