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美育教学圈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

2021-07-03龚晓雪邹贤达谢银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排练厅美育学院

龚晓雪,邹贤达,谢银平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 401520)

2019年,教育部文件《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并且要求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艺术教育,并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目前,美育的课程改革对独立学院美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必须在美育教学中逐渐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文章以移通学院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完善的美育教学圈为例,探讨美育教学圈的教学实践如何充分发挥美育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但是,由于受传统美育的影响,大家对美育的理解除了存在一定的偏差外,还包括美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教学体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美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对于美育的理解存在较多不足

很多独立学院对美育的认识较为欠缺,仅仅理解为音乐艺术欣赏或者美术欣赏,形式单一,内容纯粹,课程时间不足,以至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美的本质、美的内涵等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更有甚者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把美育狭义地理解为美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等。对美育潜在影响人的情感、气质、胸襟、趣味,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等内涵认识不足。部分独立院校的管理层对美育教学的作用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审美能力、人格的塑造仅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自身的修养,重视程度较低,把美育放在有或无的地位。同时,长期以来,相对于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的欠缺、性格的叛逆和脆弱、个性张扬、性格偏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普通高校都要高一些。因此,充分发挥美育教学的辅助作用,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前提。

(二)对于美育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目前,部分独立学院在美育教学中,侧重理论讲授,灌输概念,授课模式单一,缺乏对美育教学内容的实践,这样的培养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在实践生活当中的审美能力和水平,而且对美的感受和理解难以达到美育培养的目标。因为审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参与者不断地去实践和感受,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同时,独立学院对美育教育的课程延伸还不够,课程的结束也意味着该阶段美育教育工作结束,没有相关巩固和加强美育工作的后续措施,因此学生也缺乏进一步思考和发展审美能力的更高平台。而且相对于专业学科的资源投入,独立学院对于美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和资金的投入都比较薄弱,美育教学所需的设施设备往往没能得到有效满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更为重要是独立院校美育的师资配备不足,师资力量的匮乏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制约着美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相对于其他学科,美育教学成果并不能立竿见影地体现出来,而高校美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审美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单一,只重视评价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只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水:审美要求的内因动力水平评价。因此,建构完善的独立学院的美育教学体系对于美育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移通学院美育教学圈的构建

移通学院一直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艺术教育,构建了完善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性艺术教育机制,深度挖掘完满教育和通识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对同学们的影响,以此促进同学们文化艺术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实现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学院还根据国家美育工作意见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构建了完善的美育教学圈(图1),具体详情如下:

>图1 移通美育教学圈

(一)以完善的美育教育体系为保障,构建基础知识圈

移通学院美育课程全新定位课程目标,拓展美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大型演出为课程主体,建立起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环节为辅助,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的美育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完满教育委员会、通识教育部、教务处形成的三大支柱部门,从完满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方向规范艺术课程和艺术实践活动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学分制管理,全院学生均须修满规定的艺术学分才能毕业。同时,通识教育部与教务处还针对我院学生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的公共艺术课程,努力构建特色化和多元化的具有移通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纲要等,尽可能全面激发学生潜在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切实提高同学们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目前学院开设了近30门美育相关课程,涵盖音乐、舞蹈、戏剧、音乐剧、舞台美术、服装化妆、主持等领域,在同一门类课程内设有完整的史论、赏析、美学、实践与表演等环节。(表1)

>表1 完满教育版块选修课程(部分)

(二)以完善的美育教学机构为支撑,促进全方位育人

第二圈层的艺术美育着重于教学机构的构建。首先是成立了移通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形成艺术、教育、技能与成长完美结合的艺术教育体系。现有艺术教师20余名,下设四个教研组:音乐教研组,音乐剧教研组,话剧与语言教研组及舞蹈教研组。并建有地下乐队排练厅、音乐剧排练厅、舞蹈排练厅、话剧排练厅、民乐排练厅、钢琴房、MIDI音乐制作间、服装制作、道具制作间等37间专业场地。除此之外,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分别成立大学生艺术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电影教育中心、文化移通等相关的美育拓展部门,并强化艺术传媒学院、通识教育部等相关教学单位对美育教学同属主体地位,开设书院制学生管理教育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并重,人格教育与知识传授并重,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以非遗中心为例,于2013年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培育人才、传承文明、服务地方”为目标,着重进行对合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普查、研究、评价和传承等实践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的学术理想和精神追求。中心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思路、拓展路径,引导学生进入文化课堂、走近地方文化生态圈、接触非遗项目,培育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增强学生对中国非遗的认同感,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能力。

今年10月,学院还将原电影协会重新整合升级为电影教育中心,旨在整合电影通识教育、电影协会社团和电影评论大赛,聚力通识教育、完满教育,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育人模式。同时,原电影协会还承办重庆市大学生影评大赛、每学期一届“影耀移通”校园电影周、每学年一届“影耀移通杯”校级影评大赛、每学期3期影评杂志《光影絮语》的组稿制作、每学期3期万画院线观影及交流、每周末“映画之旅”书院观影等活动。并先后面向全院开设了《经典电影赏析》《亚洲电影鉴赏》《世界电影赏析》(双语)、《从小说到电影》、选修课《经典电影赏析》等课程。以此充分融汇通识教育和完满教育,依托万画影城和书院,作为特色美育课堂空间和实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看电影、感悟电影、讨论电影和写作评论,提升审美鉴赏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移通电影教育品牌。

(三)以特有的美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践行育人理念

第三圈层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通过构建以“三节”为重心、“多赛”为羽翼的活动体系,从校级、院系、专业、班级、社团等多层级搭建形成形式多样的活动平台。其中校园社团包括TO拓说唱社、苍梧谣配音社、红魔城动漫社等77个社团组织。移通学院通过多年的摸索,已形成特色的钓鱼城·大学城国际音乐节、“名角杯”校园戏剧节、缤果艺苑等大型艺术实践品牌活动,以及重庆市大学生影评大赛、原创歌曲大赛、校园舞蹈大赛等多项有影响力的赛事。把艺术实践凝炼为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平台。让学生在多彩的艺术实践中表达、释放、启迪、思考和创造。每年10月学校斥巨资邀请国内一线明星和100支乐队举行大学城·钓鱼城国际音乐节,每年4月学校均会开展“名角杯”校园戏剧节,校园舞蹈大赛等多个艺术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全方位的多领域的学习和实践表演的机会。同时,创作原创话剧《钓鱼城》系列、音乐剧《青春的呼唤》等各类剧目近20部,多次在重庆大剧院、国泰大剧院、西交利物浦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交流演出。学校还帮助同学们自主申报并协助举办个人草坪音乐会,出版个人专辑等。学院还定期举办首届原创歌曲大赛,推出10余首原创歌曲,制作并发布了原创音乐大碟《我们的力量》。同时,各院系还依托缤果嘉年华等平台,积极开展普及性的艺术舞蹈活动。不断挖掘各类社团活动中的审美因素,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从而能自主而自由地发展个性。以2018—2019学年为例,移通学院举办校级以上的社团活动达130余场,学生参与活动的数量达1万5千人次,占到全校学生人数的75%。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均以弘扬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以思想引领、专业研讨、艺术展览、艺术体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围绕创意集市、非遗作品展、布贴剪纸体验等主题项目,让学生去了解艺术、感受艺术、体验艺术,实现学生个人的艺术修养能力的提升。

(四)以完备的美育硬件设备为基础,打造美育空间

第四圈层主要是学校的硬件设备。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专业的排演场地,为学校开展美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有可容纳近千人的缤果大剧院、可容纳500余人的下里巴人剧场、拥有5个影厅1459个座位的万画影业实训实习基地、露天剧场、先锋剧场等数十个大小剧场。并先后设置了地下乐队排练厅、舞蹈排练厅、话剧排练厅、音乐剧排练厅、钢琴房、民乐排练厅、MIDI音乐制作间、服装制作、道具制作间等37间专业场地,方便学生就近排练和演出。同时移通学院还购置了大量的舞台设备,如古琴、古箫及贝斯、鼓等各类中西乐器;这都为建立移通美育教学大课堂和大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力的硬件保障。具不完全统计,学院在相关美育空间举办的活动不低于600场。

(五)以健全的美育文化环境为抓手,实现以文化人

第五圈层是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历史、办学理念、校训校规、学习生活环境、制度建设与管理等。移通学院充分发挥学校文化传承创新重要功能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切实加强各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扎实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传承移通学院“乐教乐学 创造创业”的校训精神为方向,以秉承学校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优秀传统为着力点,不断凝练、提升学校的文化精神内涵,努力建设凸显时代特征、突出学院特色,深受学生喜爱,具有品牌效应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各院系还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雅致、美观漂亮、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从而形成全校师生与管理者共同追求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和谐氛围。比如以“书院制”为载体,搭建书院美育平台,围绕家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家庭活动和家庭做好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书院的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全方位地为同学们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成长平台。同时,依托学院开放日、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一系列艺术展示、体验活动,打造美育空间,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结论

综上所述,这五个层级的美育教学圈共同围绕一个中心,形成一条主线;构建了以艺术学科为核心,以多学科渗透为脉络,以艺术教育中心、非遗研究中心为两翼,以学生社团为补充,以完善的设备和设施为依托的美育教学圈;通过系统的美育课程教学和实践,让大美思维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使真、善、美成为其行动和思维的准则,提升同学们的审美素养,激励同学们向上的精神,温润同学们的心灵,形成良好的校园“软环境”,以此实现多角度多方向提高学生的批判性、创新性和独立性的思考能力。打通学校、院系、学科的界限,整合校园的各类资源,对美育课程进行调整与创新,让美育课程贯穿课堂边界、学科边界、校园边界。加强了同学们对美的事物的观察、分析、把握的能力,从而让其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达到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目的,形成了完善的美育教学生态圈。尤其是独立学院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的责任,需要在美育过程中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培养。由此可见,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美育教学圈建设实现了人文教育中的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益智、以美健体和以美促劳的美育素养的大美育教学观。

猜你喜欢

排练厅美育学院
论公民美育
北京 身同感受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演技常“在线”
湖南大学交响、民乐排练厅音质设计与实践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海盗学院(12)
美育教师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