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设计中传统书籍设计的重构
2021-07-03侯海涛胡荣
侯海涛,胡荣
(太原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太原 030024)
一、情感化设计是传统书籍设计发展的的重要心理和审美
当下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传统书籍设计造成了冲击,人们接收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在情感化设计中传统书籍设计能够兼顾书籍的文化、美学价值和读者体验,丰富书籍呈现的新方式,拓展书籍原有的单纯的知识和信息获取的功能。
(一)情感化设计的表现方法
美国的唐纳德·A·诺曼教授在其著名的《情感化设计》①一书中提出:认知和情感系统的几个水平为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三个层面。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在这三个水平上都优秀,才能称之为好的设计。情感化设计就是紧紧围绕这三个层面来做出外观具有美感,且又能让使用者拥有满意的使用体验的设计。也就是说,情感化的设计,不仅涉及设计物的外形、质地和手感,还与使用者使用设计物的感受相关,即功能、性能和可用性。除这三个水平的设计外,在情感化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所做的设计对情境的适应性,即所做的设计的个性与市场和受用人群定位前后一致。只有在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相互权衡和思考的前提下,才能做出以人为中心的情感化设计。
(二)情感化设计中的书籍设计是一种新体验
当下5G时代的来临推动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方式再次受到冲击,电子阅读的方式在读者之间广受欢迎,如kindle、iread等电子阅读器的上市。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纸质书籍更能给用户创造情境,带来情感上的满足。书籍不是一般的商品,更是一种文化,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性。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提出了书籍“五感”之美,指出书籍有“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而这“五感”正是基于情感化设计中的三个设计水平,即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设计。除去书籍本身内容的情感传递,传统纸质书籍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阅读体验上,书籍设计中纸质、色彩、插图、排版等物理结构的情感化的设计,即关注书籍设计的物理感觉,是书籍设计能让使用者感到舒适的关键。造型、与读者交互的阅读体验、引起读者反思同时在细节上的全书呼应,全书拥有整体的“秩序感”,这样的书籍便实现了情感化设计,对读者而言是全新的阅读体验。
二、实现传统书籍设计的情感化设计
书作为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殊商品,其文化内涵、审美价值需要通过内容和装帧两方面来体现。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在各个水平上都是优秀的。书籍的外形设计即最初效果与本能出发的是本能水平;书籍的功能和可用性出发的是行为水平;书籍的外形和内容表达所给读者带来的体验感和情感出发的是反思水平。从书籍的外形入手,结合书籍内容本身所传达的思想并将其在书籍设计上呈现出来,即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也是满足了读者的情感化设计。
(一)书籍的造型的情感化设计
造型是书籍的实体形态,是书籍使用功能的体现,同一本书籍可以采用多种造型。新颖有趣的造型、精良考究的制作工艺在外形上就具备吸引力,成为激发读者阅读本能的书籍。首先注重书籍的物理特征,注重书籍的整体造型需要设计师在书籍的选材和制作工艺上进行完美的呈现和精良的制作。通过书籍的外形、触感、体量感等方面来体现书籍的综合吸引力。
优秀的开本设计是书籍给人的第一印象。小开本的书籍在本能水平上,给读者带来一种精巧、秀气的感觉。在书籍设计中设计师根据相关联的书籍内容采用小开本的设计进行表现,可以使读者在看到书籍的第一时间感受到书籍内容灵活生动的特征。与之相对的大开本的书籍外形上给使用者一种严谨、庄重、精致高雅的视觉感受。在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传递高雅意趣的内容的书籍进行设计时,大开本的设计可给读者带来视觉冲击和力量的感受。如2019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张志奇工作室设计的《苏联人镜头中的新中国》,这本历史摄影图集采用大开本平装形式(图1),素朴庄重,强调历史感,在庄重而富有仪式感的设计框架下不放弃细节的处理,直观而别致(图2)。不同的开本大小选择,使读者在脱离书籍内容的前提下,对书籍有大体的感知,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图2
书籍形态为读者创造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阅读空间。传统书籍设计基本采用六面体结构。而以情感化为中心的书籍设计,为了给读者在行为水平上带来新的感受,可以在书籍六面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切割等,进而给读者带来崭新的阅读与情感体验。同时因为书籍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其在不同的光线下所呈现的负形也有截然不同的变化,给读者情感上带来一种新体验。因不同书籍的内容进行的书籍形态设计,可以使读者阅读方式和行为发生改变,与书籍产生互动。如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吴勇设计的《介入》(图3),通过书籍的两个穿孔洞眼,非常巧妙地使用跨桥方式链接双孔进行区隔,引入话题。从书脊中穿线的装订方式,利用爬坡形成书口斜面,使得孔眼内侧形成了十分奇妙的建筑构成。该书籍的设计形态和表现方式使读者对书籍内容的分类更加清晰明确。
>图3
通过以上对书籍开本和形态的分析举例可以发现,设计师如果想使书籍在造型上给读者带来情感的反思,就需要在结合书籍本身所传达的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设计思路和制作工艺,使书籍在外形上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并为其带来感动。
(二)书籍的色彩的情感化设计
色彩是视觉元素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色彩的繁杂和简易都会对书籍信息的传递产生不同的效果。色彩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其会勾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书籍设计的色彩与内容共同产生一种意境。在书籍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不仅需要考虑时间空间特征和书籍内容,针对读者不同的性别、文化水平、精神追求和社会地位,也是选用色彩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色彩通过营造情感氛围表达情感诉求,让受众产生对产品的情绪反应。一个好的书籍设计作品需要带给人很强的情感波动效果,传递书籍内容情感,激发阅读欲望。在视觉设计中,设计师根据相应的色板对特定的书籍采用特定的颜色,可以让读者产生与书籍情感相应的情绪情感。
色彩整体风格的和谐。繁杂的色彩运用,给人热闹、强烈和阳光的感觉,简易的用色给人一种沉稳、高级和庄重的感觉。在色彩关系中运用色彩的对比会让书籍突出主题,所呈现的效果更明显,色彩辨识度的提高也能让读者记忆深刻。在色彩运用中,明度对比,不同的色彩明度呈现出不同的书籍主题;冷暖对比,书籍设计采用冷色调给读者刚硬、静谧的情感色彩,暖色调给读者一种柔软、温和的情感色彩;补色对比,书籍设计中补色的运用给读者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感,和强烈的视觉张力。根据书籍内容所传达的主题,运用恰当和谐的色彩,可以使读者在视觉和心理上对书籍产生思考,即情感设计中的反思水平。如2017年中国“最美的书”朱赢椿、杨杰芳设计的《以为是爱情》一书(图4),手掌开本大小恰当地体现一部爱情诗,充分利用特种纸本色,明快的色彩纯度对比,体现爱的韵味。
>图4
色彩语言和书籍传达的情感。色彩可以直观地表现出书籍的“性格”。热烈的色彩运用,如代表喜庆、吉祥、激昂的红色,在书籍设计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热烈主动的情感,如励志类和革命类书籍;华贵色彩运用,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权利和宗教的黄色,拥有着神秘的意象,在内容深奥有宗教文化色彩的书籍中黄色系列使用更多;活泼色彩运用,纯度和明度较高的颜色给人自由、积极、活泼的情绪感受,对比明显的多色运用具有同样的效果,这一类色彩常出现在儿童类书籍中,明亮的色彩的使用使读者进入童趣和纯真的阅读环境中。如2019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谈天设计的《汉字日历2020》(图5),精心设计每一个汉字的字形,赋以其便于识别的色彩。让枯燥的日历变身为童趣盎然的识字绘本,明亮的色彩运用使该日历成为让人感动的袖珍读物。(图6)
>图5
>图6
(三)书籍的图文交互的情感化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图文版式设计和书籍整体形态构成了虚空间的关系,充盈或稀疏的书籍版式空间对读者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插图和文字的排版样式或简易、或跳跃、或平缓。图形和文字的搭配组合的依据是书籍的内容和主题,远离书籍内容的图文设计会使书籍与读者之间没有交互产生。插图通过装饰、指示的手法对书籍内容进行直观的呈现,通过直观的造型可以引导读者深入阅读文字信息,短时间内了解书籍内容。合理的图文排版会让读者在视觉上产生舒适的感觉,阅读时间也随之加长。在情感传递上文字与插图的呼应可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对书籍的感悟和反思。
插图和文本的表现上,不同的字体给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文字的排列依旧要遵循设计中点、线、面的规律,即插图是书籍中的面,文字是书籍中的点和线。避免繁杂的混乱的图文设计,让读者能够更容易识别,高效地实现书籍内容主旨的传递,明确地表明书籍作者的思想主题。插图和文本的组合位置是相同步的,要避免冲突和图文混杂,以至于读者难以分辨书籍整体或者章节所传递的主题。追求创意,是设计师需要在达到基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创造性的思维使插图和文字的版式设计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以更好地使读者融入书籍内容所建立的情境中。如2019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刘晓翔和郑坤设计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一书(图7),设计师将一本曾经出版过的,由当代文学作品改编的连环画进行重新设计,封面老鼠图形耐人寻味,很好地把握住了勾线淡彩的绘画特征,把全书图与文分列左右页,左页文字排在顶格上方,而留出更大的空间与右页共同呈现出朦胧感的画面,彼此相得益彰。文本线框和页码处理十分奇巧,既限定了文字阅读方位,又很好地衬托出画面的主视觉。(图8)
>图7
>图8
图文版式设计可以营造主题明显的视觉中心,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平静简易的图文设计带给读者平静安详的情感,如平行式图文构图方式中的水平对称、三角对称方式,会给读者带来一种安稳的心理感受,这一类的排版方式大多运用在旅行摄影类的书籍中。动感不规则的图文版式设计,采用转移构图重心的方法,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多维空间的感受,在书籍的静态的载体中呈现出动态的效果,给读者一种动感的感官感受。活泼不规则的版式设计,在设计中追求个性化无规则的图文版式设计方式,图文的版式呈现出摇摇欲坠的感受,更能满足年轻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三、情感化设计下传统书籍设计的衍生趋向
书籍的情感化设计涵盖了所有的元素,是一种综合的情感诉求的表达。从色彩图文版式呈现的视觉感受到造型中材质和形态呈现的触觉感受,从本能到行为再到反思层面激发着读者不同水平的设计。最好的书籍设计始终遵循着一个有凝聚力的主题,具有明确的视觉和主题思想重点。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手法融合
当下的设计拥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设计工具。在消费市场中,最先吸引读者眼球的不是书籍内容,反而是书籍的装帧设计,由书籍装帧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气息会得到读者更多的关注。文化内涵的更好的体现方式是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和再创造,在书籍设计中设计师充分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结合书籍内容进行设计,可准确表现出书籍气质,使书籍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二)民族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在我国的现代书籍设计中,中国传统民间木版画、剪纸、戏曲、雕塑等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元素和文化内涵。中国画中的虚实、白墨、承合的构图和布局在现代我国的书籍装帧设计中被设计师创新再运用。这些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不仅使我国书籍装帧设计具有新的独特的设计风格,更带有我国独有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将我国本土的民族艺术应用到现代设计中,让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书籍赢得读者内心的认可,激发出读者的民族情怀,也让我国的书籍装帧设计能在世界书籍设计界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拥有广阔光明的前景。
四、结语
书籍是传递和容纳知识的容器。本文通过对书籍造型和色彩以及图文版式的分析,讨论传统的书籍装帧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情感化设计,使读者能够与作者和设计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实现我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的转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创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实现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民族化发展,以在世界设计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既实现了我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的转型发展,也弘扬和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注释:
①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