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的预后效果分析

2021-07-03连亚莲林少英王艺卿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满意率循证家属

连亚莲,林少英,王艺卿

惠安县医院小儿科,福建泉州 362100

小儿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障碍疾病, 通常其临床症状重于成人糖尿病患者。 目前多认为小儿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加之在其他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发病[1]。 由于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十分不明显,导致大多数患儿均在表现出明显、严重的症状后才被检出糖尿病,加之小儿机体耐受力弱,其治疗十分棘手[2]。 为辅助小儿糖尿病的治疗,临床在治疗中往往会辅以一些护理干预措施, 以提高患儿的血糖控制效果[3]。 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检索技术的护理模式,通过检索文献的方式获得最新、 最权威的护理干预对策,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最终提升护理质量。 该次研究以该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间该院收治的78 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该院收治的78 例糖尿病患儿纳入研究, 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 例。 对照组患儿中,男患儿20 例,女患儿19例;年龄3~12 岁,平均(7.86±2.34)岁。 观察组患儿中,男患儿21 例,女患儿18 例;年龄3~12岁,平均(7.75±2.32)岁。 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符合1 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4];②首诊患儿,在该次研究前未接受其他治疗;③患儿或家属知情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 ①对胰岛素或治疗中使用的其他药物过敏;②主要器官存在先天性功能不全或畸形等;③罹患其他严重疾病;④治疗或随访期间失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 其主要涉及的项目包括对患儿的血糖进行监测,实时向医生报告患儿血糖,便于调整药物剂量;同时指导患儿如何用药,做好用药监护;指导家属为患儿准备合理结构的饮食,并监督患儿的食物摄入;口头向家属介绍1 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增加家属对疾病的了解。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其实施如下:①使用知网等网站,对“儿童糖尿病护理”“1 型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 等关键字眼进行检索,共收集文章20 余篇,经筛选后具有使用价值的护理相关内容文章10 余篇,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较为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 ②健康宣教,结合1 型糖尿病的科普视频, 向患儿或家属介绍糖尿病的基本内容,包括发病、治疗、药物、饮食、运动等,使患儿、家属均掌握一定程度的糖尿病知识。 ③心理干预,参考儿童心理发育特点的文献, 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策。 在心理干预时,需通过沟通的方式获得患儿心理的大体状态, 之后在家属的配合下使患儿正确面对疾病及治疗,认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④饮食干预,饮食指导更具针对性,依据患儿的血糖及饮食习惯,制定计划性饮食安排,明确每餐的进食量,杜绝患儿及家属自行进食。 ⑤运动干预,在患儿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活动注意适量,遵循患儿的耐受度。 ⑥低血糖护理,患儿的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使用,均严格按照医嘱;同时在患儿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后,口服浓糖水、果汁等,严重者还可视情况选择高渗糖溶液。 ⑦其他并发症护理,在糖尿病治疗期间,注意患儿的口腔清洁,降低口腔感染风险;指导患儿合理作息,保证每日作息规律化。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儿干预前、 干预14 d 后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②通过糖尿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家属的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进行调查, 得分越高表明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 涉及的评估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治疗知识、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

③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 其中得分在90 分以上的为非常满意;得分在75~89 分的为基本满意,其余得分为不满意。 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 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比(±s)

?

2.2 两组患儿糖尿病知识得分比较

观察组的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治疗知识、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的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糖尿病健康知识得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儿糖尿病健康知识得分对比[(±s),分]

组别糖尿病基础知识 糖尿病治疗知识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 值P 值26.62±5.13 22.48±5.44 3.458 0.001 25.78±5.40 21.36±5.64 3.535 0.001 34.26±4.62 30.13±5.26 3.684<0.001

2.3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儿童1 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 多见于5~8 岁阶段的儿童,据相关研究报道[5]发病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该病具有发病早,早期无明显症状的特点,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导致该病难以及时确诊,使治疗被延误[6-8]。 许多患儿均是在出现酮症酸中毒、休克等严重症状后才被检出。糖尿病患儿某种程度上较成人患者的治疗更为棘手,胰岛素用量更为严格[9]。

该次研究为帮助糖尿病患儿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予以循证护理干预。 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 其护理措施的制定均是通过循证研究并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情况而定, 相较于常规护理其最大特点是护理措施均有文献资料论证, 其有效性和针对性更高[10-13]。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血糖指标在干预后较对照组表现更为理想, 这说明循证护理能够促进血糖控制效果的提升, 提示循证护理在1型糖尿病患儿的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推测其原因主要在于循证护理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同时其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均已得到验证,最终使得护理效果显著提升。 与蔡子奕等[14]、罗佳欣[15]等学者的研究报道对比, 该次研究中患儿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为理想。 观察组糖尿病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说明循证护理中的健康宣教有效性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常规的健康宣教模式单纯口头宣教, 增大了患儿及家属的理解难度, 而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科普视频的方式降低了患儿及家属的学习难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模式还有助于拉近护患关系,减少纠纷,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这可能是因为循证护理有效性、专业性更高,患儿及家属的认同度更高; 此外循证护理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护理模式,具有不断适应疾病变化的特点,因此在应对与护理糖尿病患儿时,可应用最新研究成果,适时调整护理策略[16]。因而在今后的临床循证护理糖尿病患儿时,将保持与时俱进的步伐,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在小儿1 型糖尿病的护理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降低和稳定患儿的血糖水平,提升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明显作用; 此外研究还显示循证护理能改善护患关系, 因此循证护理在小儿1 型糖尿病的护理中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满意率循证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稿约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