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情境教学,打造智慧课堂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浅析
2021-07-03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西区龙山小学邱思敏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西区龙山小学 邱思敏
小学数学知识多是以抽象的数学符号、概括的语言呈现的,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接受和理解。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依托教学情境构建数学形象,触动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构建、运用、内化,从而打造智慧课堂。
一、生活情境显智慧
数学之于生活犹如鱼之于水,离开生活的数学教学很容易陷入理论说教的怪圈。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将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用原汁原味的生活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数学能力。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并没有就教材讲教材,而是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用生活渲染和润色数学知识,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如在初步认识比的概念后,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上的比。这一新颖开放的活动带给了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致盎然地去发现、去探索,用提前准备好的米尺测量、计算,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发现脚趾和拳头的周长比是1 ∶1,有的学生发现身高与双臂平伸的长度之比是1 ∶1、身高与脚长的比是7 ∶1,甚至还有学生发现头顶到鼻尖的长度比约为0.618 ∶1。这不正是黄金分割比吗?有了生活情境的引入,数学学习就成为一项趣味盎然的活动,学生始终饶有兴趣地测量着、议论着、计算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真实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连人体的构造都蕴含着这么多数学知识,对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有了深刻的体会。
生活情境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如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很显然,直接测量难以办到。于是,学生想到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测量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竹竿的高度、影长以及旗杆的影长,利用“旗杆的高度∶旗杆的影长=竹竿的高度∶竹竿的影长”这一关系式顺利地得出旗杆的高度。在巩固所学的同时,还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
二、操作情境演智慧
数学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抽象概括的数学结论,更要重视高层次的数学思维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动手操作是思维的开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在手脑并用中发展思维,打造智慧课堂。
总之,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数学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设生活和操作情境,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打造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