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雷达在古毫隧洞施工中的超前预报应用

2021-07-02杨军船

甘肃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测线掌子面岩体

杨军船

(甘肃信尔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30)

1 工程概况

灌阳至平乐高速公路№3 标起迄里程桩号K53+900~K923+327,线路全长23.888km,其中路基18.2km,桥梁4.775km,隧道0.895km,桥隧比为23.7%。路线起于恭城县嘉会乡高州村北侧,止于平乐县沙子镇杨家洲村东北侧,沿途主要经过恭城县和平乐县,线路走向为从东向西,全线多次穿插跨越现有国道G241、省道S502、省道S302 等。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修建,设计速度120km/h,路基标准宽度26.5m;互通式立交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主要工程包括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具体如下:路基工程:挖方438.85 万m3,填方404.65 万m3;软基换填32.2 万m3;通道涵88 道。桥涵工程:桥梁共计20 座,其特大桥1 座,大桥15座,下穿贵广高铁桥1 座,跨路天桥3 座;桩基924 根;预制梁板1713 片,其 中20m 箱 梁16 片,30m 箱 梁160 片,30mT 梁1423 片,40mT 梁114 片;现浇箱梁8 座:主线有下穿贵广高铁中桥(2×10+13+2×10m)、S302 分离式立交(25+40+25m);恭城互通有主线1 号桥(4×30m)、C 匝道2 号桥(6×25m)、E 匝道桥(8×25m);跨线桥有牛轭村天桥(4×25m)、孟家村天桥(2×30m)、S502 改路(25+2×35+25m)。隧道工程:隧道2 座,双洞长895m,其中曾家隧道长366m,古毫隧道长559m 如图1 所示。

图1 撑子面地质雷达测线分布图

2 工程地质状况

古毫隧道是本标段内的一座隧道。隧道起讫里程桩号左幅:ZK53+908~ZK55+777,长1869m;右幅:K53+920~YK55+729,长1809m,隧道最大埋深约294m,洞轴线进口走向方位角约238°,出口走向方位角约271°;单幅隧道净空:11.0m×5.0m,左、右幅进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出口洞门均采用端墙式,LED 灯照明,机械通风。当前隧道掌子面桩号为K54+113,掌子面揭露围岩以中风化灰岩为主,灰褐色,岩质较坚硬,岩体较破碎,呈裂隙块状结构,节理较发育,溶蚀裂隙稍发育,裂隙夹泥,结合较差,掌子面干燥,左侧拱顶揭露为部分泥质填充型溶腔,围岩自稳能力较差。

3 现场检测

笔者公司于2019 年12 月4 日在古毫隧道右幅进口端掌子面K54+113 采用地质雷达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仪器设备采用SIR-3000 型探地雷达系统(仪器编号:JT-12-11-03),该系统包括仪器主机和100MHz 天线两部分。于2019 年12 月4日在广西桂林至柳城高速公路NO4 合同段古毫隧道右幅进口端掌子面K54+113 采用地质雷达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仪器设备采用SIR-3000 型探地雷达系统(仪器编号:JT-12-11-03),该系统包括仪器主机和100MHz 天线两部分。

结合当前掌子面地质情况与雷达回波图分析,本次探测剖面掌子面前方0~25m 范围内(对应里程K54+113~K54+138).

通过对原始采集地质雷达数据进行静态校正、增益调整、去直流漂移、滤波、压制和剔除干扰波及突出有效波等处理后,探测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地质雷达探测图

测线1:掌子面前方2~5m、15~20m 雷达信号以中等频率反射为主,同相轴连续性差,振幅较强,波形杂乱,推断该段围岩岩体破碎,溶隙较发育,泥质充填,结合较差,围岩自稳能力较差。

测线2:掌子面前方2~7m、11~18m 雷达信号以中低频率反射为主,同相轴断断续续,振幅较强,存在震荡信号,推断该段围岩岩体破碎,溶沟较发育,局部泥质充填,结合较差,围岩自稳能力较差。

测线3:掌子面前方2~5m、14~21m 雷达信号以中低频率反射为主,同相轴连续性一般,振幅较强,存在震荡信号,推断该段围岩岩体破碎,充填型溶沟发育,节理裂隙较发育,结合较差,围岩自稳能力较差。

测线4:掌子面前方中上部2~7m、12~25m 雷达信号中低频反射为主,同相轴连续性一般,振幅较强,推断该推断该段围岩岩体较破碎,溶隙较发育,裂隙泥质填充,结合较差,围岩自稳能力较差。

其余区域雷达信号以中等频率反射为主,同相轴连续性一般,振幅一般,推测该区域围岩岩体较破碎(局部破碎),局部溶隙发育,节理较发育,围岩自稳能力较差。

经综合分析,建议探测里程深度范围内围岩施工等级及地质复杂程度见表1:

表1 设计围岩等级与预报建议围岩等级表

4 检测建议

根据本次预报预测的围岩情况,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下一步工作建议如下:

1)该段围岩以灰岩为主,预报范围内前方2~5m、15~20m 拱部2~7m、11~18m 右侧中上部2~7m段围岩岩体较破碎,溶隙、溶沟较发育,泥质充填,结合差,围岩自稳能力较差,易发生掉块、坍塌现象,建议对地质雷达推断异常区域施作加深炮孔探测,做好防排水措施并及时封闭,溶蚀地段作业应秉持多打眼的施工原则,控制爆破用量以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排险时使用挖掘机将较大的危石及时处理,对已经裸露的溶蚀岩体壁进行细致的定点清除,黄色附着层排险过程中应清除掉。同时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及时进行支护,加强监测。

2)加强对隧道掌子面围岩状况的跟踪,密切关注地下水与岩溶发育程度,当围岩出现异常或与预报不符合时,请及时与超前预报方联系,以便进一步采取其他地质或物探手段进行探测分析。

3)严禁对未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的区段进行开挖,施工方应严格执行报检程序,以保证超前地质预报的连续性。建议掌子面开挖至K54+133 之前与预报单位联系,为下期超前地质预报做准备。

5 地质雷达在隧道施工中对安全、工期、成本的影响

1)雷达可扫描预报撑子面前25m 地质情况,为预防隧道涌水、瓦斯、岩爆、塌方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有效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及施工设施的安全。

2)为组织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有力的科学资料依据,及时提供信息优化施工方案,使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准备,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3)地质雷达设备可连续使用,按照要求时间标定,探测技术的成本低廉,探测效果明显,有效预防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事故,优化施工方案,节约施工成本。

6 结束语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地质雷达技术,对地质的含水性,介质分层,溶洞及断层等情况的分辨率较高,且地质雷达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雷达扫描成果图,确认隧道存在的地质不良隐患,同时还可以对其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安全和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后续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猜你喜欢

测线掌子面岩体
基于高密度电法试验对海水入侵界面确定的研究
斜井掌子面形状与倾角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影响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获取
平面应变条件下含孔洞土样受内压作用的变形破坏过程
构造破碎带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加固效果分析
饱水砂性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塌方形态
平泉县下营坊杂岩体分异演化及其成岩成矿
基于Global Mapper批量生成HYPACK系统测线的方法
单一层状岩体和软硬复合岩体单轴压缩破损特征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