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心理调理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30例 *
2021-07-02蒋春霞毕巧莲
蒋春霞,毕巧莲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4)
目前,中风在临床上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3大特点,多数患者在中风后会出现后遗症,如语言或者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患者也常常因为突然出现生活方面无法自理而伴随一系列负面情绪[1]。该病起病较急骤,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多数患者往往出现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多呈现出情绪低落、悲观绝望等精神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该病的疾病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没有接受及时的治疗,则会产生情绪的波动,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患者需要给予一定的心理调理,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心理调理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中风后抑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50~75岁,平均(62.91±3.53)岁;病程1~5年,平均(3.55±1.33)年;出血性中风9例,缺血性中风21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52~78岁,平均(60.22±4.73)岁;病程1~7年,平均(3.87±1.45)年;出血性中风11例,缺血性中风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和《神经康复学》[3]脑卒中后情感障碍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者;②存在情绪低落等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总分>17分者;③年龄50~80岁者;④依从性良好者;⑤精神状态良好,能够正常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者;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等器官并发症者;②既往有精神疾病及存在智力障碍者;③有药物及酒精依赖史者;④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结合心理调理,常规的针刺治疗遵循调和机体的气血阴阳、舒经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取穴:百会、神庭、四神聪、印堂、三阴交、足三里、丰隆、血海为主穴。加减穴位:伴随失语者,加金津、玉液、廉泉;伴吞咽困难者,加天柱、哑门;伴小便不通者,加关元、气海;伴便秘者,加支沟、天枢。操作方法:对针刺的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取直径为0.25 mm,长度为25 mm和40 mm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由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8120511),其中百会、神庭、四神聪、印堂等穴位用0.25 mm × 25 mm的针灸针平刺1寸,三阴交、足三里、丰隆、血海等穴位用0.25 mm × 40 mm的针灸针直刺1.5寸,均行平补平泻法,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直到肢体有酸胀感为宜,留针30 min。同时配合心理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调理方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多给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关爱、尊重、鼓励、安慰患者。对于战胜疾病信心不足的患者,可以采取暗示、放松等疗法帮助患者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建立心理防御机制。每日1次。
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
5.1 HAMD评分
两组患者均采用HAMD进行抑郁评分,包含有24项。评分<7分为无抑郁症状,评分7~17分为轻度抑郁,评分>17~≤24为中度抑郁,评分>24为重度抑郁。
5.2 Barthel指数评分
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强;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弱。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痊愈:患者神志清楚,情绪积极乐观,语言流利,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精神状态恢复正常,肌力达Ⅳ级以上,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显效:神志清楚,情绪稍微稳定,仍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流涎等症状明显恢复,瘫痪肢体的肌力达Ⅲ级以上,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效:神志一般,情绪略有好转,口眼歪斜及语言不利均有好转,肌力达Ⅱ级以上,能借助拐杖单独行走。无效:体征和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情绪严重消极。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6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HAMD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对比 分,
8.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Barthel 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Barthel 指数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 分,
9 讨 论
中风具有起病急、病程长的特点,多数患者会伴随后遗症,如言语謇涩、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患者因身体不适引起不良情绪,严重者出现自杀倾向,而这种不良的情绪反过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4-8]。相关研究表明,该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障碍情况,结合心理调理能够帮助患者舒缓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由于针刺的机制在于调整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水平,因为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干,当发生疾病之时,直接影响到NE和5-HT的神经通路[9-11];所以恰当的心理调理则会改变中风患者的认知,能够启发他们的逻辑思维,重新建立神经环路,改变患者的不良情绪。本疗法具有持久性,能够显著降低本病复发率,且预后良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所述,针刺结合心理调理联合常规疗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具有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