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甲医院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研究

2021-07-02李锦堂谭娥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喹诺酮皮疹

李锦堂,谭娥玉

(1.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药学部,广东 江门 529000;2.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陈皮研究院,广东 江门529000)

[关键字]三甲医院;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用药不良反应是指患者以正常的用法和剂量使用合格药品进行治疗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2]。抗微生物药物是指具有杀灭、抑制微生物生长或繁殖作用的药物。目前抗微生物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率较高。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均属于抗微生物药物。为患者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进行治疗可缓解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炎症反应,控制其病情的发展。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也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从而增加其痛苦,影响其康复[3-4]。本文主要是探讨三甲医院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上报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18例抗微生物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

1.2 方法

成立专门的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小组,对这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占比。观察这些患者所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种类(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糖肽类药物、深部抗真菌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利奈唑胺、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硝唑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克林霉素及利福平),分析不同用药种类患者的占比。观察这些患者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途径(包括静脉注射、口服及经眼等),分析不同给药途径患者的占比。观察这些患者不良反应转归的情况,将其不良反应转归分为消失、好转、未好转及不详,计算这些患者的转归良好率。转归良好率=(消失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观察不良反应对这些患者原有疾病造成的影响,将造成的影响分为不明显、病程延长及病情加重。观察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包括凝血时间延迟、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皮疹及瘙痒、肝功能异常、发热、神经系统症状、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及红人综合征等),统计每种临床表现涉及的药物和患者例数。

2 结果

2.1 这些患者的年龄

在这些患者中,年龄为60岁以上的患者占比最高,达47.71%;年龄为0~10岁的患者占比最低,仅为1.83%。详见表1。

表1 这些患者的年龄[例(%)]

2.2 这些患者所用的抗微生物药物种类

这些患者共使用了272种抗微生物药物。其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占比最高,达21.69%;其次是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占比为20.96%;再次是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患者,占比为19.85%;使用硝唑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克林霉素及利福平的患者占比最低,仅为3.31%。详见表2。

表2 这些患者所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种类

2.3 这些患者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转归及其原有疾病受到的影响

在这些患者中,经静脉注射给药的患者占比最高,达93.01%;经眼给药的患者占比最低,仅为0.37%。在这些患者中,有27.52%患者的不良反应逐渐消失,有66.97%患者的不良反应逐渐好转,有0.46%患者的不良反应未好转,有5.05%患者的不良反应转归不详。根据计算公式可得,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转归良好率为94.50%。在这些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对原有疾病造成影响不明显的患者占67.89%,导致原有疾病病程延长的患者占27.98%,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的患者占4.13%。详见表3。

表3 这些患者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转归及其原有疾病受到的影响

2.4 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

在这些患者中,有68例患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血液系统症状、为皮疹及瘙痒症状的患者占比最高,占比均达29.41%,表现为红人综合征的患者占比最低,仅为1.47%。详见表4。

表4 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

3 讨论

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其治疗的效果,还可能加重其病情,甚至威胁其生命。因此,临床医生应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防治[5-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21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年龄为60岁以上的患者占比最高。这主要是因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身体素质较差,其肾功能减退,用药后其肾脏不能快速有效地将残留的药物排出体外,使药物药物在其体内蓄积,从而可增加药物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21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及青霉素类药物的患者占比较高。这是因为,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及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广,使用率较高。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21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经静脉注射给药的患者占比最高。这是因为,需静脉注射的药物在选用和配置的过程中易出现浓度配制不当及配伍不当等问题,且静脉注射药物的速度也会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造成影响。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血液系统症状(包括凝血时间延迟、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髓抑制)、皮疹及瘙痒症状的患者占比最高。药物在进入患者的体内后,会经血液循环分布至其全身,因此容易引发血液系统症状。皮疹及瘙痒是患者最容易发现的不良反应症状。患者在发生皮疹及瘙痒的症状后,会立即报告给医生,因此以皮疹及瘙痒为临床症状的不良反应更容易被确诊,在不良反应报告中的记录也较多。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转归良好率为94.50%;在这些患者中,不良反应对原有疾病造成影响不明显的患者占67.89%。这是因为,临床医生会对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并调整其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剂量和方法,使其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防止不良反应对其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患者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进行治疗后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向医生报告,以便尽早确诊其不良反应,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尽量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可过分担忧不良反应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以免不良的情绪影响治疗的效果。

针对上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笔者提出以下几条预防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措施:1)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在为患者制定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方案时,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配伍原则,并根据其具体病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病史等)为其选用合适种类的药物、用药的剂量及给药途径,从而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8]。2)做好药敏试验。在为患者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前(尤其是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及青霉素类药物等易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前),应对其进行药敏试验,从而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在患者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后,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其进行不良反应监测。一旦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止为其用药,根据其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并对其原用药方案进行调整,以便控制其不良反应的发展,保证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经静脉注射给药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血液系统症状或皮疹及瘙痒症状的患者、不良反应对其原有疾病造成影响不明显的患者占比均较高。其中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可较快消失或好转。临床医生应合理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为患者做好药敏试验,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不良反应造成的影响。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喹诺酮皮疹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