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效果

2021-07-02张利莉黄新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性白血病粒细胞

张利莉,黄新兰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小儿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因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导致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儿主要是进行化疗。进行化疗虽然能有效地控制急性白血病患儿病情的发展,但易导致其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使其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可增加其感染的发生风险。为接受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有学者指出,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接受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1]。但目前临床上关于此方面的报道较少。故本文中笔者对60例接受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且在接受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体温>38.5℃;其家长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存在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中途放弃治疗或随访脱落。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在对照组中,有女14例,男16例;其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6.26±0.47)岁;其中,发生血流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分别有9例、6例、15例。在研究组中,有女13例,男17例;其年龄为2.5~11岁,平均年龄为(6.50±0.64)岁;其中,发生血流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分别有10例、7例、13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为其静脉输注血浆或红细胞,对其进行补液、营养支持及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对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抗菌活性强的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加强对其进行呼吸道、口腔及肛周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63065)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其用法是:皮下注射,每次用药5 μg/kg(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50 μg),每天用药1次,直至患儿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升至1.0×109/L。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其用法同上)对研究组患儿进行治疗。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企业: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93042)的用法是:静脉滴注,每次用药100~200 mg/kg(最大剂量不可超过5.0 g),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 d。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其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其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及治疗后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CRP和hs-CRP的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体温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血清CRP、PCT和hs-CRP的水平等)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两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及治疗后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的对比

研究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其体温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及治疗后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的对比(d,±s )

表2 两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及治疗后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的对比(d,±s )

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研究组(n=30)7.25±1.21 5.32±1.02 8.32±2.02对照组(n=30)14.65±1.32 8.65±1.01 14.69±1.35 t值 22.6348 12.7063 14.3604 P值 <0.0001 <0.0001 <0.0001组别 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CRP、PCT及hs-CRP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PCT及hs-CRP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CRP、PCT和hs-CR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CRP、PCT及hs-CRP水平的对比(±s )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CRP、PCT及hs-CRP水平的对比(±s )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CRP(mg/L) PCT(ng/mL) hs-CRP(mg/L) CRP(mg/L) PCT(ng/mL) hs-CRP(mg/L)研究组(n=30) 23.65±4.21 1.62±0.09 38.12±1.11 14.21±2.21 0.42±0.03 5.31±1.18对照组(n=30) 23.66±4.22 1.61±0.07 38.13±1.10 20.32±3.22 0.84±0.06 6.25±1.14 t值 0.0092 0.3625 0.2032 8.5690 3.6521 5.3265 P值 0.9927 0.1201 0.2411 <0.0001 <0.0001 <0.0001

2.4 用药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用药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用药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患儿主要是进行化疗。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常见的不良反应。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寿命只有6~8 h,骨髓必须不断生成此细胞才能维持其功能。化疗药物可抑制或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损伤、凋亡,最终可造成血液中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此类患儿在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后易出现各类感染(如皮肤感染、口腔感染、肛周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流感染等)[2]。临床上应对接受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积极的治疗,以防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体温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及血清CRP、PCT和hs-CRP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这说明,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接受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特异性地与髓细胞受体结合,对中性粒细胞祖细胞有选择性的刺激作用,并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分裂、成熟,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及代谢活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从正常人血浆中分离提取出的免疫球蛋白,内含完整的、未被修饰的天然lgG抗体[3]。经静脉输注此药后,能迅速提高患者血液中IgG的水平,起到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和免疫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接受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使其体温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快恢复正常,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中性白血病粒细胞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英文的中性TA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