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机收减损问题浅析
2021-07-02宋鹏行
宋鹏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目前,山东省小麦、玉米两种主粮作物的机械化收获率已达全国领先水平,机械化工作成绩斐然。机械化收获相比人工收获在提高效率、减少损失、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机械化收获环节的损失问题也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我们应抓实抓细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一、标准要求
标准是衡量机收损失的根本依据。根据JB/T5117-2017《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技术条件》要求,全喂入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总损失率≤1.2%、籽粒破损率≤1.0%、含杂率≤2.0%。依据农业行业标准《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NY/T1355-2007)、国家标准《玉米收获机械》(GB/T 21962-2020),玉米机收作业质量要求如下:在标准条件下,玉米果穗收获机作业质量:总损失率≤3.5%,籽粒破碎率≤0.8%,苞叶剥净率≥85%,果穗含杂率≤1.0%;玉米籽粒收获机作业质量:总损失率≤4.0%,籽粒破碎率≤5.0%,籽粒含杂率≤2.5%。
二、鉴定现状
目前全省小麦、玉米主粮作物机械化收获损失控制在1%、3%左右是有保证的。结合试验鉴定工作来说,以近年来主流的8kg/s 的全喂入小麦联合收割机为例,在鉴定大纲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设收割机割幅为3m、20m,试验测区内测得损失一般在200~300g 左右,个别品牌产品性能稍差,会达到400~500g,换算为每亩约为2~5.5kg,以小麦亩产千斤计算,损失率约为0.4%~1.1%。玉米收获机以主流的4 行果穗收获型为例,在标准条件下,设割幅为2.5m、20m,试验测区漏摘、落地果穗一般不超过6 穗,以玉米每亩4500 穗计算,总损失率不超过2%。
三、问题浅析
从试验鉴定的角度看,目前主流品牌的小麦和玉米收获机械在作业性能的损失率控制方面基本不存在问题,机收损失的主要来源还是在于机具的使用方面,主要是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一)机手的使用和操作
机手素养是影响机收损失的重要因素。收获机械对机手的素养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机手不仅应能做到安全驾驶收获机械,还要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前机具检查调试。收获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故障一般都会导致粮食损失,所以作业前要做好充分的保养与调试,预防和减少作业过程中故障的发生。作业前,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对收获机械进行全面检查与保养,进行空载试运转,检查机器各部分装置功能是否正常。
2.收获过程中减少机收损失。作业过程中,应能根据自然条件和作物条件适时对机具关键工作部件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作业行走路线、收割幅宽,使收获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机收损失。但实际情况显示,机手的素养是参差不齐的,很多机手都是处在为他人收获挣收获费的经营模式下,收获时往往以“快”为第一原则,尽可能地采用高挡作业,而不考虑作业条件,更甚者采用行走挡作业。遇到地块小的情况,也不认真收获田边地角,致使机收损失远高于正常标准。另外,很多机手的培训也不到位,没经过充分培训,遇到异常作业情况,如作物倒伏、过熟、特殊品种等情况时,也不知道或不会对收割机进行必要的调整,导致损失率偏高。
(二)农户的收益与认识
一般参与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主、种粮大户对机收损失比较看重,而大量的小农户对机收损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未上升到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表现在:
1. 收获时间的确定以自己的时间方便为准,而不是以作物最佳收获时机为准。
2. 雇用机手收获时,1~2 亩地的机收损失对个人收益而言损失较小,即使发现机收损失较大一般也不对机手进行干预,且如果与机手就机收损失存在意见不一致,也难以找到适合的仲裁机构。
(三)老旧收获机械的使用
1.老旧收获机械的技术水平与最新的机器存在差距。新式的品牌收获机基本都配置关键作业部件工作参数监测装置,能帮助机手实时了解该部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比如小麦联合收割机配置脱离滚筒转速检测与报警系统,能有效帮助机手了解滚筒的工作状态。
2.老旧机器由于磨损、年久失修等原因难以保持应有的收获性能,导致机收损失增大。
3.老旧机器由于线路老化等原因往往存在引发火灾的安全隐患,对粮食收获危害巨大。
四、措施建议
总体来说,机收损失与作物品种、种植模式、生产农艺、作物生长环境、收获时间、农机使用、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相关,减少机收损失是个系统工程,就农机方面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强化装备升级
从技术与装备的角度解决问题,是最有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农机化工作的意义所在。农机部门应大力鼓励与支持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推广和使用。主粮作物收获机械在机收减损方面的技术水平提升的方向是:
1.关键作业部位工作参数半自动、自动调整系统的研发、配置。
2.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等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发、配置,这两者的实现能使机手根据监测装置提示的相关指标、曲线,在驾驶机械作业时适时调整机器的作业状态参数,得到并保持低损失率、低含杂率、低破碎率的较理想的作业状态。先进系统的实现依赖于收获机械产品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机装备技术升级路线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目前国产主粮作物收获机械产品除一线品牌的高端产品基本实现电气化外,大多数尚处在机械化—电气化过渡状态。农机化政策应加强对高技术水平农机产品的支持,引导企业提高收获机械技术水平,促进农机产品更好更快升级。
(二)强化培训、宣传和管理服务
1.强化机手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包含农机企业、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的针对机手培训体系,确保机手应经过培训,掌握作物品种、作物含水率、种植模式、收割地形等方面的农艺知识,掌握收割机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知识以及作业质量标准要求。
2.强化农户的宣传教育,基层农机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宣传指导服务,使农户认识到粮食收获损失不仅关乎个人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农户与作业机手就机收损失存在不一致意见的情况,应能提供仲裁服务,加强对机手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
(三)强化老旧机具淘汰
积极稳步推进《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老旧收获机械淘汰力度,加快先进适用收获机械推广应用。同时,为保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做好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可以适当加强对主粮作物收获机械报废更新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