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播时代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视觉素养提升研究

2021-07-02亮,

关键词:视觉艺术素养专业

陈 亮, 钱 锋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合肥 230011)

一、视觉素养与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素质

“视觉素养”是英文单词“visual literacy”的翻译,由于词汇翻译的丰富性,“visual literacy”在国内有多种译法,盛希贵教授的《影像传播论》中使用了“视觉教养”这个翻译,并同时认为其也可以翻译成“视觉素养”[1]。“Visual literacy”的内在含义指对视觉语言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主要包括视觉鉴赏、视觉分析和批判、视觉传播和视觉化思维能力等。

视觉素养被业内学者密切关注是与现代社会视觉传播在大众传播领域的地位迅速增强密不可分的。视觉传播已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视觉信息占据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信息的传播主要诉之于视觉语言,人们依赖于图片和视频所构建的虚拟环境。相对文字传播,视觉传播的语言更加生动、简明直观、丰富多彩,信息接受和内涵解读更加容易,电子产品的普及率更高,受众范围更加广泛,人们深陷于由视觉语言组成的社会环境里,其购物、交通出行、社交娱乐无不依赖大量的图片和视频。

视觉信息的生产者很多,有一般普通民众、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机构、专业的传媒机构等,这些信息生产者每天都制造大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有些信息制作精良且真实可靠,有些信息粗制滥造、真假难辨。高质量的信息一般来源于传媒行业人员的专业制作,因而社会越来越需要数量庞大且具有较高视觉素养的传媒类人才。

高校传媒类专业是培养传媒类人才的摇篮,传媒类专业主要包括新闻采编专业、电视新闻专业、节目制作专业、网络编辑与策划专业和影视编导专业等。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尤其重要,其视觉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视觉传播能力。

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视觉鉴赏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视觉产品如图片类作品、视频类作品的鉴赏辨别能力,能区分作品的制作水平和审美水准。二是视觉分析和批判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视觉产品的价值能形成较为客观的判断和认识,可以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对不良视觉信息有自觉批判的能力。三是视觉传播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视觉信息的传播价值的判断,以及传播信息的能力。视觉传播是视觉产品价值形成的关键,任何视觉产品离开了传播环节,就不能实现其媒介价值。四是视觉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视觉信息的理性思辨能力,即面对各种视觉信息时,综合判断其价值因素、呈现方式和传播设计等,形成对信息的深刻的理解力[2]。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将极大提高,进而更符合传媒市场的人才需求。

二、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对合肥地区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调查对象主要为安徽艺术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大学、巢湖学院的部分学生。调研方式使用了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向被调研学生共发放调研问卷350份,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117份,大学二年级学生120份,大学三年级学生113份。回收有效问卷316份,问卷回收率为90.2%,并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访谈。依据前期理论积累,本次调研共设有13个问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艺术教育基础;第二部分,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视觉信息获取的偏好;第三部分,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视觉信息表达能力。调研全部问卷经过核查整理后,使用SPSS13.0 和 Excel201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需特别说明的是,为使调研结果更真实可靠,问卷的部分问题使用了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可能超100%。

1.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艺术教育基础现状

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艺术教育基础即是其视觉素养的形成基础,接受过视觉艺术教育的学生对视觉信息的理解更加迅速准确,更具有批判意识,视觉表达方式也更多元。

视觉艺术教育包括传统美术教育、设计艺术教育,建筑和环境艺术教育、民间艺术教育等。在设计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艺术教育基础情况的问卷时,笔者对相关问题选项进行了标注。“接受过视觉艺术教育”包括以下情形: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接受过一定程度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外的美术教育;接触过与视觉艺术相关的教育等 。而“较为系统的视觉艺术教育”即接受过除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外的,有细分专业教育目标且课程体系相对完整、持续时间较长的视觉艺术教育。

调研结果显示,有21.3%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曾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视觉艺术教育,78.7%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曾经接受过视觉艺术教育。虽然没有未接触过视觉艺术教育的学生,但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视觉艺术教育的学生比例不高。

笔者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高校传媒类专业主要包括新闻采编专业、电视新闻专业、节目制作专业、网络编辑与策划专业、影视编导专业等,而这些专业中例如新闻采编专业、电视新闻专业、网络编辑与策划专业等是以招收高考文科专业学生为主的,也招收部分高考理科专业,艺术类专业或中职学生。其中高考文理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基本以高考必考科目的学习为主,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很多高中的美术课形同虚设,更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深入的视觉艺术教育。大多数学生接受过的视觉艺术教育仅仅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基础美术教育普及的成果,但由于各个学校和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同,各学生关于基础美术课程的学习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虽然曾经接受过视觉艺术教育的学生比例较高,但视觉素养基础一般。

而由普通高中录取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和由中职录取的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各有不同,有美术专业、播音主持专业、影视编导专业、摄影摄像专业等,这些专业学生中有部分是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视觉艺术教育的,例如美术专业学生大多数有两年以上的系统的绘画专业训练,包括素描学习、水粉水彩画学习、速写训练、传统中国画技法学习等。而影视编导专业学生则不一定接受过长期的艺术专业训练。因此,调研结果显示出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艺术教育基础较为一般的总体态势。

2.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视觉信息获取偏好

关于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视觉信息获取偏好的调研采用多选题的方式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多个选项。本文中的信息获取偏好是学生获取信息时对信息形式的选择偏好,在内容相同时,信息传播形式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信息是否被接触以及信息接受的效果。对学生而言,信息内容可大体分为休闲类信息和知识类信息,休闲类信息是学生在课余生活休闲放松所关注的信息,例如时尚类信息、游戏类信息、社会新闻等;知识类信息指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时所关注的信息。因此,在设计调研问卷时,笔者根据信息内容的不同分别设计了问题。

关于休闲信息的获取,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在进行休闲信息的阅读时,54.1%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喜欢阅读“文字+视频”形式的信息(A类);55.4%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喜欢阅读“文字+图片”形式的信息(B类);10.2%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喜欢阅读纯文字类的信息(C类);48%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喜欢观看纯视频类的信息(D类);19.8%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喜欢单纯的图片信息(E类)。

图1 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休闲类信息的获取偏好

关于知识类信息的获取,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48%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觉得“图片+文字”形式的资料更适合学习(A类);15.3%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喜欢单纯的图片资料(B类);50.6%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认为“视频+文字”的资料形式适合学习(C类);26%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觉得知识信息类的纯视频信息适合学习(D类);12%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喜欢单纯的文字资料(E类)。

图2 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知识信息的获取偏好

针对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感受,26%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认为只要包含了合适的视觉元素,就能够提升学习效果;74%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认为运用恰当的视觉形式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果;没有学生认为运用恰当的视觉形式不能提高学习效果。

在此项调查中,学生们对视觉信息的偏爱显而易见,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视觉信息获取的偏好呈上述特点主要形成于人类的视觉规律,图片和视频由于其丰富生动的特点比文字更加引人注目,在传递信息时也更加形象直观、清晰。但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对视觉信息的青睐并不意味着对文字的完全否定,文字具有其独特的理性色彩和逻辑魅力,图文并茂时信息传递更清楚明确,符合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规律。

但值得重视的是,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中有大量基础课程,例如《传播学原理》、《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外新闻史》、《新闻学概论》等,以及相关选修课程,例如《美学原理》、《社会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等,这些课程的理论性强,课程知识的传播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为纯文字或者文字配合图片即“图片+文字”形式。根据调研结果可知,较枯燥的传播形式已经不能符合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偏好,影响大学生知识信息的接受效果,易对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产生不利的影响。

3.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视觉表达能力包含对视觉信息的采集能力、归纳能力和处理能力等。在调研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时,根据视觉表达形式所依托的媒介不同,笔者设计了“能通过拍摄照片表达基本的观念想法”、“能通过制作视频表达基本的观念想法”、“使用计算机软件绘画、合成出画面表达观念想法”、“使用传统的绘画形式表达观念想法”四个选项。学生可根据其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一项或多项选择。

关于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调研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显示,在进行相对专业的信息分享时,例如进行新闻传播或知识内容的推广时,58.9%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可以使用照片表达基本的观念想法(A类);38.3%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可以使用视频表达基本的观念想法(B类);能够用计算机软件绘画并合成出画面来表达观点的学生仅仅占4.7%(C类);10.9%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可以使用传统的绘画形式表达基本观点(D类)。

图3 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视觉表达能力的基础是视觉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力。关于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视觉处理软件使用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会五种以上的专业视觉处理软件的学生仅占17.5%;掌握三至五种专业视觉处理软件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占30.8%;掌握一至两种专业的视觉处理软件的学生占48.6%;而在经过专业教育之后仍有3.1%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不会使用专业的视觉处理软件。在使用软件类别上,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掌握的有Adobe Photoshop、Adobe After Effects、Aduis、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等[3]。

在视觉处理软件的使用频率上,调研表明25.3%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经常使用视觉处理软件;46.8%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使用视觉处理软件的频率一般;25.5%的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偶尔使用视觉处理软件;2.4%的学生从不使用视觉处理软件,且使用各种软件的主要目的是为完成教师作业和发布个人信息等。

综合上述调研结果和被调研人群所在年级的影响因素,在传媒业发展至今天,学生使用视觉软件的总体数量不多,使用频率不高,表达能力一般,可见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总体不足且亟需提升。

4.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教育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视觉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同,部分教师的视觉素养修养有待提升。 目前开设传媒类专业的院校特色不一,有的是艺术类院校开设传媒类专业,有的是综合类院校开设传媒类专业,有的是师范类院校开设传媒类专业。因各院校的建设背景、学科方向、师资力量的不同,其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视觉素养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有的高校因开设较多的艺术类专业如动画设计、艺术设计、油画专业、艺术史、新闻摄影等专业,师生视觉素养基础较好,高校也较为重视;有的综合类院校专业种类较多,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哲学等不同学科专业,学校对师生的视觉素养提升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因专业背景原因也显示出视觉素养不足的现状。

二是高校传媒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因素影响。部分传媒类专业是老牌传统专业,例如新闻学专业,其课程体系经典而传统,主要由基础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和其他相关科目组成。基础理论课有《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专业实践课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其他相关科目有学校规定开设的公共课如《体育与健康》、《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近年来虽然融入了较多的视觉素养课程,但仍旧总体比例较低,其专业教师接受的也是传统新闻教育,视觉素养基础相对薄弱。

三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引导效果不佳。为促进学生的就业,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只有部分由本专业教师承担,因此很难为学生提供与专业密切联系的、对传媒人才市场进行深度剖析的就业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媒介素养提升与良好就业的直接联系。

四是校园视觉文化建设与氛围塑造有所欠缺。在校园环境的软硬件建设方面,各高校由于建设背景、学科方向、师资力量的不同,对视觉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院校的校园视觉文化建设与氛围塑造有所欠缺,例如开设论坛、讲座频率不高,各类比赛、展览种类不丰富,展馆建设资金配比不足等,都影响了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提升。

三、提升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视觉素养的对策分析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结合传媒类专业教育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提升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视觉素养的重视程度,提升专业教师的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教育需要高校管理层、教师队伍和学生共同的关注和重视,高校管理层应认识到视觉素养对传媒类、艺术类专业学生素质的决定性作用,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视觉素养的提升,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使学生自觉提升视觉素养,从而提升其专业能力。高校需加强对现有教师团队的培训,同时重视扩充外聘教师队伍,吸纳高水平的人才参与到具体的教学中去[4]。

2.合理设计教学体系,开设视觉素养教育的专门课程并加强视觉素养教育和现有课程的整合

信息的复杂与交互性在视觉传播时有明显的体现,要引导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日常做好知识积累,知识积累包括对已发生的新闻信息、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等的积累,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审美培养,引导学生理解美、关注美和表达美。因此在教学体系设计上应加入艺术学、美学、传播学等的相关课程,可开设例如《影视欣赏》、《美学基础》、《图像传播学》等,这些课程对提升学生视觉素养能发挥关键作用。在授课方式上应加强视觉素养教育和现有专业课程的整合,例如在课程中加入更多视觉传播案例,增加信息技术的内容,提高使用图像和视频处理技术制作课后作业的频率及课程中视觉赏析的比例,加强教师的网络互动教学等。

3.以就业为目的提升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

近年来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就业于互联网行业和各类传媒公司的比例较高,毕业后主要从事短视频拍摄、节目制作、新媒体运营、网络编辑等工作。这些工作要求学生具有图片拍摄、视频拍摄、节目包装、网页制作等技能,而良好的视觉素养是这些技能运用的基础。因此,以就业为目的加强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十分必要,良好的视觉素养培养也能提升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4.提升校园文化及“第二课堂”建设,塑造浓厚的视觉文化氛围

视觉素养教育可依托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第二课堂”建设,例如在校园内定期举办各类展览、艺术讲座和比赛等,发挥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作用,引导学生对“美”产生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引导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关注各类新闻、摄影、绘画比赛,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关注和浏览各类影像作品。塑造浓厚的视觉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于不经意间提升视觉素养,在大量学习观看后悟出视觉创作规律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实践中[5]。

另外,高校还可以依托社会力量加强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加入相关社会组织等,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展览,参观博物馆、画廊等,积极进行行业实践,从而综合提升高校传媒类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素养专业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部分专业介绍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