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不仅仅为了孩子
2021-07-01陈斌
陈斌
诸多家长长久以来的一个痛点有望解决了。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要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可以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好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确保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让小学生三点半、四点放学,用意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课业减负。但现实结果,可能只有极小一部分孩子真正享受到了。相当多的家长,力求自己的孩子为人先、不甘自己的孩子为人后,把课内减的负课外又倍加回来,由此导致课外培训畸形繁荣;也有相当多的家长,苦恼于小孩放学早、自己下班晚,只能求助于午托、晚托。尤其是小学,可不仅仅是系统教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向家长提供长期系统托管服务的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单纯压制课外培训,可能只是让家长获取课外培训的成本变高,也可能让家长更难以获得正规的课外托管。
但如果学校提供替代选择,整个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上述通知中,所谓课后服务,除了纯托管功能之外,包括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这正是市场化托管的标配;也包括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这是课外“培优”的主要卖点;还包括开展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涵盖了课外“素质类”培训的诸多名目。
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的自然延伸,教室与教师都是现成的,成本比外部提供的课后培训与托管要低得多,收费也往往更低。而这种服务是“两个全覆盖”、普遍普惠性质的,会极大改变整个课外培训与托管市场的供给结构。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大规模增加供给,市场价格必将显著下行。这样,不仅“订阅”了学校课后服务的家长与孩子会直接大幅受益,那些向外部机构购买服务的也会受惠。如此这般,家长承受的教育成本有望降低,有利于充分调动三孩政策内蕴的生育意愿。
当然,“全覆盖”是从供给侧而言的,是让家长多一个更廉价更便利的选项,而不应搞成“一刀切”。家长当然有权向外部购买课后服务。校内校外服务自由竞争,整个市场才会充满活力,提供的服务琳琅满目、丰俭由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参差百态,幸福本源。
另一方面,学校如果课后还要提供服务,也会相应加重学校与教师的压力,对其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也不应该“一刀切”变成学校的任务,应该允许学校视自身情况决定如何提供这些服务以及收取相应的费用、配备相应的资源,也应该放权让每个学校探索自己的课后服务方式。
总之,学校提供课后服务,不只为了孩子,也是为了家长,但最终还是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