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上而下的教学在“金课”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21-07-01马玥璐王平宫黎明陈艳玲胡霞

科技风 2021年16期
关键词:金课建设教学

马玥璐 王平 宫黎明 陈艳玲 胡霞

摘 要:2018年6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课”概念;同年8月,“金课”首次被写入教育部文件。如果提高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便成为高校关注的主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如何忙起来,学生如何难起来,课堂如何动起来是高校“金课”建设的关键。其中自上而下的教学在“金课”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着重论述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如何设计、如何执行、如何达成对“金课”建设的促进等。

关键词:自上而下;教学;“金课”建设

2018年6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课”概念;同年8月,“金课”首次被写入教育部文件,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要忙起来,对于学生要难起来,对于课堂要动起来。根据课程所面向的对象,专业课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那么,教师如何忙起来?学生如何难起来?课堂如何动起来?高校“金课”的建设如何“挤水铸金”便成了各个高校关注的主题。

高校的教师们和教育工作者们都在积极探索打造“金课”的各种方法,其中有从“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的研究[12],有从“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角度探索金课建设的[3],有从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改革入手建设“金课”的研究[413],有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金课”的宏观研究[14],也有从教师角色转变入手研究“金课”建设的[15],也有从学生满意度角度研究金课改革的[16],有与慕课结合研究金课建设的[17],认为“金课”建设需全面升级的研究[18],也有关注教师和课程两方面的金课建设研究[19]。

综上,从目前“金课”建设的研究看,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改革为最多。其中认识到“金课”建设中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最多,可见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达成共识。

高校的核心目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关键正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恰是“金课”要求所在。可见,要从水课向金课迈近,教学设计是关键。

在当前常态化防疫的背景下,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必要手段,必将成为教学中重要的、先进的、便捷的手段与线下教学长期共存并发展下去。只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方法和模式,才能满足目前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及“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需求。然而,如何更好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保障课程在常态化防疫和“互联网+课堂”背景下能持续向金课迈近,这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自上而下的教学

自上而下(topdown)原本是认知心理学在对知觉过程进行研究的时候,提出个体对知觉对象的一种加工方式。即认为自上而下加工是个体通过对事物的一般知识的加工,形成对知觉对象的期望或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着较低水平的加工,而较高水平的加工决定了较低水平的加工是自上而下加工的关键。相反,与自上而下相对立的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对外部事物开始的加工,即先对外部事物中较小的刺激部分进行分析,然后转向较大的刺激单元,经过一系列的连续加工而形成对该感觉刺激事物的解释与理解,是一种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这两种加工方式表現在学习过程中则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是对知识开始学习的阶段,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具体到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者更多地通过听课、记笔记、看书、记忆等一系列从课程知识开始的学习,即所谓的知识水平的较低层次的学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则是从头脑中已学知识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解释和理解以及运用的过程,即所谓应用知识的较高层次的学习。由此可见,传统课堂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能通过课堂上的听和记笔记来完成,对知识只能停留在自下而上的加工阶段。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进入到对知识的自上而下的加工阶段,从而促进“金课”建设是重点。

国内外对于自上而下加工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中尝试的研究[2023],这些研究虽然目前为数不多,但是都在教学改革中做了有效尝试,均得出自上而下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不仅是学习成绩方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层次上的深入。

可见,自上而下加工的学习已经不是只停留在对知识的简单听、简单记的层面,而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等更深的层面上。如果课后布置的作业仍然是让学生看书做习题,其实这种作业形式的监管力度不大,不能完全排除学生抄袭作业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学生应付作业的可能性,更不能保证学生通过课后看书、作业就一定学会应用知识。所以自上而下加工的教学改革分为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形式两大方面。

1.1 自上而下加工的教学设计

“金课”的重要要求是“两性一度”,也就是:高阶性和创新性及挑战度。高阶性指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因素的有机融合,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培养。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指课程内容具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指教学形式具先进性和互助性,不是我讲你听;三指学习结果具探究性和个性化,培养学生去探究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挑战度则是说课程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提升,老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进行备课和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时间。

“金课”标准的“两性一度”,为课程从水课到金课的更有效更科学的教学设计路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高阶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能一味给学生呈现知识、讲授知识,进行自下而上的教学;而应想方设法发动、激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好奇,以问题为主线开展自上而下的教学活动。创新性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方面,重视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自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提升学习活动的形式,不能单纯地做练习题进行书面作业,而要开展操作性强的、团队合作式的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外真正忙起来,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应付作业。课后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去找原形,录制成视频或者是小组成员互相配合通过自制短剧等表现课本知识等,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这样既实现了学生课后真正忙起来,也由自下而上的学习真正转变成自上而下的更深层面的学习。创新性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课后让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把成果带到课堂上来展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挑战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自己总结,提升对知识的再理解。即课堂活动后各小组总结,感到自己的进步,对前期自上而下加工中可量化的、已完成的学习目标活动有快乐的体验。

1.2 自上而下加工的课后作业

学生通过学习内容学会了什么,学生学会的证据是如何表现出来的,金课导向下的核心要旨是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能有效提升、保持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活力。而自上而下加工的课后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达到这种学习活力。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实践,在校园里或大街上现场实验,通过现场观察,深入领会课本知识。学生在自上而下的课后作业体验中因做而信,真正地动起来了,用起来了。可见,自上而下加工的课后作业形式是关键。

2 自上而下的教学与“金课”建设

在当前常态化防疫的背景下,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必要手段,必将成为教学中重要的、先进的、便捷的手段与线下教学长期共存并发展下去。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方法和模式才能满足目前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即“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需求,也是“金课”建设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更好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自上而下加工的教学设计模式,才能更好地构建“金课”建设。

自上而下的教学对于“金课”的“两性一度”是非常契合的。其中高階性是对本科生毕业认证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毕业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这正是自上而下教学设计的要求所在,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性是培养学生去探究,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正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学生分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出各自的才能。挑战度是指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自上而下的教学即包括老师的教学设计,也包括学生的课后作业形式,总之自上而下加工的教学要贯穿整个教学的课中和课后。

采用自上而下加工教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IWS的BOPPPS教学模式,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总体安排,对课程进行有效地“金课”建设,具体如下图:

自上而下的教学与“金课”建设图

可见,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在课中和课后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促进“金课”建设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黄妙龄.地方本科高校无机化学“金课”的建设.专家论坛,2020,1:714.

[2]赵昕.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金课”建设的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93294.

[3]张军.“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金课建设的学界研究现状.艺术科技,2020,33(3):1112.

[4]韩军涛.“金课”背景下《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电子商务,2020,911(2):4344.

[5]张熙悦.“金课”背景下经济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0,3:150152.

[6]谢慧英.“金课”导向下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现代化,2020,8(15):4142.

[7]汤攀.“金课”导向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邹议,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158160.

[8]赵海华.打造《水质工程系I》线下金课的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20,6:211212.

[9]芦慧.打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金课——校企合作与翻转课堂融合的视角,高教学刊,2020,9:6367.

[10]何鑫.以打造“金课”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教育现代化,2020,2(45):9899.

[11]周珂.在“医学信息分享与决策”教学中打造“金课”.计算机时代,2020,2:8488.

[12]梁艳.着眼教育全过程,改革教学模式,打造工程类专业通识“金课”.高等建筑教育,2020,29(1):3844.

[13]薛荣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打造金课教学模式.教育现代化,2020,1:169170.

[14]王学昌.“金课”背景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5:172173.

[15]熊莉芸.“金课”要求下的教师角色转变.科教文汇,2019,480(12):4445.

[16]郑冬梅.新时代背景下打造金课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20,8:337338.

[17]林骊珠.从“慕课”走向“金课”——国家精品MOOC《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19,33(6):8589.

[18]周付安.建设金课需要全面升级对于有效教学的认知.教育科研,2020,1:5861.

[19]汪雅霜.谁往课程里面掺了“水”——高校“水课”形成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重庆高教研究,2019,7(4):6474.

[20]Juan Tisza,Learning methodology for education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lectronicdevices based on the inductive method TopDown,Procedia Comuter Science,2020(172):729734.

[21]Robin Straub,Pathways to educational change revisitede controversies and advances in the German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20,96:113.

[22]徐长美.图式理论在大学低年级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海外英语,2020,16:179180.

[23]刘伟.浅析编、解码的信息加工机制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9):106110.

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金课”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提升路径探究——以心理学课程为例,2020jyxm1010;2019年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gxgnfx2019007)

作者简介:马玥璐(1980— ),女,汉族,上海人,硕士,讲师,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师,主要从事认知心理学方向的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金课建设教学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寒露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