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部审计为抓手 促风险控制规范
2021-07-01宋小清
宋小清
提要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很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必须从对会计的控制和监督入手,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内部审计可以延伸对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规程是否遵循低成本、高效益的最大化和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能否达到等等。
一、当前不规范风险的种种表现
从我国的审计现实来看,公司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存在法人结构不健全或失效现象。首先,经营者缺乏有效管理,造成有管理人员欺诈、舞弊。其次,所有者缺位,一方面导致公司决策层面操纵利润,对外提供虚假信息,误导股民;另一方面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弱化,甚至串通会计人员高技术含量造假;再次,委托人缺席,即被审计人和委托人成为同一人,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大打折扣。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中龙芯事件”“广国投事件”,至今人们记忆犹新。前段时间的“铁本事件”“周正毅青龙诈骗案”“德隆案”以及南方证券的被托管等等,就是风险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和控制。
再以烟草行业为例。新形势下不规范风险仍然是内部的主要矛盾点。一是保增长压力下的不规范风险。为了完成增长任务,有的单位急功近利、人为干预,如烟还没有生产出来就做销售、做入库,等数据报出去再做退货处理;有的在烟叶上做文章,要增税利就多做销售,要压税就将当年的销售放到下一年入账;有的在税收上做文章,增值税当年不抵扣或少抵扣,而多交税,预交所得税;有的甚至在会计核算上做文章,人为调整生产成本,调节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税等等。二是控制费用压力下的不规范风险。通常情况下,可控的预算费用项目只有办公费、招待费、会务费、出国费、市场营销费几个项目。有的单位就想歪办法,超支了招待费就从食堂福利费上打主意;超支了会议费就从会议天数、人数甚至从培训费中想办法;超出了营销费,就从生产成本,或者样品烟上找出处。综上所述,如何强化内部审计,有效控制和规范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就不应老生常谈,而是新形势下的新常态。
二、规范途径的探讨
强化企业内部审计是规范企业经济行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是让内审从各个层面重视起来。内审其实是一个广义的,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有质量内审、经济运行内审、财务经营的内审。大到决策管理、小到吃喝拉撒,都必须有内审的影响。力度大不大、火候够不够,只有从上到下都重视起来,才能让内审提升高效的风险防控作用。比如财务,只有各个层面“节约每一个铜板”,那才有了财务内审的真正意义。
二是可以尝试多种内审模式。比如开放式内审,即打开家门,让外部的专家,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企业内的风险问题。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确保专家深度融入。企业内审,以不怕家丑外扬的态度,将自身存在的各类问题充分查找出来,以便透过问题,找到问题本质的原因,让主动查找和暴露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新常态。
三是紧跟大数据时代脉博,让数据更快、更准、更系统地为内审、为决策服务。过去光数据的月、季、年报,在手工操作时代最起码要滞后一个星期。如今,多渠道各环节数据同步,已不是什么难事,这一秒发生的费用下一秒就能通过互联网反映到有关的层面。我们要使内审同步或关口前移,充分利用高科技,广泛关注各类数据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并加以内部审计分析。
四是以强有力的措施提高内审的权威和威慑力。这些措施可以是:1、要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送审计情况,使问题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查处和整改。2、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公开是监督的有效的法宝,让权力和某些运作在阳光下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3、加強对审计结果的分析利用,从分析中发现规律性的问题和趋势,揭示本质,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对招投标中的问题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出是制度缺失,还是执行力不够,是个人素质还是用人不当;对卷烟销售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是浮夸、虚报、瞒报等作风问题,还是外部环境,有什么变化等等。
总之,强化内部审计,不断尝试,加强内部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是开展企业精益管理的新思路。
(作者单位:南昌市烟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