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刘伯承工厂”的前世今生
2021-07-01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党从来天下脊。山西长治,古称上党,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总部长期在这里驻扎,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领导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1945年9月10日,上党战役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主席在重庆与蒋介石进行的谈判,使长治成为我党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城市。
中国兵器淮海集团(以下简称“淮海集团”)就坐落在这一片红色的热土上。解放战争时期,淮海集团被授予全国唯一“刘伯承工厂”荣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淮海集团更被誉为“太行山上一面旗”。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黄崖洞兵工厂,到如今成长为集高技术产品研发、精密加工、压铸、锻造、表面处理、总装总调、检测试验等为一体的军民品科研生产基地,淮海集团已走过80多年风雨历程。从星火燎原的舍身救国,到烽火硝烟的挺身建国,从抗美援朝、中越自卫反击战的保家卫国,到改革开放的和平发展,再到科技创新的兴军强国,淮海集团始终将自身荣誉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刘伯承工厂”荣誉的唯一获得者、刘伯承工厂精神的发轫之地,淮海集团那段轰轰烈烈的“刘伯承运动”值得再次回顾与重温。
争创“刘伯承工厂”有力支援解放战争
1945年11月,已经更名为兵工二厂的黄崖洞兵工厂(淮海集团前身)从平顺西安村搬迁到长治市区的南石槽村。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任命赖荣光同志担任该厂厂长。当时全厂共有87台专用设备,工人1 700多人,占军区所属兵工厂工人总数的17%,是华北最大的兵工厂,主要产品是82迫击弹。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为满足部队对弹药日益增长的需求,晋冀鲁豫军区军工处决定紧紧围绕毛主席提出的工业生产要“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原料足、销路广”的生产方针,以“增加弹药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开展技术改造、降低材料消耗”为目标,在华北兵工系统(太行兵工系统19个兵工厂)中开展争创“刘伯承工厂”立功竞赛活动。
随即,一场轰轰烈烈的立功竞赛运动迅速在兵工二厂兴起。工厂提出“人人要立功,立功最光荣”的口号,并规定了产量、质量、安全、技术革新、节约、爱护设备、献金、义务工、纪律、工厂保卫、与不良行为作斗争、后勤保障等28个方面的立功标准。
从领导干部、操作工到炊事员、饲养员、学徒工及家属……来自五湖四海、操着南腔北调的全体工人一呼百应。“人人有功立,人人要立功”的竞赛氛围很快在全厂范围内掀起,“立功最光荣”成为工人们的一种精神向往。
掀起立功竞赛热潮90%的工人立功受奖
在当年“钢铁+炸药”的传统生产方式下,虽然条件艰苦简陋,但老兵工人心怀“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使命,为了大力支持前线抗战和发展军工事业,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攻坚克难,坚持昼夜生产。兵工二厂的老兵工人在极其简陋和危险的条件下,响亮地提出“人人要立功,立功最光荣”“后方多流汗,前方少流血”“工房就是战场,机器就是刀枪”等行动口号,不计时间、不讲报酬,千方百计改进工具、设备,促进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在兵工二厂开展立功竞赛活动的14个月时间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以及大批的生产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在机工部,几十部由道轨焊接的车床,通过皮带与蒸汽机作动力的一根天轴相连,经常有传动皮带掉轴的現象。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挂皮带都是不停车地悬空作业,十分危险,也发生过伤人事故,但大家还是争着挂。
生产尾翅片的板材,是由铁路钢轨敲锻而成的。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尾翅片,工人们4人一组,抡着18磅的大锤像流星赶月似的从早敲到晚,硬是把烧红的钢轨敲打成3毫米厚的片材。尽管有的工人累到吐血,但没有一个人退却。
兵工二厂副厂长韩忠武每天都要转遍工房、看遍工序,哪里有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当时,由他革新的套扣专用设备,将工效提高了40倍。有一次,一辆装满炮弹的导轨车因失灵滑坡冲向火炉,韩忠武奋不顾身,于电光火石间拦下导轨车,并带领工人们抢运出压在火炉上的100箱炮弹,避免了一场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火药技师教逢春全家七口都参加了兵工厂的火药研制工作。在工作中,他的两个叔父和妻子都先后牺牲,唯一的儿子被炸死,他自己也在试验中多次负伤。有一次,敌机在工厂附近轰炸时投下一发炸弹没有爆炸,大家赶到现场时发现是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生爆炸。面对生命危险,教逢春从人群中走出说:“我是火药技师,让我来。”
当时,兵工厂机械化程度虽有提高,但生产效率仍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正在军工部实验所学习的甄荣典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后,主动要求到兵工二厂的生产一线去。甄荣典来到兵工二厂后,第二天就造了45发炮弹。为加快生产效率,甄荣典曾经一个多星期每天工作14到19个小时。在甄荣典的带动下,全厂生产效率突飞猛进,产量节节上升,有力地支援了前方。而甄荣典也因惊人的炮弹生产能力,被大家敬佩地称为“炮弹大王”。
担任过兵工二厂厂长兼监理(政委)的贾晓东回忆:那时候,工人们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到工房工作,一干起来常常忘记了时间,下班时间到了还需要领导亲自催他们回去休息。工人中出现了上了白班上夜班、同岗抢着干、同工序比着干、苦脏累活争着干的“打乱仗”现象。
随着炮弹生产量的急速增长,原材料匮乏的情况日益显现。为搜集更多原材料,应对增产需求,兵工二厂广大工人纷纷把祖传的银元、金戒指、银首饰捐献了出来。有的工人没有珍贵的东西,就主动义务献工。有的工人为了提前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从家里拿来麻油,让自己的孩子在一旁掌灯,连夜突击。据统计,在创建“刘伯承工厂”立功竞赛运动中,兵工二厂90%的工人立功受奖。
产量成倍增长荣获“刘伯承工厂”称号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战役规模越打越大,战斗空前激烈,消耗很大。我军缴获的兵器往往是械多弹少,甚至有械无弹。因此,我军在华北、中原、西北等战场的弹药供应,主要以太行兵工自行生产为主、战场缴获为辅。兵工二厂全体工人以坚韧不拔的生产意志、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立功光荣的忠诚信念,为解放战争的火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年,兵工二厂实现技术改造与技术革新共117项,82迫击炮弹月产量由1947年2月的13 000发提高到1948年4月的34 000发。在设备不变、原材料供应困难的条件下,产量增长2.6倍,平均降低成本35%。
1948年4月,兵工二厂以“产量成倍增长、质量信得过、成本大幅度下降、管理企业化、技术改造成绩显著、政治工作有力”等特点,荣获“刘伯承工厂”称号,并形成了“一切为了前线”的刘伯承工厂精神。刘伯承司令员亲笔题写了“提高兵工质量,增大歼灭战的实效”锦旗授予兵工二厂。陈毅、徐向前、李先念、李富春、滕代远、邓子恢、杨立三等首长先后来电祝贺。1948年5月1日,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来厂视察时,亲笔题写了“刘伯承工厂”厂名。
原国务院国防科工委顾问、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工处政治部主任张贻祥时隔50年后撰文指出,“应当肯定,这次生产运动竞赛(“刘伯承工厂”立功竞赛活动)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果最好,影响深远的一次生产运动。”
弘扬刘伯承工厂精神建设世界一流兵工企业
刘伯承工厂是解放战争中最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军工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共和国元帅名字命名的兵工厂,是人民兵工的优秀典范和杰出代表。“一切為了前线”的刘伯承工厂精神,是人民兵工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人民兵工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年,广大兵工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凝练形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凝聚成了人民兵工独特而深厚的精神内涵,代表着对党和国家、民族的绝对忠诚与责任担当,成为新中国兵器工业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红色基因。
今天,新时代的兵工人更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始终牢记强军报国的初心,履行好强军首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新长征路上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