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庚:半生戎马老战士 一心图强改革家

2021-07-01袁洪其

企业文明 2021年7期
关键词:蛇口招商局

袁洪其

他的名字,与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紧紧联系在一起,与追求光明的民主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图强求富的改革开放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战争年代到建国初期,再到改革开放时期,他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奉献给了招商局的事业。

他就是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原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袁庚。

斯人已去,精神永垂。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今天,这位有着77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光辉事迹、传奇人生、改革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然前行。

烽火岁月他是反法西斯战线的英勇战士

1938年8月,日寇在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守军不战而溃,不少地方武装与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抗日,对抗日救国充满热情的袁庚主动参加自卫队。1939年3月,袁庚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调到惠阳“广东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东江纵队(以下简称“东纵”),主要从事统战与情报工作。

由于时局发展的需要,1944年8月,根据党中央指示,东纵基于与美国情报合作的问题专门设了联络处,袁庚被任命为联络处处长,负责对日军的情报工作。袁庚领导的情报机构成效卓著,先后向盟軍提供了日军在广州天河、香港启德、深圳西乡南头机场的图例和说明,以及日军太古船坞建造计划图、日军华南舰队密码、日军神风攻击队K2飞机图纸、广九沿线日军工事图等大量重要的军事情报。其中最具分量的当数破获日军在亚洲最精锐的部队——代号“波雷”的129师团的动向,为美军准备登陆广东沿海打击日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

1945年9月,28岁的袁庚被授予上校军衔,被派往香港任东纵驻港办事处(新华社香港分社前身)主任,负责与英方就港九游击队撤离九龙半岛的问题进行谈判。10月,就在袁庚与英方谈判之时,他的4名亲人在赴港途中遭遇船只爆炸,全部遇难,同船遇难的还有20多名东江纵队的干部和战士。爆炸的原因,据说是国民党特务在船上放置了炸药。得知这个消息时,袁庚正同英军将领谈判,但他以大局为重,强忍悲痛,默默坚持工作。谈判完成3天后,袁庚才回到老家为亲人料理后事。

1949年2至3月,32岁的袁庚被任命为两广纵队炮兵团团长。同年9月,进入粤境随部队一路打回宝安,解放了沿海岛屿。

峥嵘岁月他是特殊战线上的英雄

1952年,袁庚出任中国驻雅加达总领事馆领事。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赴雅加达参加万隆会议前,发生了国民党特务企图暗杀周恩来总理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因周总理临时改变行程,暗杀阴谋才未得逞。在此背景下,袁庚担负起了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的安全保卫重任,并圆满完成任务。

1963年,袁庚出任中央调查部一局副局长后率队所破的“湘江案”更是轰动一时。

当时,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根据形势判断,国家主席刘少奇会到柬埔寨访问。因此,早在1961年年底就开始布置暗害刘少奇的计划。我方获得这一情报后,于1963年3月成立了中央安全领导小组,决定抽调中央调查部一局副局长袁庚等人组成先遣小组,赶赴柬埔寨破案。

4月7日,袁庚等人飞抵金边。在柬方的配合下,经过近20天的紧张侦察,袁庚率领的先遣小组迅速获取了台湾特务拟启用军用电导火雷管的情报,查获了特务拟发至台湾的密信,并根据密信中的线索,迅速侦察出坑道的准确位置,抓获了执行谋杀任务的特务。

4月28日午夜,柬方军警搜查了该特务租住的楼房。在地下储藏室里,军警发现了一条深15米的坑道,一直通到公路中央底部。坑道里面已放好两箱TNT炸药,还有一大卷电雷管和一批挖掘工具。当夜,柬方有关部门逮捕了特务组织包括正副组长在内的46人,“湘江案”彻底告破。这时,距刘少奇访柬只有48小时。

激情岁月他是改革开放的急先锋

1978年6月,已经61岁并正思谋着回家养老的袁庚“临退受命”,被交通部党组委派赴港参与招商局的领导工作。

雷厉风行的袁庚到香港后积极调研,以交通部党组名义起草了一份给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大胆提出“立足港澳,背靠国内,面向海外,多种经营,买卖结合,工商结合”的发展方针。随后,袁庚四处考察,选定了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深圳蛇口作为招商局发展工业、创办工厂的基地。

1979年7月8日,随着一声震天的巨响,开山炮炸醒了沉睡的蛇口,开山填海、建港修路等基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袁庚欣喜地看着眼前这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下定决心要将蛇口建设成他心目中的“东方夏威夷”。

1980年大年初一,袁庚带着孩子挨家挨户地给蛇口的蚝民们拜年。这个拜年对袁庚触动很大。走进蚝民屈椿华的屋子,陈设简陋破旧,海风从板壁的裂缝中呼啸穿过,吹得袁庚不由地打了一个寒颤。“屈椿华不仅是蚝民,还是我们的老战友。31年前我任两广纵队炮兵团团长,随军攻打大铲岛时,他还帮我们驾船运兵,热盼解放。”袁庚说,31年后,屈椿华依然对自己这位炮兵团长充满了期待和热盼,因此他更觉得肩上的担子千斤重。这一刻,袁庚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前一次是精神上、制度上的解放,这一次定要让父老乡亲们实现物质上、生活水平上的彻底解放。

在蛇口工业区创办初期,袁庚和他的团队遭遇了很多困难,他的一些特立独行的改革做法也遭到了不少人反对,但袁庚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改变计划经济的时间观、效率观和分配制度,这才打开了局面。

蛇口撕开计划经济铁幕的系列改革,则是从1979年首个工程项目蛇口港工程招投标和对蛇口港工地运泥车司机实行定额超产奖励——“4分钱奖金”制度开始的。

为加快工程进度,袁庚主持制定了运泥车“每超一车奖励4分钱”的定额超产奖励制。这一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奖励办法很快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使工程进度大大提速。但不久,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发出文件要求纠正滥发奖金的举措,甚至有人指责蛇口“奖金挂帅”是倒退。“4分钱奖金”被叫停后,工程速度立即慢了下来。袁庚急了,通过新华社“内参”向中央陈述了打破“大锅饭”、改革分配体制、实行奖励机制的必要性。“内参”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注意和支持。随后,蛇口工地上的定额超产奖恢复,工程进度又一次提速起来,推动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多月竣工,多创产值达130 万元。有人评价,这是“4分钱惊动中南海”。

创业初期,百废待兴,改革不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更需要“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

1981年,蛇口工业区进入热火朝天的初创阶段。为了进一步激发建设者的创造力,袁庚提出了“时間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在当时,这句话引发了蛇口工业区“姓资姓社”的激烈争论。有人甚至攻击袁庚,说:“这比资本家还狠,资本家只要钱,袁庚却既要钱又要命”。袁庚后来也回忆说:“写这标语时,我是准备‘戴帽子的。”

直到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蛇口时肯定了这个口号,围绕着它的争论才渐渐平息下去。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也逐步响彻大江南北,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

在袁庚的不懈努力下,蛇口工业区很快兴盛起来,各项改革举措开全国风气之先。袁庚主政下的蛇口在当时创造了24项全国第一:第一次在全国实行人才公开招聘、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标、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第一个实现住房商品化、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一个企业自办的对外开放港、创办第一个股份制公司等。袁庚还主持创立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世界级知名企业。

在大兴经济建设的同时,袁庚还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蛇口主持成立了号称蛇口“黄埔军校”的招商局干部培训中心,并把“培养和世界打交道的人”作为校训。招商局干部培训中心不仅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技能,还培养了一大批在改革开放中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才。在培训班上,袁庚曾对学员们讲:“我为什么要开发这块荒地,就是要证明在共产党领导下,在我们的关境之内,我们有信心开放得比对面的香港还要好,能证明一次社会主义不比资本主义差,也能搞好自己的经济。”

1993年3月,袁庚从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岗位上离休。在他执掌招商局的14年里,招商局资产翻了近117倍,从4 800万元人民币增至56亿元人民币。作为一个百年老企业,招商局重新焕发生机,缔造了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

2016年1月31日,99岁的袁庚离我们而去,长眠于南海之滨、深圳湾畔,这是他深爱的一片土地。时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在怀念袁庚的万字长文中写道:纵观袁庚的一生,不难发现袁庚的精神中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质,概括起来就是“一根五脉”。一根,就是“责任担当”;五脉,就是“改革、开放、创新、激情、务实”,这是对袁庚精神的高度评价。招商局员工还满怀深情地撰写了一副挽联:“半生戎马固我江山智勇双全老战士,一心图强重塑民魂彪炳青史改革家”,这是对袁庚光辉一生的生动写照。

(本文作者系招商局集团办宣传文化总监,本文部分参考了涂俏、陈禹山作品) (责任编辑:羽 毛)

袁庚(1917-2016),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区王母圩水贝村(现深圳市大鹏新区水贝村)。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历任东纵联络处处长、东纵驻港办事处主任、两广纵队炮兵团团长、中国驻雅加达总领事馆领事、中央调查部一局副局长、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等重要职位,为抗日救国、保家卫国、改革开放等工作贡献了毕生精力。2018年,荣膺中央表彰的“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荣膺中央表彰的“最美奋斗者”称号。

猜你喜欢

蛇口招商局
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扬州)有限公司
官商之间的轮船招商局(1872-1949)
《蛇口,梦开始的地方
——致敬改革开放40年》
주간지 편람
招商局码头的青岛往事
“蛇口精神”奠基者——袁庚(二)
转型升级 十年磨一剑
——记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
蛇口太子湾将崛起世界级邮轮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