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张力、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07-0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肌腱

于 涛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腹股沟疝气是临床外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腹腔中的组织、脏器从腹股沟缺损部位朝外膨出形成包块,发病人群以老年群体为主[1]。当患者剧烈咳嗽或是行走时,包块症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临床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干预措施,包块会继续增大,伴发剧烈的疼痛,并且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疝嵌顿、穿孔及坏死等),严重危害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2]。现阶段,临床在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时,主要采取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其中,传统的有张力疝修补术由于缝合的张力比较大,再加上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导致手术及预后效果不够理想,患者不容易接受[3-4]。因此,探寻出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我院104例腹股沟疝气患者为例,就其分别接受有张力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来我院接受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气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40例、12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0.67±3.58)岁;病程为 10 d~9年,平均病程(4.13±0.57)年;疝气类型:8例为直疝,44例为斜疝。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41例、11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0.83±3.63)岁;病程为12 d~9年,平均病程(4.15±0.58)年;疝气类型:9例为直疝,43例为斜疝。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被确诊为单侧腹股沟疝,并且疝内容物能够回纳;同时排除伴发其他腹腔疾病、凝血功能疾病、精神疾病、表达障碍以及有麻醉药过敏史等患者。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不大,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有张力修补术治疗,首先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2 cm左右处开一个长为6~8 cm的斜切口,然后依次切开患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将腹外斜肌腱膜充分显露出来,使斜切口下端露出外环,并显露出腱膜显露出的腹股沟韧带内面以及联合腱。接着纵行切开患者的腹横筋膜与提睾肌,将疝囊显露出来以后,将疝囊周围的组织至疝囊的颈部钝性分离开来,将各个出血点仔细处理好以后,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切除掉多于疝囊,用7号线从上到下以间断的方式缝合腹横肌腱膜以及腹股沟韧带、腹横筋膜。随后折叠腹外斜肌腱膜的上下两层,把精索放入到腹外斜肌腱膜与联合腱之间。最后将各层依次缝合,将血液清除干净。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手术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下腹的腹股沟上开一个2 cm长的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切开

5~6 cm延伸至兰格线,对于男性患者,需将其精索与腹外斜肌腱膜下叶分离开来;对于女性患者,则需有效分离其腹外斜肌腱膜下叶与子宫圆韧带,然后把疝囊游离到疝囊的颈部,并采取结扎、离断以及切除等操作。如果患者的疝囊并没有落入到阴囊中,可不用处理,只需将疝囊经内环口翻入到腹腔中即可;而对于落入到阴囊中的大疝囊,则需横断其中部,然后用丝线进行连续缝合,再翻入到腹腔中;如果为巨大直疝,就应当先进行翻转,然后以荷包的形式缝合固定住;如果为嵌顿疝,应当先松解内环口,然后封解疝囊,将锥形填充物塞入到疝腹膜前间隙中,注意填充物尖端相对腹腔方向,此时,填充物的上缘应处于疝环口以下,用不可吸收缝线有效缝合锥形填充物外层的叶片以及腹横筋膜,并以腹股沟内侧角的形状为依据,合理修剪补片的内侧端,外侧端则剪开裂口,做成上宽下窄的两尾端,上下游离精索或圆韧带深面组织,然后将补片平铺在此处,使其远端与耻骨结节有效缝合固定,上缘有效缝合并固定在腹外斜肌腱膜与腹横肌腱膜弓的交界缘,下缘有效缝合固定在腹股沟韧带或髂耻束处。最后完全覆盖住腹股沟管后壁,用缝合下依次缝合腹外斜肌腱膜与皮下组织。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患者腹股沟疝症状全部消失,病灶修复完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1年内疾病未复发,为显效;腹股沟疝症状得到改善,病灶修复完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状态,术后半年内未复发,为有效;腹股沟疝症状未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则为无效。②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其中,术后疼痛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分数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症状越剧烈。③不良反应:包括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尿潴留及阴囊积液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用()表示计量资料,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为P<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中,手术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人数分别有34例、16例、2例,总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23例、19例、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42/52)。分析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2.2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52例患者中,1例发生阴囊血肿,1例切口感染,2例尿潴留,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4/52);对照组52例中,2例发生阴囊积液,2例阴囊血肿,3例切口感染,5例尿潴留,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12/5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7,P<0.05)。

3 结论

临床普外科中腹股沟疝气是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有着比较复杂的诱发原因,发病机制则主要是腹壁肌肉强度下降,腹横筋膜胶原纤维代谢异常,以及腹内气压升高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5]。有报道[6]显示,腹股沟疝气的发病人群以老年男性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此类患者的肌肉出现了严重萎缩现象,使得腹壁变薄,有精索或血管穿过腹股沟部位;此外,也有部分老年男性患者存在前列腺增生症状,进而增加了排尿的难度,导致便秘,在增加腹压的基础上,增大了腹股沟疝气的危险性。腹股沟疝气通常出现在右侧,在疾病早期阶段,患者通常缺乏典型症状,大多存在腹部坠胀等感受,在劳动过后症状还会加重,待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自行消失,但如果疝囊存在嵌顿等情况,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做好此类患者的治疗工作尤为重要[7-8]。

现阶段,针对腹股沟疝气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既往常采取有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气进行治疗,但在施行疝修补术过程中,会对局部产生比较大的拉力,影响患者的生理结构,不仅会延缓切口的愈合,而且还会增加术后疼痛程度,引起阴囊血肿、切口感染以及尿潴留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大降低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9]。近些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日益发展成熟,并在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遵循人体腹股沟正常解剖结构而采取相应的手术操作,术中通过借助人工材料来有效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能够获得理想的修补效果,并且还可保证解剖结构维持正常的对接状态,这与人体的生理学特点相符。另外,由于手术过程中无张力,消除了局部解剖结构受到的干扰,因而相比于有张力修补术更加便利,安全性更高,效果也更加显著[10]。本研究中,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接受有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腹股沟疝气患者实施无张力修补术,可有效缓解其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相比于有张力修补术更为显著,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