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东乡族围度及其与血压的关系*

2021-07-01杨秀琳海向军马力扬窦春江

解剖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围度颈围上臂

杨秀琳 海向军△ 马 良 马力扬 马 斌 窦春江

(西北民族大学,1 医学部,2 少数民族体质与健康校级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由于我国老龄化和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增多,个体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显著增加,导致高血压发病人数快速增长,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表明,颈围、腰围、腹围等围度项目可作为衡量不同部位脂肪量的重要指标,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密切相关[1-3],其中颈围被证实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独立相关[4-5],上臂围与小腿围是衡量老年人营养状况的指标[6],因此通过测量人体围度对预测、判断慢性病有一定意义。东乡族是甘肃特有少数民族,聚居于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州,高血压等慢病防治对当地扶贫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东乡族成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东乡族成人围度、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围度与血压的关系,为当地高血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11月 至2019年7月,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那勒寺镇、龙泉镇、达板镇成年居民,研究对象以农民为主,文化程度大多为初中及初中以下。纳入标准:父母均为东乡族,年龄≥18 岁,本人在当地居住10年及以上,身体发育正常。最终获得研究对象1 160 例,其中男性495 例,女性665 例。年龄分组:参考国内其他研究,并根据围度变化特点,以每10 岁为1 组分析(18 ~29 岁及≥70 岁各为1 个年龄组)。

1.2 血压测量

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江苏,鱼跃牌),嘱研究对象安静休息至少5 min 后,测量右上臂坐位血压,共测量2 次,每次间隔1 min,取平均值作为血压数值。如果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2 次读数相差5 mmHg 以上,再次测量,取3 次读数平均值记录。

1.3 围度测量方法

嘱被检查者肌肉放松,平静呼吸,双臂自然下垂,除颈围外其他指标均站位用软尺测量。指标包括:①颈围(neck circumference,NC),研究对象端坐,平静呼吸,用软尺前部紧贴甲状软骨(喉结)下缘,后部紧贴第7 颈椎上缘测量颈部周径;②平静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CC),测量其乳头水平的胸廓周长;③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测量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的位置水平周长;④腹围(abdominal circumference,AC),测量软尺经脐水平绕腹一周周长;⑤臀围(hip circumference,HC),测量环绕臀部的骨盆最突出点的周径;⑥大腿围(thigh circumference,TC),被测者两腿分开,两脚相距5 ~10 cm,测量大腿内侧肌肉最膨隆处的水平周长;⑦小腿围(calf circumference,Calf Circ),被测者两腿分开,两脚相距5 ~10 cm,测量腓肠肌最向后突出部分的水平周长;⑧上臂围(biceps circumference,BC),测量肱二头肌最突出部上臂水平周长。

1.4 血压分级及高血压诊断标准

采用目前我国≥18 岁成人血压分级标准[7],正常血压:SBP <120 mmHg 和DBP <80 mmHg;正常高值血压:SBP 120 ~139 mmHg 和(或)DBP 80 ~89 mmHg;高血压诊断标准:SBP≥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DBP ≥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 级、2 级和3级:1 级高血压(轻度),SBP 140 ~159 mmHg和(或)DBP 90 ~99 mmHg;2 级高血压(中度),SBP 160 ~179 mmHg 和(或)DBP 100 ~109 mmHg;3 级高血压(重度),SBP ≥180 mmHg 和(或)SBP ≥110 mmHg。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双录入Excel 2010表格,并核对后,导入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应用频数分布、方差分析、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东乡族成人围度及高血压患病差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血压与围度间关系。

1.6 质量控制

测量人员固定,均经过统一培训,每天测量前调试检查仪器性能,测量方法严格按照规定展开。

1.7 伦理学审核及知情同意

本研究经学校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研究前向研究对象讲解研究目的、内容,并保证所有个人信息等隐私严格保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

2 结果

2.1 东乡族成人围度各指标随年龄变化特点

方差分析显示,东乡族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段各围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男性BC 30 ~40 岁达峰值,CC 50 ~60 岁达高峰,NC、WC、AC、HC、TC、Calf Circ 均 在40 ~50 岁达峰值;女性除CC、AC 在50 ~60 岁达峰值外,其他各指标均在40 ~50 岁达高峰(表1,图1、图2)。

表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东乡族成人围度测量结果(±s)

表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东乡族成人围度测量结果(±s)

性别年龄(岁) n NC CC WC AC HC TC Calf Circ BC男性 18- 48 355.71±18.65 818.14±49.11 743.71±65.25 774.39±65.27 861.96±52.18 436.36±40.84 326.82±18.48 246.25±15.15 30- 91 364.38±23.53 877.87±67.89 824.12±99.43 840.22±84.51 914.77±68.24 467.92±50.15 344.90±33.18 267.68±27.75 40- 105 365.70±26.57 895.89±61.55 847.79±98.26 857.60±105.38 927.17±60.22 470.73±40.71 351.64±30.64 265.84±26.06 50- 110 362.68±24.80 899.38±63.36 845.46±95.53 855.71±106.42 916.50±87.27 466.87±45.00 345.07±41.01 263.18±26.18 60- 78 360.88±26.32 885.74±75.24 827.18±108.62 857.29±96.64 911.09±76.66 461.46±51.09 332.71±31.95 255.32±24.97 70- 63 356.00±28.12 883.87±68.69 813.72±109.20 838.85±98.34 897.12±62.90 452.37±78.05 332.15±33.70 245.30±26.33合计495 362.09±25.45 885.32±68.21 828.64±102.03 846.32±99.02 911.86±72.77 463.34±51.83 341.69±34.64 259.99±26.72女性 18- 51 313.1±19.57 817.88±70.14 771.98±88.18 816.62±89.91 894.10±83.80 491.82±48.09 341.52±83.53 238.36±26.30 30- 114 322.35±22.59 854.12±93.17 812.73±106.38 839.93±93.34 923.13±73.34 507.62±51.23 339.61±30.27 252.29±25.28 40- 165 326.74±22.85 887.63±78.23 847.24±100.77 879.83±90.05 952.41±63.31 520.81±49.98 347.49±45.59 259.07±24.09 50- 170 325.64±23.96 894.18±84.92 846.40±103.19 882.78±92.88 949.30±67.16 511.33±52.67 339.09±31.52 256.31±26.41 60- 95 321.94±22.65 892.44±86.87 843.79±108.88 878.01±112.18 928.52±80.87 492.40±49.39 326.40±33.62 251.24±26.35 70- 70 320.12±23.84 863.74±86.17 816.42±114.97 866.72±94.50 903.49±72.10 471.30±48.19 312.09±31.83 239.91±27.41合计665 323.29±21.16 876.43±86.87 831.66±106.19 867.29±97.16 933.62±73.71 504.67±52.30 336.81±42.69 252.50±26.54

图1 东乡族男性围度随年龄段变化特点

图2 东乡族女性围度随年龄段变化特点

2.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东乡族成人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检出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东乡族18 ~44 岁组中,男性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其他各年龄组男、女性成人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东乡族成人高血压总体检出率为27.41%,其中,18 ~44 岁、45 ~64 岁、及≥65岁组男性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20.80%、28.57%及44.23%,女性检出率分别为7.41%、30.56%及54.55%;男性、女性总体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29.05%%及26.47%(表2、3)。

表2 东乡族成人血压分布情况(±s,mmHg)

表2 东乡族成人血压分布情况(±s,mmHg)

*P<0.05,**P<0.01 vs 男性

年龄(岁) 性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18-44 男性 202 118.82±12.87 80.15±10.03女性 243 113.41±13.14** 76.49±8.74**45-64 男性 189 122.92±16.36 82.46±11.19女性 301 124.65±19.63 81.91±11.66≥65 男性 104 135.65±24.61 84.63±13.45女性 121 137.13±25.44 84.67±14.97合计 男性 495 124.14±18.48 82.05±11.42女性 665 122.81±20.62 80.43±11.82*

表3 东乡族成人高血压检出情况

2.3 东乡族成人血压与围度关系分析

2.3.1 东乡族成人血压与围度关系单因素分析 采用Pearson 线性相关分析,分别分析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围度各指标间关系,结果显示,NC、CC、WC、AC、HC、TC、Calf Circ 及BC 与 收 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0,P=0.000)(表4),即NC、CC、WC、AC、HC、TC、BC 和Calf Circ越大,收缩压及舒张压越高。

表4 东乡族成人血压与围度Pearson 相关分析

2.3.2 东乡族成人血压与围度关系多因素分析 将以上单因素分析中与收缩压、舒张压有相关性的各围度指标及年龄、性别(赋值:男性=1,女性=2)作为自变量,分别将收缩压及舒张压作为应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收缩压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NC、WC,男性,年龄及NC、WC 越大者,收缩压越高(表5);舒张压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NC 及BC,均与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表6)。

表5 东乡族成人收缩压与围度各指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6 东乡族成人舒张压与围度各指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东乡族成人围度变化特点

围度是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能体现人的体型体态,反映人体某个截面上骨骼、肌肉、器官、皮下脂肪等综合发育情况,受年龄、遗传和生活环境影响,呈一定规律性,是人体测量的重要项目和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民族围度作为判断民族所属族源的方法之一[8-11]。东乡族大部分聚居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人口流动性小,本研究分析不同性别东乡族成人各围度指标随年龄变化特点显示,成年男性上臂围及胸围分别在30 ~40 岁及50 ~60 岁达峰值,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颈围、腰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等指标均在40 ~50 岁达峰值,该结果与青海撒拉族[11]及新疆哈萨克族男性[12]围度变化不同;女性除胸围、腹围在50 ~60 岁达峰值外,其他围度指标均在40 ~50 岁达高峰,与撒拉族女性围度变化相似。该结果说明,东乡族成人围度变化特点与其他西北民族有相似,但也有不同,提示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影响个体体质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通过围度推测东乡族所属族群,则需要进一步将其围度特点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围度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并结合其他人类学指标展开。

对比东乡族不同年龄段成人各围度指标变化特点显示,男性腰围、腹围、臀围及女性腰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均在40 ~50 岁时较40 岁之前出现一次大幅度增高;此外,男性腹围、上臂围达最大值的年龄较女性早(男性分别在40 ~50岁及30 ~40 岁达峰值,女性分别在50 ~60 岁、40 ~50 岁达峰值)。胸围、腹围、腰围、臀围可反映躯干部位的形态特征,主要受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量影响,上臂围可反映四肢形态特征。人体脂肪的积累与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水平密切相关,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代谢能力下降,女性绝经后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均是导致40 岁之后脂肪积累量发生大幅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了上述生理原因外,当地男性分工“主外”,主要从事农耕及经商工作,女性则除了辅助农耕外,承担家中绝大部分家务劳动,加上当地人结婚较早,婚后家中劳作及家务基本由年轻一代承担,因此很多人40 岁之后除继续经商外,基本不再承担体力活动及家务劳动,再加上临夏农村地区大部分错误认为“胖就是身体好”,没有运动习惯及意识,也是导致其胸围、腹围、腰围等主要受脂肪量影响的指标在40 ~50 岁出现大幅度升高的不可忽视原因。

3.2 东乡族成人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检出情况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是当地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其防治工作是东乡族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扶贫”不可缺少的项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东乡族青年女性舒张压、收缩压及高血压检出率均低于青年男性,进入中年后,男性与女性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均符合血压生理变化特点及高血压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此外,东乡族男性高血压检出率29.05%,高于全国农村(28.8%)及城市水平(26.9%)[13],女性检出率26.47%,略低于全国农村及城市水平。本次调研中,东乡族总体高血压检出率为27.41%,较李星辉等[14]2014年调查结果(患病率21.4%)明显增高。与其他西北少数民族相比,东乡族高血压检出率高于同为西北少数民族的新疆维吾尔族(15.73%)[15]、柯尔克孜族(11.4%)[16]及青海撒拉族(26.2%)[17],但低于甘肃肃南裕固族(39.7%)[18]。东乡族居民世代居住于东乡族自治县,当地平均海拔2 610 m,气候有典型的西北内陆气候特点,空气干燥,冬长夏短,居民饮食以面食、土豆、羊肉为主,喜食油炸高脂肪、高盐食物,蔬菜、水果及奶制品摄入很少,这些环境及饮食特点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加上近年来随着扶贫工作深入,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较之前提高,受到“胖就是健康”等观念影响,居民高脂肪食物摄入更加严重,这些可能是造成当地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大部分其他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因,提示在未来针对东乡族成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提高其健康意识及知识水平,改变居民饮食习惯是重要的干预措施。

3.3 东乡族成人围度与血压关系

围度能反映人体脂肪、肌肉分布及含量,近年来,在预测血压、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9]。腰围、腹围等是传统衡量肥胖的体表测量指标,已被证实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颈围是一项新的衡量人体脂肪分布的指标[19],很多研究提示颈围是预测心血管病的重要指标,与血压、血糖、血脂及胰岛素均相关[4,20-21]。然而,先前对围度与血压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颈围、腰围、腹围等反映脂肪量的指标,未见将躯干、四肢围度一同纳入分析,容易导致一些指标的权重被放大或一些有意义的指标被忽略。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与收缩压、舒张压有相关性的围度指标,结果显示,男性及年龄、颈围、腰围越大者,收缩压越高;而年龄、上臂围及颈围越大者,舒张压越高。该结果再次证实了颈围、腰围这两项反映脂肪量的指标是导致收缩压升高的因素,而各项反映脂肪量的围度指标中,颈围是唯一导致舒张压升高的因素,与此前其他研究结果一致[4,19-21];结果提示,一方面控制体脂肪量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相较腹围等其他围度指标,颈围、腰围对收缩压的影响更显著,颈围是重要的影响舒张压的因素。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除了颈围外,上臂围也与舒张压呈正相关。上臂围是反映上肢体形态的围度指标,也被认为是衡量个体营养情况的重要参数。Weng 等[22]研究指出,上臂围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压呈正比,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23-25]。研究推测,血清白蛋白之所以能影响血压,一方面是因为血管内白蛋白水平升高导致血管内渗透压升高,引起细胞及血管内外的液体及大分子转运至管腔内,致血压升高;另一方面,色氨酸可减低血压水平,而白蛋白可能抑制色氨酸的摄取及吸收,从而导致血压升高[26],因此,上臂围可能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此前研究认为,白蛋白对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影响[23-25],因此理论上而言,上臂围应该与舒张压及收缩压均呈正比,但本研究仅表明上臂围是舒张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与收缩压无关。提示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可能腰围等反映脂肪量的指标对收缩压的影响更重要,而反映营养情况的上臂围对舒张压的影响权重较大。

3.4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由于东乡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加上本研究纳入对象要求双亲均为东乡族,导致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本次研究显示上臂围是舒张压的影响因素,但其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尚需扩大样本量,最好建立人群队列,进一步全面分析围度对血压的作用及机制。

猜你喜欢

围度颈围上臂
学龄前儿童颈围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角度和围度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基于人体二维照片的女裙样版自动生成研究
脖子粗血压高
中老年人群颈围与肥胖的相关性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量脖子预测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