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学“”简学“”补学”
——谈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三规定的落实

2021-07-01章师亚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自学课文阅读教学

章师亚

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显然,吕老的话是在批评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但不能不说,时至今日,语文教学的“低效性”依然存在。

语文教学,大头是阅读教学。因此,语文教学的不理想,阅读教学脱不了干系。换句话说,要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必须保证阅读教学的高效。那么,如何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呢?笔者认为,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如跳水、体操等体育竞技项目那样设置一些规定动作,用“规定”来规范阅读教学行为,以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

一、规定的类型和内容

(一)“自学”的规定

这是就“课前”而言。即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自学。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采用“课前自学+课上集中学”的策略。安排学生课前自学的内容可以有三项:(1)字词的学习(如生字的认读和认写);(2)课文的朗读(包括背诵);(3)一般性知识的了解(如作者、文体知识等)。三项内容,第1、2项固定不变,第3项可以视情况而定(如学生的家庭条件是否允许、学习的内容是否有必要等)。

举例来说,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时,让学生课前自学的内容是:(1)认读“浆、蘸、诈”等7个生字和认写“傻、怔、捏、馅”等15个生字;(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了解作者冯骥才和小说的特点(三要素)。教学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时,课前自学的内容则可安排为:(1)认读“拟、踌、躇”等9个生字和认写“眷、尊、锻、炼”等14个生字;(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抗美援朝)。

必须指出,自学并非“预习”。自学有“达标”的要求,即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把该学的内容“学好”。如对于《刷子李》和《青山处处埋忠骨》中需要认读的生字,就要字字会读,人人会读;对应的需要认写的生字,也要字字会写,人人会写;至于课文的朗读,也不是有“量”就行(如已经读了三遍或者五遍),而是要有“质”的保证,即不管读几遍(也不规定一定要读几遍),“正确、流利”必须达到。否则,就不算是“自学”。

(二)“简学”的规定

这是就“课堂”而言。一直以来,阅读教学的课堂似乎都“繁”得不可开交:文本解读繁杂,课堂运作繁忙,教学任务繁重,媒体展现繁华……如果阅读教学的课堂能够化“繁”为“简”,避“繁”就“简”,如目标要求简明、内容安排简约、方法策略简单、环节过程简要,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实施“简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学点”的把握

“学点”即“学什么”,属于“学习内容”范畴。阅读教学的学习内容来自课文。因此,阅读教学对课文的“把玩”一定要用心。在“简学”的思想里,“粗学”“浅学”(坚决摒弃“细学”“深学”)是学习课文的总原则,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玩”得再透,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无济于事。

“学点”如何把握?瞻前顾后。即略读课文的“学点”可以依据课文前面的提示语来把握(瞻前),精读课文的“学点”则可依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来把握(顾后)。由于提示语简短(一般都是两三句话),思考与练习题量小(一般都只有两三道),“学点”便真的成了“点”。点者,点一点即可也。于是,对于课文教学来说,不“简”都难。

2.“学面”的控制

“学面”即“怎么学”,属于“学习方式”范畴。在课堂上,学习方式是“定海神针”,正所谓“方式决定一切”。在班级授课制面前,“学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课堂上,究竟几个学生在学,还是全部学生都在学?“学面”事关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也决定着课堂是否“高效”。关于“学面”的控制,可以采用做任务的方式。任务就是“学点”,一个“学点”即一个任务。从“瞻前顾后”的角度看,一篇课文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学点”,即三个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简”还有“减”的意思在里头)。任务少,自然就能“简学”了。任务明确之后,课堂学习按三个步骤展开:(1)布置学习任务;(2)展开学习活动;(3)汇报学习结果。“布置学习任务”可以用PPT呈现,也可以让学生直接看提示语或练习题;“展开学习活动”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圈、画、批、注;“汇报学习结果”以评价为主,不对结果进行纠缠(诸如“谁来补充”“有没有不同意见”,一概免除)。三个步骤中,第一个步骤是马上就完成的,第三个步骤也能“快刀斩乱麻”(只做评价:谁学得好,谁学得还不够。好的在后续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继续保持,不够的争取改进),重点在第二个步骤上。而第二个步骤的重点又在“圈、画、批、注”和“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主”上。因此,整个课堂上学生基本都在埋头学习。这就不仅保证了“学时”,还保证了“学面”。当然,课也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三)“补学”的规定

这是就“课后”而言。课后的惯用做法大体上都是让学生做作业,而且基本上都是书面作业。“补学”既不是做作业,也不是对没有学好的课文内容或对象做补救。“补学”是补充文章让学生阅读之意。具体做法如下:在学生学了课文之后,教师选一些与课文相类似或者有关联的文章(包括整本书)让学生阅读。比如,学了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让学生读《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甚至把王尔德创作的《了不起的火箭》《快乐王子》《少年国王》《夜莺与玫瑰》《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星孩》等童话作品都读完;学了五年级下册《刷子李》,让学生读《泥人张》《苏七块》,甚至去读《俗世奇人》;学了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让学生读诗集《繁星》(《短诗三首》就选自《繁星》);等等。

二、规定与高效教学的联系

既然有了规定,就要遵守。那么,遵守了上述规定之后,为什么就能实现高效教学呢?

首先,“规定”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什么?一个字:读。如果再加一个字,就是:多读。“多读”可以解决语文学习的很多事情。就理解而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表达而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研究表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至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规定”中的“补学”就是对这个语文学习规律的完美诠释。而且,关于“简学”,我们也强调,不仅要“简”,还要“减”,即把课时减下来。课时减下来了,就有条件让“多读”在课内实现。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多读”,还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课外阅读不只是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常常流于形式)。

其次,“规定”符合课文学习的理论。为什么要在课上实施“简学”?为什么要对课文的学习采用“粗学”“浅学”(而非“细学”“深学”)的策略?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给予了课文(课堂)学习有效的指导——既然是“例子”,犯得着做条分缕析、不着边际的剖解吗?既然是“例子”,是不是就应该多多益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多益善”就是多实践)、加大“题量”呢?所以说,课堂一定要“简”,对课文学习内容的把握一定要“减”。课堂“简”了,课文学习内容“减”了,才符合“例子”理论,才有可能让“例子”变得更多。

再者,“规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说,“规定”是贯穿自学的。课前的“自学”是完完全全的自学,课后的“补学”也是实实在在的自学,课上的“简学”虽然有教师在场,但实际上还是学生自学。因为课上是以“任务”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的,在“布置学习任务”“展开学习活动”和“汇报学习结果”三个步骤中,“布置学习任务”和“汇报学习结果”都是快节奏、短时间的,主题板块放在“展开学习活动”中,即让学生静静地涵泳,默默地思悟,依据“任务”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所以说,课上的“简学”其实也是自学。经过如此高强度的自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怎能不得到培养和提高?

最后,“规定”指向了“育人”。“自学”“简学”“补学”始终蕴含一个“学”字,体现了“学本”思想。但在“三个规定”中,“学”不仅仅是行为,更是目的,即实现“学成”。所以,“规定”中有一个重要举措——反馈。也就是说,“自学”之后、“简学”之后和“补学”之后,都要对“学得怎样”做检查。在检查(即反馈)环节,强调两点:(1)同质。即让程度差不多的学生来汇报学习结果。(2)评价。即对学习结果满意的学习对象做出肯定和赞赏,对学习结果不满意的学习对象做出提醒和告诫(而不是矫正和补救)。因为汇报学习结果的对象是同质的,所以,当出现学习结果不满意的对象时,教师对他(她)的提醒和告诫便有了充分的理由。面对相同的学习任务,又在相同的环境和相同的时间里运用相同的方式展开学习,学习结果却有差异,对于那个“差”的学生来说,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那就可能存在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如学得不够投入、不够专心、不够用功等)。既然是态度问题,提醒、告诫之后,学生改变的当然也是“态度”。这是不是就指向了“育人”?而能够指向“育人”的语文,难道还不是高效语文?

综上,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是顽疾。这跟阅读教学的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教师可尝试用“自学”“简学”“补学”的方式对阅读教学做出规定,以实现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

猜你喜欢

自学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