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的分析
2021-07-01陈珍珍
陈珍珍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超声科 浙江 宁波 315000)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及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检出率快速增长。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有低回声,纵横比≥1,微钙化,边缘不规则,异常淋巴结等[1]。由于峡部位置特殊,范围较小,有研究发现与侧叶PTC相比,峡部PTC更易于侵犯甲状腺被膜及周围邻近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2-3],但对原发于峡部PTC超声声像图特征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甲状腺峡部PTC的超声特征,并与同期侧叶PTC的超声特征进行对照研究,探讨甲状腺峡部PTC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超声检查的并且病理证实是峡部PTC的患者88例,入选条件:既往无甲状腺手术,单发病灶患者。其中女58例,男3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2±3.5)岁;另选同时期地侧叶PTC患者120例,其中女83例,男3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7±3.8)岁。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Q5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 MHz,患者常规取仰卧位,头后仰,充分暴露颈部,按先后顺序扫查甲状腺及双侧颈部淋巴结,详细记录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声像图评估包括纵横比,微钙化,结节边缘(分为规则和不规则,其中不规则包括边缘模糊、毛刺、成角),内部回声,结节大小,异常淋巴结。峡部及侧叶分区:甲状腺横切面上气管外侧缘之外的甲状腺实质为侧叶,两侧的外侧缘之间的实质为峡部。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甲状腺峡部PTC及侧叶PTC的结节的各项超声特征性表现比较结果记录见表1,数据表明,两组患者在患者年龄、性别、结节大小,内部回声及微钙化的表现上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数据体现,峡部PTC边缘规则39例(44.3%),而侧叶PTC边缘规则36例(30.0%)(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峡部PTC在结节边缘观察上容易倾向良性结节的判断。峡部PTC纵横比<1有54例(61.3%),侧叶PTC纵横比<1有37例(30.8%)(P<0.05),两者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峡部PTC淋巴结转移有34例(38.6%),侧叶PTC淋巴结转移23例(19.2%)(P<0.05),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侧叶PTC及峡部PTC声像图表现见图1,对比可见,峡部PTC较侧叶PTC易被误诊为良性结节。
表1 峡部PTC及侧叶PTC超声特征分析表[n(%)]
图1 侧叶PTC及峡部PTC声像图表现
3 讨论
大部分甲状腺PTC由于起病隐匿,发病较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未引起重视,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先触摸到颈部肿大淋巴结而就诊,即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峡部PTC发生率较侧叶低,仅占3.0%~9.2%[4],但已有研究表明,原发于峡部的PTC更容易发生被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2,5]。本次研究也发现,峡部PTC的淋巴结转移率较侧叶高,可能与峡部范围小,随着病灶生长,与被膜接触面积较侧叶大,更容易突破被膜侵犯周围组织,从而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4]。
国内外研究均有较多报道,纵横比≥1是诊断甲状腺PTC的重要的恶性征象[1,7]。甲状腺癌的纵横比≥1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良性结节局限于正常的组织平面内,故呈卵圆形,而恶性结节呈侵袭性生长,能够突破正常的组织平面,故呈直立性生长。也有学者提出压力学说,认为当进行超声检查时,当探头对于甲状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良性甲状腺结节质地柔软,发生较明显压缩改变,纵横比<1,甲状腺癌质地坚硬,压缩不明显,纵横比≥1。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峡部结节的纵横比<1的比例较侧叶低(P<0.01),可能与峡部这一特殊位置有关,峡部前后范围小,病灶纵向侵袭性生长受限,倾向横向生长,且峡部离体表更近,受探头压力更明显,较侧叶病灶容易发生压缩改变。
再者,本次研究发现峡部PTC边缘规则和侧叶PTC边缘规则的比例分别为44.3%、30.0%(P<0.01),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也是与峡部这一特殊位置有关。本次研究数据与范风景等[2]报道的结果不相符,但与Hahn[6]等报道相符,可能受样本量的局限性和主观判断病灶边缘的标准不一致有关。
本次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表明,峡部PTC较侧叶PTC在超声表现上缺乏更明显的恶性征象,所以对于生长于峡部的结节,低回声和微钙化可以是其行FNA的线索[6],尽管其边缘规则、纵横比<1,应尽量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