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MSCT征象分析及诊断价值

2021-07-01刘海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弥漫型网膜腹膜炎

刘海艳

(鲁西南医院影像科 山东 聊城 252300)

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发生在腹膜间皮质和间皮下层位置的肿瘤,而结核性腹膜炎属于一种慢性腹膜炎症,主要是由结核杆菌感染造成的一种疾病,该疾病患者大多会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1]。多排螺旋CT(MSCT)能够有效发现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以及腹腔受累的范围和分布区域,不过由于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和结核性腹膜炎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较为相似[2],所以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因而在临床诊断中需要对其征象进行有效分析,提高诊断的有效性。因而本次以21例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21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MSCT征象分析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投掷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性别方面观察组中一共有16例的男性,对照组中一共有17例的男性。年龄方面观察组中的范围在年龄25~79岁,平均在(52.00±8.66)岁;对照组26~79岁,平均在(52.50±8.75)岁左右。两组的基础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每一个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的内容充分了解而且自主参与。排除标准:曾经有或者现在有精神方面疾病者;有肺等方面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MSCT诊断,即: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的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进行诊断,扫描区间为膈顶直到盆腔,扫描过程中将平扫电压设置在120 kV,电流设置在285~320 mAs,扫描层厚以及层间距为5 mm,在扫描结束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经过患者手背静脉注入80~120 mL碘海醇对比剂,注入速度维持在每秒3.5~4.0 mL,在注入结束后的25~30 s、55~60 s以及2.5 min之后分别进行肝动脉、门静脉以及延迟期扫描。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腹膜、大网膜、肠系膜的形态学特点。

(2)对比两组腹水密度、壁腹膜、淋巴结、病灶边缘征象。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P=0.05属于分界值,低于该值代表有差异。

2 结果

2.1 形态学特点

诊断后,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形态学特点对比[n(%)]

2.2 腹水密度、壁腹膜、淋巴结、病灶边缘征象

腹水密度、壁腹膜、淋巴结、病灶边缘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腹水密度、壁层腹膜、淋巴结、病灶边缘征象对比[n(%)]

3 讨论

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腹膜间皮或者间皮下层的组织,该疾病较为隐匿,在临床中没有特异性表现,患者主要会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腹部包块等,且腹痛一般情况下为顽固性[3]。

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在MSCT诊断的表现中主要为腹膜、大网膜以及肠系膜不规则增厚,一些患者可能会呈现网膜饼的形状,或者广泛分布的腹膜结节、团块,在增强后病灶出现明显增强[4],不过这些征象容易和结核性腹膜炎等疾病混淆,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MSCT诊断的过程中,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病变的分布和结核性腹膜炎比较相似,因为腹膜、大网膜和肠系膜均可以累及,所以在研究中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在腹膜形态学的改变中,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中腹膜病变主要以大结节还有团块病灶为主要特征,小结节改变和均匀增厚的情况比较少,对于腹膜均匀增厚的病例且没有累及肠系膜和大网膜的患者可以推断为肿瘤早期[5]。

在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其腹膜形态学改变主要以腹膜均匀增厚或者小结节病灶为主要特征,而且病灶边缘一般也比较光滑,仅有比较少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会表现为大结节状和病灶边缘不规则的情况,所以在腹膜形态学改变中两种疾病患者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6]。其次,在对该疾病患者展开诊断的过程中,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主要以低腹水密度、不规则病灶边缘征象为主,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在诊断过程中主要以高腹水密度、环形强化淋巴结、光滑病灶边缘为主。主要是因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和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部位均可以累及腹膜、大网膜和肠系膜的位置,而且都存在比较多的腹水,所以其病变分布和腹水等情况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7]。不过结核性腹膜炎在诊断过程中,其病灶位置大多存在浸润充血和水肿等表现,所以存在比较多的炎性积液,而且积液内大量的蛋白物质和细胞成分在诊断中呈现高密度的表现,所以在对该疾病患者展开诊断的过程中腹水密度可以做为结核性腹膜炎的征象之一[8]。

在对该疾病患者展开诊断的过程中,其肿瘤组织大多呈现灰白色,质地坚韧,且充血和水肿明显,颜色较深,大多呈现暗红或者紫红色,也可以呈现胶冻状,在进行活检的时候容易出血。在瘤组织中,纤维组织增生甚至会有玻璃样变,而且瘤组织可以侵入肝脏或者肠管,不过通常比较浅表,仅限于浆膜下组织,而且大网膜可以完全被肿瘤组织代替,和腹腔脏器粘连,肠管也可能会发生粘连,甚至肠梗阻[9]。在诊断过程中,腹膜受累患者大多显示轻度或者重度强化,主要是由于富含脂肪的腹膜和肿瘤组织共同影响形成。结核性腹膜炎在诊断中腹膜会呈现规则性增厚,且厚度大多小于1 cm,不会形成实质性肿块,且增厚的腹膜表面毛糙,在探头触及的时候比较软,以及增厚的腹膜血流并不丰富。所以在对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和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展开MSCT诊断的过程中,病灶的形态、边缘以及淋巴结肿大对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作用,而病灶的形态等对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鉴别有着一定作用。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中观察组的腹膜、大网膜和肠系膜的形态学指标对比没有差异(P>0.05),而腹水密度、壁腹膜、淋巴结、病灶边缘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此种诊断方式有着良好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征象主要为腹膜、大网膜以及肠系膜不规则增厚并明显强化,所以对该疾病患者实施MSCT诊断方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有效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弥漫型网膜腹膜炎
LncRNA FGD5-AS1靶向miR-195-5p调控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活性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大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124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胃癌Lauren分型的临床病理研究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网膜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