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2021-07-01席建武魏永祥张玉屏
马 栋,席建武,陈 军,魏永祥,张玉屏
(定西市人民医院 甘肃 定西 743000)
肺动脉CTA是临床首选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手段,诊断准确度较高,有效避免误诊、漏诊,者对于肺动脉栓塞诊断率及治愈率的提高,以及患者预后的改善来说有着重大意义[1]。临床研究提示,肺动脉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敏感度高达87%~90%,特异性达到94%~96%[2]。虽然肺动脉CTA有着无创、简单、准确率高等优点,但是在扫描过程中需使用大量碘造影剂,使得辐射危害增加,增加了患者的扫描风险,甚至可引发癌症、肾病等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导致的损害,是近年临床主要的研究内容。有研究指出,肺动脉CTA扫描过程中将管电压降低可使碘造影剂CT值升高,从而可使用低浓度造影剂,进而有效降低辐射,同时不会影响图像质量。为进一步探究此问题,本文纳入60例患者展开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中,以随机法抽选出60例行肺动脉CTA扫描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数字编号,按编号分组后施以不同扫描模式。1~30编号者纳为对照组,31~60编号者纳为研究组。对照组资料:30位患者男女比例为8:7,即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45~71岁,平均(53.53±3.26)岁。研究组资料: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即女性与男性数量均为15例,年龄45~71岁,平均(53.61±3.24)岁。患者与家属在知晓研究详情前提下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统计学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提示无差异性,即P>0.05。研究的开展符合伦理要求,已提前上报至伦理委员会并获其批准。
1.2 方法
仪器选择:选择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28层螺旋CT,型号为Defination AS。对照组采用常规螺旋CT扫描,管电压为120 KV,造影剂选择优维显,浓度为370 mg/ml。研究组采用低辐射剂量低造影剂用量螺旋CT进行扫描,管电压为100 KV,造影剂选择威视派克,浓度为270 mg/ml。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上举双臂,深吸一口气之后闭气,扫描范围为由肺尖到膈肌。先行平扫,然后经患者右侧肘前静脉,将碘造影剂以高压注射器注入,注射速率为4.5~5.5 ml/s,总使用量为40~60 ml,造影剂注射完成后,再利用30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注射速率与造影剂相同。ROI感兴趣区为右肺动脉干,CT值为100 HU时,行4s延迟扫描。以螺旋扫描进行,毫安量为100~150 mA,机架转速为2 rad/s,螺距为1.2,准直器为0.6 mm,重建层厚为1.0 mm,重建增量为0.7 mm。摄取图像的分析由Sygio.VIA工作站进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各段扫描CT值,组间SD、CNR、SNR以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组间碘摄入量以及辐射剂量,以评价扫描价值。
SD为噪声值,SNR为图像信噪比,CNR为噪声比,其中,SNR=肺动脉主干CT值/SD,CNR=(肺动脉主干CT值-脊柱旁肌CT值)/SD。
图像质量评价:极差:1分,肺动脉的血管及主干均模糊不清,无法支持诊断工作的进行;较差:2分,肺动脉血管较清晰,但主干模糊不清,无法支持诊断工作的进行;尚可:3分,可对4级及其以上血管进行显示,局部细小分支可显示但较为模糊,不影响图像分析及诊断工作的进行;较好:4分,可对5级及其以上血管进行显示,可开展诊断工作;佳:5分,可对7级及其以上血管进行显示,可开展诊断工作。
辐射剂量:包括ED(有效辐射剂量)、DLP(剂量长度乘积)、CTDIvol(CT容积剂量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
上述观察指标的统计学意义均以SPSS20.0系统进行验证,结合直接概率法校正检验卡方值(χ²),比较两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s),分别以χ2和t检测,P<0.05时,提示检测项目有明显差异性。
2 结果
2.1 组间肺动脉各段扫描CT值比较
组间肺动脉叶、肺动脉主干等肺动脉段扫描的CT值比较,提示不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组间肺动脉各段扫描CT值比较( ±s,HU)
表1 组间肺动脉各段扫描CT值比较( ±s,HU)
组别 肺动脉叶 肺动脉主干 肺段动脉 肺亚段动脉对照组 484.8±77.7514.9±83.5466.4±79.2450.9±75.3研究组 495.2±79.7528.4±86.4480.6±81.4466.0±78.0 t 0.5111 0.6154 0.6848 0.7629 P 0.6112 0.5407 0.4962 0.4486
2.2 组间SD、CNR、SNR以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组间SD、CNR、SNR以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提示无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组间SD、CNR、SNR以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组间SD、CNR、SNR以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SD CNR SNR 图像质量对照组 7.8±2.2 25.1±6.7 24.1±7.4 4.3±0.9研究组 8.5±2.5 27.3±7.3 25.3±7.9 4.0±0.9 t 1.1513 1.2161 0.6072 1.2910 P 0.2543 0.2289 0.5461 0.2018
2.3 组间碘摄入量及辐射剂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碘摄入量及辐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组间碘摄入量及辐射剂量比较(±s)
表3 组间碘摄入量及辐射剂量比较(±s)
组别 ED/mSv/mGy·cmDLP/mGy·cmCTDIvol/mGy碘摄入量/g对照组 5.9±0.8 391.7±33.3 8.6±0.7 8.5±1.2研究组 4.1±0.5 293.2±21.5 6.0±0.5 6.0±1.0 t 9.5759 13.6110 16.5546 8.7661 P 0 0 0 0
3 讨论
在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中,肺动脉CTA有着较高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可直观显示栓子的位置、大小、数量及形态,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应用范围较广[4]。虽然肺动脉CTA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为了保障图像质量,通常将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碘造影剂剂量选择为370 mg/mL,辐射的高剂量以及碘造影剂的高浓度,会造成辐射损害,甚至引发恶性肿瘤及造影剂肾病[5]。临床上为了降低辐射损害,降低了造影剂的浓度,但是这导致了含碘剂量的降低,进而对图像质量造成了影响。有研究指出[6],管电压平方与X射线的强度表现出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将管电压降低能提高碘对比剂CT值,增加含有碘对比剂的血管在增强扫描时的显影,并且在维持对比噪声比的前提下,对噪声容忍度增加,从而有效解决了造影剂低浓度前提下图像质量下降的问题[7]。除此之外,血液可与低浓度造影剂相互混合,有效避免了因造影剂硬化而导致的伪影,进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8]。
本文以对比手段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剂量扫描与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的图像质量不存在差异性,且后者碘摄入量及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前者,这说明,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可在保证扫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损伤。
综上所述,在肺动脉CTA中,常规螺旋CT扫描与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螺旋CT均可获得理想的图像质量,但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螺旋CT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因此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加强临床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