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渔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21-06-30杨天燕韩志强水柏年蔡珊珊
杨天燕 韩志强 水柏年 蔡珊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意识理念得到了提高。生态学理念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诸多方面,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其中通过高校对渔业生态学这门课程进行探讨,可以从一方面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生态学的研究现状。渔业生态学是一门以水生生物资源为主体,研究人类渔业活动及与之相互联系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开设和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增养殖和管理。结合渔业生态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以及课程教学实践,本文针对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为国内水产渔业院校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渔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渔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渔业生态学是近几年新兴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综合学科,该学科致力于全方位地研究渔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关注的是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研究渔业的发展现状,有必要针对本门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探讨,为后续的发展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渔业生态学是一门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遵循经济学规律,应用生态系统工程技术进行建设、生产和管理来研究渔业生态环境普遍现象、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系统科学[12]。目前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渔业生境和群落对资源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作用,种群的形成、特征、洄游分布及其数量变动,食物网络和物质与能量和转换等。由于渔业环境在不断地变化,影响渔业生态学的各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渔业生态学的发展,渔业生态学的理论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才能有利于进一步指导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学习并掌握渔业生态学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渔业的发展环境,在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渔业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渔业基础知识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渔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为渔业生产与发展服务。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偏理论化,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渔业生态学课程主要以理论为基础,教师们的上课方式极易受到以往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机械刻板,教学内容枯燥单一,过于理论化及抽象化的课程无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渔业生态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无聊,课程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课程内容没有新意,难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无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课堂参与感不强,无法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4]。而且,现阶段我国的渔业理论知识还不够完备,未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渔业理论,还需要不断学习与完善。这就容易造成理论知识与现实脱节的现象,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渔业知识不但具有专业性,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大部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年龄偏大,他们一般极少依靠网络等新型方式进行授课。在教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更为生动形象地讲述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借助有效的手段。比如,可以利用PPT及相关视频教学等新兴方式进行讲课,摒弃单一乏味且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学。PPT板书图文并茂,视频的视觉冲击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与感受,学生不容易产生疲劳,课堂气氛也得到了活跃。此外,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程的讨论中,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与回应,整体授课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缺少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渔业生态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而是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渔业知识的内涵。渔业生态学专业性强,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渔业理论知识,还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由于受到教学硬件、实验场所及资金短缺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们更是缺少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为此,渔业的相关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高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渔业生产实践活动[3]。此外,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然有待加强,生态学课程的内容仍然有待进一步改革及创新,需要将新技术与新方法结合起来,使其更好地融入实验教学的环节中。
二、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优化生态学课程体系,丰富及更新课程内容
生态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是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处理人与环境问题的最基本的工具。生态学知识较为丰富,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为全面地掌握其内涵,积极运用生态学知识解释生态问题、处理人与环境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掌握一种更为成熟的思维方式及系统思想。这就要求以生态学课程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挖掘课程知识点间的内在区别与联系,并通过对生态学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进一步掌握课程体系。
(1)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教学内容。渔业生态学内涵丰富,研究范围广,基础性强,是一门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庞大的知识体系。为此,需要从整体上对课程进行合理配置,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其他内容作补充与取舍。对于需要重点把握的关键内容,可以通过查阅大量研究资料,对其进行归纳、提炼与总结。此外,还要对课程进行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教学资源,在保证知识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通过将最基础、最重要且相对稳定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知识的储备提供可供参考的知识框架,而且有利于为今后进一步掌握生态学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实践证明,渔业生态学知识不应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它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堂内容可以尽可能地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領域结合起来,通过将生活中相关领域的研究与课程内容链接起来,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更新,尤以科研成果、交叉学科及发展态势为重点。此外,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渔业研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讲座的形式,聘请渔业领域方面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学习,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
(3)加强生态教育,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高校教学的使命在于促成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观。渔业生态学课程的开设,通过宣传生态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生态学的要义,提高个人的环境素质,建立生态世界观。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态公益活动,通过积极投身参与其中,使得自身的渔业生态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强化实践教学,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渔业生态学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处于不断改革及完善的关键阶段。传统的渔业生态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教学条件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渔业生态学课程的授课质量,现阶段需要重点关注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与传播。新形势下应更加重视教学方法多元化与个性化,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增强自主的能力。
(1)推进教学方法多元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渔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强调科学性与系统性,而且还体现其适用性。为此,教学环节必须选择最为合适的部分,突出教学的关键点,并对渔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延伸与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灌输式的说教教学方式,可以积极采用视频、录像、PPT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渔业知识的精髓,使得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能够为学生带来具有趣味性、启发性与可操作性的知识,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把握渔业知识的内涵与要义。
(2)丰富教学方式,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现阶段具有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输出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及启发性的知识[56]。首先,积极改进课堂讲授法。避免生硬简单的说教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精心设计授课板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软件进行授课,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当中。其次,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向学生讲授实践方法。通过实践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最后,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手段进行信息的检索与收集,在大量收集渔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得到个人的独到见解,为今后开展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7]。
(3)借助互联网优势,构建师生网络交流平台。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当代大学生获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可小觑。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方式,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师生间的网络交流平台,把互联网与教学联系起来,构建“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旨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通过将教学内容、大纲、课件及相关材料上传到教学网站,指导学生利用网站获取知识信息,网站内容会不定期补充及更新,可供学生随时查阅。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信息,而且能够为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构建合适的平台。学生通过利用网络平台,不但可以扩宽自己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通过改革现有理论、实践分离传统教学模式,以“视频+实践操作+PPT+板书”等多种媒体相结合,实现以客观、直观、高效的方法与手段开展教学,以使学生掌握渔业生态学的相关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上述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渔业知识学习,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渔业生态学理论知识,也为今后相关类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詹佳.渔业生态学内在规律研究的揭示[J].渔业信息与战略,2001,16(3):26.
[2]郑建元.渔业生态学的历史和现状[J].海洋渔业,1989(1):2225.
[3]徐涌金,郑磊.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5109.
[4]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科学传统与文化——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5]蒲云峰.《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3(1):125.
[6]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7]荣海平,武伟强.大学生創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J].大学教育,2015(4):4748.
基金项目: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杨天燕(1982— ),女,湖北武汉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渔业资源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