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成长的教师教书育人评价体系的研究
2021-06-30邵惠娟刘金燕
邵惠娟 刘金燕
教师评价一直来都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也是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教师的评价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缺少严谨的科学性,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诸如以学科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起点评价,有失评价的公平性;或以人为的看法“定调子”来评价教师,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失评价的公正性;或以习惯性思维来评价人,先进者永远是“先进”, 看不到人的“发展性”等等。多年来,这些评价方式方法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评价“条件”,乃至形成评价“制度”沿袭下来,严重地挫伤了教师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弱化了评价促进教师成长的激励作用。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斷推进,如何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成为了课改实验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改的深入发展。我校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师教书育人评价体系。
一、建构教师评价的内容,逐步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必须体现对教师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关于“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的要求,在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我校研制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评价要素,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教师的日常工作,初步形成了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
(1)职业道德与教育管理。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是教师专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所指出:“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专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这使他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专业准则,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评价,就是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评估主要是从下面几方面内容进行: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诚信待人,团结合作。
(2)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对一节课的评价,而是对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系列显形和隐性的教学活动的评价。在研制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及教学行为的转变,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为此,“教学能力”着重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3)教学质量。在本条款的评价中,“教学质量”主要是指学科的教学质量。我校根据“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和“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的要求(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教师评价的“公平性原则”,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注意了三点:一是按及格率、优秀率和不及格率等三个等级来评估学科教学质量,降低了分数的权重,有利于淡化分数在评价中的比重;二是通过本学期与上学期的成绩比较,找出成长点进行评价,注重了评价的起点,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关注了教师的成长过程;三是关注起点和过程,避免了“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的弊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研制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导向,坚持教育创新,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研制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它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及发展的多样性,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回馈,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鼓励教师在不断地分析、反思自己,听取各方建议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以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注意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注重教师的教学个性,使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创新教师评价的方式,逐步完善多元评价机制
在研制教师评价方式的过程中,我校不但考虑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估,而且关注到教师个体的差异。多渠道收集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的数据,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和完善。
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是一项比较复杂、庞大的工程,可以说是我国基础教育史上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我校以教师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取得了以上一些成果,铺开了一条教师评价的路子。由于研究时间的短暂,且没有先例的借鉴,下列几个方面还待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是质性评价的方法研究;二是如何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情景测验中的“情景”创设,教师成长记录袋的收集与整理;三是发展性评价与业绩评估的区分及其操作的研究等,还有待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完善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还要继续深入学校进行评价调研,再用三年的时间进行实践研究,构建一套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新型的、多元的、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让教师评价真正地起到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效用,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技术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