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师生关系下的学生生命的激活

2021-06-30张山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意识课堂

张山

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和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如今,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除了个别学生在做作业中遇到不会的习题来询问老师以外,很少有学生在自我构建后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然而,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问题的解决,较少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

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师道尊严,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师生关系充斥着不平等的味道,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由于惧怕老师,不敢说也不敢问,这无疑会压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师生关系多趋向于单向性与服从性。教师主动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见教材、课标、作业与分数,而忽视了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互动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与学生的看法存在差异时,对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分肯定,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地思考与探索,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拥有主人翁姿态,从而能够更好的驾驭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提问不是信口开河,当学生的问题偏离教学正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又可以引导他们提出具有更高层次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加引导,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提问技巧,从而有利于主问题教学的有效实施,使得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的、平等的、民主的和合作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关心也应该是双向的,是彼此都能感受到的一种爱。关心伦理视角下的师生关系是以关心为核心、以认真倾听和积极回应为基本标志的师生关系,也是师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善于把微笑与鼓励带到课堂中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探求真理、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师的权威不再是外部的、强加的,而是内在的、主动的,是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知识的建构中水到渠成的。

南京师范大学谭顶良教授在给江苏一学校作课题鉴定时,写下这样一句话:翻开书本学理论,蹲下身子看孩子,都会给我们收获。翻开书本则是要求我们认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蹲下身子则是要求我们摒弃高高在上的观念,学会换位思考,切实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他们,从而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多一些肯定與赞美,在一种和谐、轻松地氛围中实现教育的双赢。

学生不再像之前一样默不作声,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更不敢质疑老师的权威。教师也不再像之前一样自导自演。在新型师生关系的引导下,孩子们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活跃有序,目标达成率高,重难点掌握扎实,一种灵性油然而生,学生的生命活力被激活。每当看到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眼睛里洋溢的自信和渴望,笔者就更加坚信自己所做的改变是正确的。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意识课堂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欢乐的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写字大课堂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