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2021-06-30马进山
马进山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小学数学教学也进行了很多改革,在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十分关注。因此,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任课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以及数学学习过程中。文章主要围绕着“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方法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校仍然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这主要是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学展开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教学方式是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无法促进学生其他方面得到有效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重心,学生也只是机械式地记忆数学相关概念与知识。因为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所以这种机械式记忆方法并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甚至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抵触数学。学生长期这样学习往往会造成其只会机械套用公式的情况,一旦题型发生了变化则无法解题。所以针对这种教学方式,任课教师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体现着教学中兴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具有浓厚的求知欲,因此对小学生学习成长来说,兴趣的培养起到了无法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较低,因此对于逻辑性、抽象性、运算性较強的数学知识,只是简单地通过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很难学好。因此,将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情境的积极创设,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离日常生活很近,数学只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运用到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不论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对于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教学形式的丰富
在传统教学中,任课教师主要采取单一的授课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按照教材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形式缺乏多样性,整个课堂呈现出枯燥的氛围,学生只是运用死板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适当的生活化情境,促进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探究数学问题。
(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学习数学学生需要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掌握,还需要促进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动力,保证学生能够切实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关系。学生在生活化情境的运用中,能够有效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推理能力。除此之外,对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更多思考机会的获取也起到了有效促进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生活元素的进一步优化与创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也产生了有效影响,数学课堂置于生活情境中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促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阶段部分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情境的设置,会涉及很多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因此,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激发出其数学学习愿望,在学习中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积极的掌握,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以充分的运用,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并且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
二、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进行课前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开端能够促进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学生学习中,进行课前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趣味性的课前导入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掌握,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将其作为课前导入内容,对学生正式展开数学课程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在“厘米、米的认识”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创造活动中进行亲身体会,可以进行1厘米长度概念的有效建立。课程教授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的生活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大家跟自己的同桌比一下,看看谁高谁矮呀?高多少呢?能够比划一下知道具体高出多少吗?之后便组织学生进行身高的比较,同时告诉学生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因为是进行人体长度的比较,则需要使用长度单位。这种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建,能够顺势引出本章节所学知识。
(二)积极将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定程度上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需要与实际生活进行充分联系,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并不是简单地停留于课本来应付考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紧密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则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并理解所学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多种可能性,在熟悉生活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程学习中。比如,在“克与千克”的课程内容学习中,在课前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互动,问学生:“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和父母去超市买过水果呢?有没有看商家怎么称重的呢?”这些问题提出时会有学生说去过,这时教师可以接着提问:“那大家知道在买水果时,是怎么表示重量的呢?”这时学生则会说出“几斤”“几两”的概念。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切实对生活中所使用的重量单位进行了解,从而更好地进入本课程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