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练、赛”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

2021-06-30戴轶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践运用教学价值体育教学

戴轶人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文章基于其中的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内驱力、运动技能、运用能力、体育品质五方面剖析与阐述“学、练、赛”的教学价值与建议,以从“学、练、赛”三个维度落实体育课堂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健康行为的养成及体育习惯的形成,进而为体育教师提供实践性的指导意见与参考。

[关键词]“学、练、赛”;体育教学;教学价值;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8-0019-0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这三方面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是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课间活动、体育社团、体育赛事、社区体育等形式综合训练形成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从“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角度切入,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会并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能够通过比赛运用运动技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学、练、赛”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1.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完成度及体育课堂教学的未来走向与趋势,对相关运动项目制定了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及课堂学习评价等。本文提及的“学、练、赛”一体化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练习,使所习得的运动技术得以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制定的核心素养基本要求。

2.丰富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是对一个体育项目完整教学的系列设置。有的初中体育教师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单元教学。“学、练、赛”教学模式的提出丰富了单纯的单元教学内容,将运动项目的不同运动技术动作分配到每一课时中进行教学,将传统的单元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改革传统的单元教学模式。“学、练、赛”教学模式是将单元教学内容在每一堂体育课中加以融合,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运动技术运用于比赛中,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技术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吸收运动项目的单元内容。

3.充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为了使所教的内容能更适应体育中考的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会根据“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去考虑,并增加课时。“学、练、赛”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多元性与创新性,教师可以围绕中考体育项目,在课堂中通过不同的学练方式,让学生加以巩固提升。教师还可开展一些学习比赛并将课堂学练内容融入其中,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运用所学技术的能力。教师通过“学、练、赛”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也提升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

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学、练、赛”的建议

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原有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施教。如在教学篮球动作技术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在课前制作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与了解,加深对篮球技术的学习。爱好篮球的学生会通过平时的国际篮球赛或者国内篮球赛进一步了解篮球相关技术动作,这一类学生在教师教授这一节课时,内心的想法会是如何让自己的篮球技术动作做得与篮球比赛中那些篮球明星一样完美,或者向自己崇拜的偶像靠拢。因此,在学练体育运动项目之前,了解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认知水平是“学、练、赛”的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是前提

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就是学生的驱动力,驱动力越强,学生学习就越积极主动,就越能全身心投入。因此,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内在驱动力是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学练运动项目的前提与基础。如在进行耐久跑时,有的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在学练耐久跑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学练耐久跑的想法。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学练方式,如从短距离的慢跑逐渐变为中长跑,或者通过同伴之间相互配合的形式进行有障碍性的挑战跑,或者学生小组相互制定跑步路线,然后各自挑战和突破。这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战胜困难。能使学生内心不再对耐久跑有畏惧,会慢慢增强学习驱动力,从而有效地保障接下来的运动项目的学练。

3.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是核心

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是教学体育运动项目的核心,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由一定的技术动作组成,学生在逐步攻克不同的技术难关之后,才能习得运动技能。如中学田径中的立定跳远项目,学生对于其的认知就是固定站在原地跳远,谁跳得越远,谁的成绩就越好。教师在组织学生学练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不同高度的形式跳跃,培养学生的弹跳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在教师组织不同形式的跳躍练习之后,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立定跳远技能。学生能够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练、赛”的核心。

4.学生的运用能力呈现是关键

教学体育运动是为了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能够将体育运动能力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的身体中。学生学习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最后只是展示一个个相关技术动作,而不是能够参与相关的体育教学比赛,那么,这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习得便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生命的。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练排球传垫球技术动作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人一传一垫球练习,然后通过改变人数,由两人合作练习到三人相互传垫练习,再到多人的传垫练习,最终到比赛形式的传垫等,来巩固提升学生的排球传垫球技术水平,达到能自主运用的程度。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运用是体育运动项目教学的关键。

5.形成学生的体育品质是保障

学生学习体育运动项目除了能提升身体素质,使身体健康强壮之外,也有益于形成体育品质。运动项目不仅仅培养了学生挑战困难的能力,同时,对于提升学生勇敢品质及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具有很直接的作用。如中考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三分钟跳绳,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跳绳技术,还有学生的极限耐力。也就是说,学生在进行三分钟跳绳运动时,要克服的是自己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因此,学生在接触三分钟跳绳运动项目时,可以从单一跳绳开始,紧接着通过自我跳绳技术动作完善,尝试进行双手交叉跳绳、正方向摇跳绳、双手反方向摇跳绳、两人一组共同合作双跳绳、三人一组由慢速到快速跳绳、多人一组跳长绳等练习。学生最终的中考运动项目是三分钟跳绳,但在平时练习跳绳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提升他们的体育品质与克服困难的抗压能力。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他们克服及挑战困难的毅力,另一方面也是体育运动项目“学、练、赛”的一种重要保障。

总之,中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学、练、赛”贯穿于体育课的全过程。在体育运动项目“学、练、赛”过程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认知能力、学习内驱力、技能掌握能力、运用能力等,都能逐渐得到锻炼与培养。这有利于最终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   参   考   文   献   ]

[1]  曾榜,曾荣.以赛促学,以评导练: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2020(2):36-37.

[2]  熊会安.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练、赛”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20-23.

[3]  陈依方.用“学、练、赛、评”催化“内涵”体育课堂[J].体育师友,2020(2):15-16.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实践运用教学价值体育教学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