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场景建构研究

2021-06-30罗向月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共领域

摘 要:观察类真人秀成为炙手可热的节目形态,《做家务的男人》是其中的代表作。该节目中出现演播室场景、真人秀场景和应用场景三种类型,多场景设置中从节目长时间曝光、嘉宾前后台界限不明和信息平台多元开放的角度分析私人领域前台化的问题,提出场景建构的优化策略,以期思考如何优化节目中的场景建构,从而缓解嘉宾私人领域前台化的问题,是一次对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良性探索。

关键词:《做家务的男人》 场景建构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近年来,综艺节目逐渐出现更有吸引力的节目形式,通过创新内容和形式为受众提供多元且立体的内核,但是在看似繁华的综艺市场中暗含着内容浮浅的深层危机,媒体在追求明星带来的粉丝效应时会忽略节目本身的价值,利用娱乐功能和公布明星私人信息获得流量。于是明星的公共形象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变得没有明确区分线,其中观察类真人秀在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同时,也具有此种现状,其演播室场景、真人秀场景和应用场景的建构有其自身优势,同时也存在明星私人领域前台化等问题,不论是制作方还是受众对当代艺术的把握,需要从远为庞大的社会体制中寻找答案。

一、观察类真人秀《做家务的男人》诞生的背景

宫承波在论述电视媒介存在的合理性时表示:“目前互联网上信息呈现爆炸增长的趋势,受众在媒体平台会迷失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之中,无法辨别是否有用。”a由于场景的存在,能使受众在使用媒介过程中产生与之适配的服务,场景和社会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出现的新场景也会使受众出现新行为。传统观看节目的方式使明星具有光环,地位极高,受众无法看到明星私下形象以及生活。观察类真人秀将观赏性和真实性完美结合。通过“真人秀”现场+“观察室”现场的形式,从多个角度传递节目观念,并公开展示各位嘉宾私下生活。目前伴随着“女性独立”“夫唱妇随”等不同社会声音而来的是现代人的家庭矛盾,可以体现为现在高居不下的离婚率。《做家务的男人》这档节目通过聚焦“做家务”这个角度,通过洞悉三组嘉宾成员之间的相处,来观察亲密关系如何养成。

二、《做家务的男人》的场景类型

真人秀场景是被观察者日常生活的行为场所,同样也是叙事第一现场,是被观察者及其家庭生活方式的直观体现。节目场景拍摄没有特定的场合,基本上以家庭生活为主,每组嘉宾真人秀的时长约在半小时左右,从时空布局来看较为合理,不会产生审美疲劳。通过三组个性鲜明的嘉宾组合,看到不同的观念的碰撞,逐渐改变之前对男女性干家务活固有的观念,承担家务活,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演播室场景由被观察者具有亲密关系及非亲密关系者构成,《做家务的男人》中有固定嘉宾朱丹、李诞和傅首尔三位观察员,除此之外每期节目会再邀请三組家庭中某位成员来到演播室。观察员和嘉宾会针对真人秀中有争议性的环节或者内容进行集中探讨,负责挖掘能调动受众讨论的话题,并加深提问以引起相关受众群体的共鸣。而三组嘉宾在演播室观看过程中要以“第三人”的身份在演播室观看VCR,以“旁观”的视角对自身行为进行解释和反思,看似单个的场景实则联系密切。在国内众多学者对于场景的研究基础之上彭兰教授将其概念进一步深化,使“场景”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具有新的意义。彭兰在《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中说:“场景范围很广泛包括空间、行为和心理发生的环境氛围,这些因素可以决定人们行动特点和需求。”b而后对场景的概念进行阐释时,谭天教授认为:“传统媒体融合过程中应用场景通过互联网能与受众所处的场景紧密结合。”c于是观察类真人秀《做家务的男人》中第三个应用场景便是以微博为主的媒体平台以及观看节目过程弹幕讨论,这是社会意见交锋的第三现场。媒介中的家庭关系引导媒介外的观众共享生活方式与态度,造成观众对“自省”式观察的期待。在观看节目过程中话题会成为新的舆论场,受众通过弹幕互动抒发自身情感和意见,在微博等平台将分散的受众聚合在一起寻求认同。

三、场景中私人领域前台化建构的表现

(一)长时间曝光度

贝拉·巴拉兹在论述影视的时间时将其分为三类,分别是表面时间、心理时间和戏剧时间,本文着重分析前两种时间,将其放在真人秀节目中来看,可以从节目录制时间和播放周期入手分析。《做家务的男人》录制十二次以后,大约两个月后收官,节目中剧情叙述时间和观众体验时间是不对等的,节目对观众来说只有十二期的陪伴,但对嘉宾录制来说远不止。

(二)嘉宾人物后台暴露

不论是从“场”或“景”的角度来看场景建构,还是从不同媒介平台发掘场景特点,都离不开对“人”的研究,有了明星嘉宾的参与才会出现完整的故事情节,节目中的话题会不加限制的渗透在更隐蔽的地方,于是嘉宾的私人信息就会被公共空间占据。三位明星观察员在充当主持人这一职能的同时还会带动棚内嘉宾之间的互动,通过暴露更多“后台”消息吸引观众,比如朱丹讨论夫妻二人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为受众提供新型婚姻关系的新见解。私密性的信息暴露出来后,跨越前后台之间的界限,使受众产生兴趣。

(三)信息平台多元且开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与媒介生态格局之间产生密切联系,最终是否能够获胜,其实取决于的因素之一便是场景。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作品中将“在线交谈”这一概念进行解释,他们认为这种互动的方式在社交氛围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受众在观看《做家务的男人》节目过程中自发性的形成弹幕社群,重构节目中场景设置,形成由观众主导的虚拟场景,在新的传播场景中受众拥有对众多信息的选择权并完善“做家务的男人”的认知。

四、观察类真人秀场景建构的反思

(一)《做家务的男人》场景建构的优劣势

真人秀节目中“真”和“秀”之间相互呼应,对明星生活真实记录和戏剧冲突充分呈现,并制造话题和看点。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连接,受众在社交媒体平台畅所欲言,形成新场景。对嘉宾而言,该节目打破原本明星塑造的影视形象,将其隐藏在摄像机背后“真实生活”披露在受众面前。受众享受随时随地发表意见的便利条件时,要注意文明发表言语的行为,避免完全丧失媒体的公共性,受众的非理性的言论对明星造成不便,打破网络平台的平衡。对节目制作方而言,不仅要从明星身上获取有利讯息,还要将收集到的消息经过加工展示在公共化的平台上。长此以往,电视制作方会沉迷于享受这一行为带来的利益,从侧面会助长更多的人对明星私人领域产生兴趣,导致电视媒介的公共领域功能有所下降。

(二)《做家务的男人》场景建构的优化策略

1.合理展现嘉宾人物的私人领域

观察类真人秀的热播较为其余注重娱乐的节目来看,常以第三人称视角观看,多了思考的时间。节目中多场景融合带来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没有明确区分,而明星作为综艺节目获得收视率主要来源,其“真实生活”是节目的看点之一,但是不能排除“秀”的伪真实成分存在。《做家务的男人》魏大勋和袁弘都是演员,银幕形象不再固化,日常生活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和常人无异。节目中观察员也不必根据明星私生活刨根问底,保护其私人领域,将节目话题引导至更深层次的角度,传递节目价值观。

2.约束并规范受众行为

《做家务的男人》总体来说是一档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真人秀节目,一方面要寻找看点吸引受众,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虚拟社交场景的过度狂欢,部分受众在社交平台或弹幕中发表不实言论对明星进行人身攻击,又或者将个人非理性情绪化的言语发表在评论区,此类行为会演变成为语言暴力。于是要对受众进行行为约束,首先可以通过硬管理,比如法律法规限制用户自由表达的行为;其次在实行软約束时要关注受众,让其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加强其素质教育,遵守公共空间内对私人情况的关注程度;最后影视媒体行业在制作综艺节目的时候要把控好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是否产生融合,保持二者张力,维持均衡发展状态。

五、结语

场景一词原本出现在戏剧影视行业,它表示在一定时空中人物之间发生的行为或者多个人物之间由于其复杂关系构建的真实画面。综艺节目的节目类型愈发成熟并丰富,观察类真人秀在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的同时将明星形象“平民化”,《做家务的男人》将核心观点聚焦在家庭生活,其出发点是着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将明星的公共领域逐渐私人化打造成节目一大看点,并探讨家庭婚姻如何保持幸福的奥秘。基于场景建构的角度深刻剖析这档真人秀建构特点,从长时间曝光、嘉宾私人领域前台化以及信息平台多元化的角度分析《做家务的男人》如何明确公私领域界限并规范嘉宾以及受众行为,以此达到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的最终目的。

a 宫承波:《广播电视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第194页。

b 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新闻记者》2015年第3期,第20—27页。

c 谭天:《从渠道争夺到终端制胜,从受众场景到用户场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新闻记者》2015年第4期,第19页。

作 者: 罗向月,四川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编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公共领域
论共享理念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中的正确定位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新型主流媒体与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公共领域视野下的高校微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