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思考

2021-06-30

科学咨询 2021年12期
关键词:商科青年教师民办高校

张 平 赵 鹏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重庆合川 401520)

信息技术的变革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题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对社会分工市场运营管理、国际贸易格局等产生了重大影响[1]。新的商业环境促使商业模式的转变,对商业人才也提出了“两精、两熟”的时代要求,即专业精湛、技术精通、熟悉企业、熟知社会。

2019年10月8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在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强调积极发挥“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优势,探索智能化教育新形态。当前,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满足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商科人才,是新商科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2]。

青年教师是承担人才培养工作的生力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新商科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在“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下的人才培养。

一、新商科的概念及内涵

最早出现在网络上的“新商科”始于2014年6月,由西安欧亚学院在“商业社会需要新商科”中提出[3]。因应国家战略需要,教育部于2017年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商科”产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但对于其概念的完整阐释并没有获得广泛意义上的共识,其内涵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陈晓芳等学者认为:新时代商科应该是管理融合技术的综合学科、采用产教深度协同的创新培养模式及扎根中国情境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学科[2]。吕朝晖提出:新商科是新文科范畴内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商业业态的相互作用、迭代前行在商科教育中的必然反映;从外延上看,经济学、管理学两大门类为新商科的核心层,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其外围层,相关工科知识为其扩展层,从内涵上看,新商科应当体系完整、功能互补、衔接顺畅、逻辑严密,并呈现科学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等特征[4]。

基于以上观点,新商科是以数字经济为背景,以传统商科为核心,运用新理念,融合新技术,适应新经济、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发展的学科。

二、新商科教育对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的要求

新商科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专业建设和实施路径上与传统商科存在区别,因此对青年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理念要求青年教师以开放型的心态来面对变化的经济社会

新商科建设是用新的理念与行动回应社会、经济、科技所带来的挑战[5]。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青年教师必须对所处的时代商业环境做出快速反应,以开放型的心态来接受新的变化。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了解和理解这种变化即将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变化,时刻了解经济社会、企业对商业人才的需求,才能培养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即使外界环境变化太快,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掌握的技能还未使用就已过时,但是对外界宏观环境的敏锐性会使学生主动求变,主动学习,掌握新的技能,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这正是新商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根基所在。

(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

“新商科”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全新培养模式,必然要求专业教师队伍不仅拥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实际操作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经济管理教育供给系统,96%以上的中国高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然而很多学校的商科教育还处在“填鸭式”教学、“水课”泛滥、“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践教学能力差的状态[6]。

(三)新商科是中国情景下的商科教育,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传统商科采用西方理论和案例进行教学;但“新商科”是突出中国理论与方法的商学教育,理所当然要求商科教育运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采用中国案例,基于科学研究形成中国理论、阐释中国现象,在着力问题的实际解决中,指导并规范着中国经济的实践发展。

(四)树立商业伦理价值观,加强课程思政改革

为规避经济学、管理学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负面作用,应引导树立商业伦理价值观,加强课程思政改革。无论是传统商科教育还是新商科教育,立足点都是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新形势下,商科教育的核心是追求利润,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为了避免经济人一味的毫无底线的逐利性,应加强商业伦理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因此,新商科教育要求青年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技能和水平。

三、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按照通用的年龄计算方式,本文所提及的青年教师是指40岁以下,在民办高校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教师。民办高校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设立,因发展时间短,以及其民办的属性决定了教师队伍特征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青年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占绝大多数,而中青年教师占少数的情况。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6%,其中80%以上具有硕士学历,呈现学历层次高的情况。

从青年教师的来源看,除了极少部分青年教师是从企业等社会组织中招聘,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校园招聘,即直接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少商业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因此,现阶段,应用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特点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学历高、学习能力强但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动手能力差,较少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缺乏新商科教育理念;在民办高校转型时期,教学任务普遍较重,教育教学工作投入仅仅局限在课堂,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要自己摸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使得他们很少有精力做科学研究,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四、新商科背景下商科类青年教师的培养

应用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应建立适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培养体系,给予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以利于青年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系统构建新商科背景下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新商科背景下的青年教师培养从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教育学术研究能力三个能力为发力点,提升青年教师的核心素养,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胜任能力,以此提升其职业价值,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效率,形成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1.学习能力

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师的主要群体,成长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他们大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进而累积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眼界视野。新的时代,外界的商业模式发生变化,青年教师要达成与之相匹配的能力素养,自身持续学习、热情乐观的交流探讨、包容开放的知识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当然组织基于青年教师学习力的提升所创建的平台载体、提供的政策措施保障等也必不可少。具体的措施包括:

(1)高校组织战略目标的确定。民办高校正经历着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即以数量取胜向质量取胜的阶段。在新商业环境下,新的经济环缺乏商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青年教师要明确自身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为地方产业培养合格人才”为专业愿景,与时俱进调整专业目标,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标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高校发展为己任,加强主人翁意识,以主动求变的心态,积极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通过确定、认识高校的战略目标,人才培养标准,引导青年教师参与高校培训活动。“知彼知己”,通过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术能力的分析、总结,使青年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及欠缺的能力,据此进行相应的提升。只有青年教师团队具有强烈的竞争力才能使其培养的大学生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环境,也使民办高校具有竞争力。

(2)培养方式。通过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沙龙、座谈,交流知识与经验;聘请企业、行业职业经理人进行讲座,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商业领域的最新行情和最新实践动态,接受新理念、开启新思路。

(3)学习平台的构建。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打破部门组织,融合多学科、多专业的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满足青年教师学习的需要,一方面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交流给大家,使一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多人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对青年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由于是多学科,多专业的交流讨论,会使大家获取一定的新的方法或思路,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融合。

(4)实施“老带新”导师制。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对组织文化、规章制度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都比较陌生,为使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环境,建议采用师德师风高尚、学识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授们作为其导师,以身作则引领他们进入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领域,一对一地负责新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高校文化、制度、运行流程的适应。这样有利于新进青年教师有效地吸收高校的校园文化,体会“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内涵,快速地从学生到高校教师的身份转变。

2.教学能力

商科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中选取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和培训,也未参与商业工作缺乏新商科背景下的产教深度融合需求下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加强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尤为重要。

(1)教育教学能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根本任务。牢记“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引导学生用专业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认知这个复杂而多变的数字经济社会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主动学习应对新商科经济带来的变化。民办高校要加强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改革和应用,通过专家讲座、青年教师之间交流与学习、举办教学技能比赛等,以育人为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善于利用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难懂的经济管理理论;利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主导型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们对理论的合理运用;在“互联网+”时代下,培养青年教师教学信息化技术,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依托各种学习平台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施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模式提升教学水平;鼓励参与“微课”、“慕课”等信息化课堂建设,在参与过程中,使其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2)教学实践能力。新商科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学科,因此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培养,除了通过现有的政府部门提供的“双千双师”交流活动,民办高校还需要主动出击,与地方知名、龙头企业行业搭建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定期定员的输送青年教师定岗学习,争取全体青年教师参与,学习企业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一方面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服务社会,做到“知行合一”方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反哺。经过假期上岗交流学习,使青年教师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切身体会企业行业需要的商业人才标准,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目标,以利于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

(3)教学、学术研究能力。教育教学、学术科研、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教师的三大职责。新商科是中国情景下的商科教育,民办高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思考、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依据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方法和模式。参与新商科背景下的中国话语体系、中国案例研究,促使其运用中国话语体系讲解新商科知识体系,运用中国案例简介商科理论,有利于新商科的学科建设。通过团队建设来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学术研究能力。以学术水平高的资深教授专家为主持者,搭配素质能力不同梯队的研究团队,指导青年教师全程参与调研、分析、写稿等所有研究流程,使青年教师了解项目研究流程,获得研究思路,有利于青年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

图1 青年教师素养提升模型

(二)培养评价管理

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过程管理,也要注重结果导向。实施青年教师培训档案,记录在每个阶段所接受的培训培养情况,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培训教官或同行教师的评价,以此作为青年教师的考核、晋升的参考。

(三)保障措施

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评价环节的实施,还取决于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培养的经费投入,以青年教师培养为中心的制度保障以及组织的人文环境。

1.经费支持是实现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前提

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的生力军,系统培养有赖于组织对其培养的经费支持。通常民办高校会将培训培养费用作为成本费用予以核算,在经费吃紧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也是压缩培训培养费用,限制了培养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民办高校应转变观念,将培养培训费用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保障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持续开展,才能使青年教师系统培养核心素养能力得以实现,成为高校发展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2.制度保障是实现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关键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才能体现过程的公平,程序的公开,避免人为因素的暗箱操作,伤害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民办高校的培养制度方案应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在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情况下,以此为依据实施开展培养工作。青年教师以此为依据,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找到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有利于青年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

3.人文关怀是实现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润滑剂

高校的人文环境是其价值观及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对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有助于青年教师融入组织集体,有利于主人翁意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钻研教学经验、理论,实现其职业目标。学生耳濡目染青年教师主动的所作所为,有利于其职业精神的萌芽,提升其就业能力。高校在良好的就业率的影响下,逐渐拥有口碑效应,形成品牌力量。

青年教师的成长事关民办高校的教师质量建设,事关学生主体的能力发展、事关学院声誉传播,其影响不可小觑。在数字经济时代,面对复杂而多变的经济环境,加强青年教师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实现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以内驱学习力为动力,以商业实践和经验、中国话语体系、中国案例诠释商业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以适应新商科背景下对商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实现应用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顺利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商科青年教师民办高校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