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2021-06-30崔莹冯辉
崔 莹 冯 辉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网络中心 江苏徐州 221116)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信息量的规模和体量急剧膨胀,人类社会已经逐步进入到信息技术社会,信息化已经充分融入到各行各业[1]。作为教育的科技承载体,智慧校园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智慧校园是一个涉及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智慧建筑的综合载体,对人员的要求较高[2]。因此,提升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师生信息素养非常必要。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和实践需要,会大量接触各类数字化平台,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此外,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力也是大学生就业、成才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信息素养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各项技能。本文从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着手,首先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内涵和意义,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总结了智慧校园背景下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优势,提出了特定环境下加强信息素养应采取的措施,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给出了有效建议。
一、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一)信息素养内涵
信息素养这个词出现并不是偶然,它是由信息产业链条的形成来决定的。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深入应用,社会要求公众必须具有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全面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化产业推进的要求。信息素养的内涵非常深远,信息素养是伴随社会物质、精神生产变革产生颠覆性作用的产物,如果不能及时提升人员信息素养,这将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
国外对于信息素养提升重视较早,欧洲等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中后期就开始了针对全民信息素养提升教育方法的研究。信息素养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但目前学术界主要将信息素养定义为理解、掌控以及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如何快速适应新的信息技术和平台也是信息素养要求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从应用角度来讲,目前信息素养能力包括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实践技能的掌握,以及提升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等方面的能力。
图1 信息素养能力的内涵
(二)提升信息素养的意义
图2 提升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
信息素养的提升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高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全面提升个人素养的基础。提升信息素养有四个要素,包括提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3]。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支点,信息道德是底线,四个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提升信息素养的意义非常重要。首先,信息素养的前提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智能校园环境中,训练学生如何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以及如何在信息扩展时正确地分析和使用信息非常有价值,直接决定了学生掌握信息和发现信息的能力。其次,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础,是所有学科、学习环境和教育水平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更好和更快地掌握学习内容,扩大研究范围以及合理的自我指导是信息素养所有者的显著特征。如果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他们就可以应对大数据时代信息快速发展的要求[3]。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面临新兴事物带来的艰巨的挑战,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高校学生能够合理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扩大横向思维的能力,充分做到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快速适应信息化时代技术技能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信息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信息化概念模糊,对信息化的知识水平认识不够等问题[4]。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调研,了解到当前大多数高职学生对信息化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使用信息处理软件的层次,认为熟练使用QQ、微信、Office办公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就是信息素养较高的表现。大部分高职学生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化与他们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不能很好地将信息化融入到本专业的学习中。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信息化工具只是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和学习的便利性,是生活和学习中可有可无的辅助工具。但信息素养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提升信息素养应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学生普遍不了解,需要高职院校加强这一领域的教育。
(二)对学生信息化的培养方式单一
据调研,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是采取信息技术基础课的形式,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课程大多数只包含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简单使用和互联网的访问技巧,但这些内容均较为肤浅、难以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为例,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文件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最基本技能,课程结束后评价学生的主要目标为能否熟练使用Office和在Internet上发送电子邮件,能否基本掌握Windows系列操作,对编程、数据库知识基本没有涉及。当然,部分专业课程也逐步涵盖到数据处理和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中,但这仍然信息化的初始阶段,我们需要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是简单地操作某些软件。
我们发现在大量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学中,学校搭建的多媒体平台和模拟软件平台使用率不高,尚未建立用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完整系统,难以培养信息素养强的优秀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水平,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改革了信息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从以前的纯知识和理论教学改变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完成系列模拟案例,让学生可以深层次掌握某些信息化场景应用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问题。如果所有的专业都设置几乎相同的信息技术任务,而教师并没有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来设置构建案例的话,可能会使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与他们无关,难以让学生产生专业共鸣。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有类似的问题:“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用?”“我们学习了什么?”这些都是无法引起共鸣的表现,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信息化培养方式过于单一。
(三)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在互联网大爆发时代,学校智慧校园的各项环境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挖掘信息提供了多方渠道和多种资源,互联网上有大量丰富的资源,例如比较普及的慕课、微课和在线资源库等。令人遗憾的是,调研表明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生并不善于利用这些渠道和资源,学生获得资源效率非常低,总结和归纳的能力非常有限,经常在大量且复杂的资源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如何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对专业学习产生帮助。
三、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学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的信息资源非常少,他们几乎不了解现代图书检索和文档利用方法。此外,高职院校普遍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统一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也没有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上述问题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普遍低下,问题突出。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一般应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大量的实践证明,目前能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提升、图书馆信息检索能力提升和开设专业相关信息化讲座,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属于基础能力培养提升,图书信息检索和专业信息化讲座属于个性化能力提升。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采取上述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确保学生得到更好信息素养教育,持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能力,本章主要从基础能力和个性化定制两条路径开展有效的信息素养提升途径探索。
(一)基础能力培养方式提升
基础能力培养的方式提升信息素养,首先要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受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信息素养非常薄弱,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阶段就是大学时期,迫切需要通过改善高职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实训环境,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其基本信息使用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个人信息化综合素质的目标。
其次,重视打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调查研究表明,许多高职院校对于信息素养的培养意识非常欠缺,这与对信息素养要求的宣传力度不够、信息素养具体要求不明和信息激励机制不健全密切相关,缺乏良好的信息化氛围。高职院校应从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入手,多种途径建立信息化学习和宣传的氛围,例如可以采用建设微信公众号、建立智慧校园、引进微课和信息化媒体等手段丰富教育资源,建立在线图书馆等多种方式来打造信息化生态环境。通过畅通信息化交流渠道,为学生查找信息提供便利,让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与信息化建立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信息化氛围建设后,通过学生的自我提升,大部分都能使用信息时代带来的变革技术。
最后,高职院校还应重视信息素养基础教育体系的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信息素养教育。建设信息素养基础教育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强有力的信息素养教学团队,鼓励任课教师持续提高信息素养水平,掌握新技术,为学生的信息素养知识培训提供师资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资源保障机制,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到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中,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和技能提升提供实践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提升教学效果,将信息化教学从“创新”转化为“常态”,营造出完整的信息化教学、实训和应用生态链。
(二)个性化定制培养方式提升
除基础能力培养方式提升之外,个性化定制培养方式提升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首先要充分利用智慧校园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开展渗透式信息素养培养。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有其自身的技术技能培养特点。应结合各专业对于技能要求的特色,采用对应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素养的渗透培养,使之与专业密切结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不断穿插和整合,让其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信息接收机制,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伴随着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而形成信息素养与掌握专业知识相辅相成的格局[5]。智慧校园环境下,可以采取编写资料汇总简报、举办信息素质教育系列讲座等方式,将相关信息通过消息平台进行定制推送,并且在微校园主页上进行宣传,还可以设置提问互动功能,及时解决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重视利用智慧校园开展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使他们更系统了解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充分、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加以重视,建立正确的信息意识观,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其次,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领域的信息检索能力。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不仅为读者提供文学和信息检索服务,而且还为读者提供更多丰富的信息服务[6]。在这种智能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步改变。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专业数据库、电子书、网络课程、电子信息资源等新资源,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新型阅读方式,打造信息获取平台,使学生进入图书馆,掌握更多的专业信息获取技能,从而有效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还要考虑将毕业论文与信息素养教育相融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数字资源最为频繁的一段时间就是在毕业季,撰写一个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需要有大量高质量的信息素材作为基础和参考。毕业生通过大量研究和调查,才能奠定选题的价值和新颖,论文写作过程是从大量文献、媒介、信息资源提取相对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借鉴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在这一过程前后及时穿插对信息素养的教育,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分析、分辨和筛选信息素材的能力,从而打造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
最后,还要考虑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环节中。在当前信息社会,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方法和其掌握的信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其学习、工作和日常活动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竞争力。新时代的就业教育也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出色的信息素养就业技能。就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分析信息素养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关系可知,信息素养教育与就业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当前就业大环境比较严峻的形式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开放数据,及时将现有的就业信息和学生信息素养数据共享到智能校园大数据中心,形成分析报告和就业建议,并将就业指导信息通过智慧校园推送给毕业生,让毕业生掌握最新的就业指导数据。这一过程中,要穿插学生对数据分析、数据决策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使之能够及时地获取信息达到精准就业。
四、结语
信息素养提升是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在大量数据和信息中找到所需的信息不仅与学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相关,还与其提升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密不可分。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有责任教育学生理解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学生正确使用信息的意识,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