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愿性产品认证中的工厂检查要求
2021-06-30丁炜烨
丁炜烨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3
我国质量基础设施的三个要素包括计量,标准化和合格评定。其中合格评定是指涉及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明[1]。作为合格评定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认证是为了证实一个对象符合特定的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第三方证明。GB/T27067-2017《合格评定产品认证基础和产品认证方案指南》将产品认证定义为“对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评价和公正的第三方证明。”当前在我国,产品认证一般包括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以及自愿性产品认证两大类。
1 近年来自愿性产品认证的兴起和推广
2014年9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三个转变”。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2]。
2015年11月26日,《国家认监委关于加快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未来5-10年内,形成一批社会公信、有广泛影响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品牌”,并鼓励将有市场认证需求的国际标准、社团标准、联盟标准作为认证依据。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
2018年1月17日,《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提出“坚持引导和强制相结合,以自愿开展为主、强制实施为辅,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的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认证,鼓励企业参与自愿性认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社会各方开展质量共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共享质量发展成果。”以及“支持运用认证手段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2 不同认证方案在工厂检查方面的要求简介
在此以“浙江制造”和“上海品牌”这两种区域性产品认证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产品认证方案在工厂检查方面的异同。
在2013年12月,浙江省正式提出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战略构想,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品牌建设制度体系。在具体的认证过程中,主要依据DB33T944.1《“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DB33T944.2《“浙江制造”评价规范第2部分:管理要求》、“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以及认证细则等其他相关文件,对企业实施工厂检查(见表1)。
表1 “浙江制造”工厂检查方面的要求
在2018年,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委发〔2018〕8号)要求,在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上海开展“上海品质”认证的基础上,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上海品质”认证更名为“上海品牌”认证,并以此作为推动“四大品牌”培育、评价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认证过程中,主要依据DB31T1048《上海品牌认证通用要求》,“上海品牌”评价认证依据/团体标准以及“上海品牌”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其他相关文件,对企业实施工厂检查(见表2)。
表2 “上海品牌”工厂检查方面的要求
通过表1和表2的对比,可见在工厂检查过程中,“浙江制造”结合了区域品牌特色要求(“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先进产品标准要求(技术要求、基本要求和质量承诺);“上海品牌”重点关注在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和先进产品标准要求上,而DB31T1048《上海品牌认证通用要求》中关于“品牌引领”、“品质卓越”、“自主创新”、“管理精细”、“社会责任”的区域品牌特色要求,是在工厂检查实施之前,通过组织“通用要求评价”这一环节来完成。所以在工厂检查环节,“浙江制造”认证方案的工厂检查项目和要求会更多一些。
3 工厂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通过统计近3年32个“浙江制造”和“上海品牌”工厂检查的案例,其中包括69个不符合项,从中可见企业在申请自愿性产品认证并面对工厂检查时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见表3)。
表3 工厂检查不符合项统计
与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相关,现场发现不符合项45项,占总数的65.2%,其中检验环节和仪器设备的问题比较集中。另外“浙江制造”还会涵盖包括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45001)、企业质量诚信管理(GB/T29467)、卓越绩效评价(GB/T19580)在内的审核内容,在这些项目的检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24项,占总数的34.8%,其中大部分问题集中在环镜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由此可见企业在持续稳定生产的同时,存在检验检测以及环镜和职业健康安全两大薄弱之处,并且很多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①用于检验检测的部分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包括校准,确认,标识)存在不足;②产品执行标准,内部检验规范,相关检验记录出现检测项目缺漏,要求指标不一致,抽样检验数量未达到规定要求等;③针对化学品和工业废弃物的管控措施不足;④针对特定车间岗位的职业病危害评价,警示标志及防护器具配置和确认存在缺失。
4 自愿性产品认证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对于自愿性产品认证,具有统一的产品目录,统一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相关规定和流程操作比较成熟,对产品而言属于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在面对更广泛的产品类型和市场的同时,自愿性产品认证也在向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发展。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三个转变”号召下,很多自愿性产品认证在工厂检查要求方面,往往不仅涵盖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内容,还具有很多自身特色的检查项目和要求,不仅仅是制造一流的产品,而且从合规性,品牌建设,研发创新,社会责任,顾客服务等多个角度引导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即好的产品背后是一个好的企业。反过来企业无论是为了宣传自身还是旗下品牌产品,或是满足国内外客户的特定需求,产品认证都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是一个对产品认证的认识需要提升,面对工厂检查,不仅仅是生产部门和质检部门接受检查,按照不同的审核要求,企业管理层代表/质量负责人,包括人事,销售/市场,财务,设计研发,环保安全等相关负责人也应有所准备。曾经有个别企业以为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类似,结果到了现场手忙脚乱。其次在现场沟通和文件记录中可以发现企业的生产过程比较稳定,同时在检验检测和环保安全方面,仍旧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这两个领域一个和产品标准相关,一个和合规性相关,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应加强相关工作的培训和提升。
另外对于认证机构而言,一个认证方案如果对工厂检查提出了更宽泛的检查范围,更详细的检查要求,意味着对工厂检查人员的能力和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不单单是产品检查员的参与,可能还需要配备体系审核员,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现场人日数的增加也会导致企业认证成本的增加。
5 结语
按照自愿性产品认证的定位,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需求的更新,预计会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指标被提出来,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被列入工厂检查项目。因此广大准备申请产品认证的企业也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去了解产品认证的各项要求,并对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工厂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