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间那抹幽香

2021-06-30李超然

延河(下半月) 2021年6期

李超然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在心中撒欢;乡愁是老家树枝上那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

乡愁每个人都有,或深或浅,或薄或厚,除非你身在原地,从没有分离的很远很久。乡愁每个人都有,那山那水,是物是人,除非你年轻少岁,真正的乡愁还没有足够的岁月发酵成酒。煮酒相忆举杯问候,何处凝成愁,从此乡愁绕心头。乡愁可以是对一缕炊烟的深情,亦可为是对一棵老树的缅怀,还能是对残垣断壁的一种怀旧,也能是对陈年旧事的一次赏心阅读,更能是对山水自然的一趟素旅。山头漂泊的云,河间潺潺的水,田里沉甸甸的穗,坡上优哉游哉的羊,都是乡愁的胚胎,乡情的温床,长在我的心里,用泪水的相思浇灌成长。

我虽然跟随爸爸妈妈从小生长在城市,可是每年在农村老家生活的时间都很多。尤其是我的童年时代,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农村长大的。虽然我还不懂得什么叫作乡愁,但是我知道什么是眷恋和怀念,家乡的人、家乡的物、家乡的景让我时时魂牵梦绕。有些熟悉的东西在心里涌动,但我知道老家不是现在的家,现在的家才是自己每天生活的地方,那种老家的感觉,今后只能回味在遥远的记忆中。童年时仰望夏夜星空,聆听青蛙、蟋蟀与虫子演奏的交响乐,摇着大蒲扇,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听着长辈娓娓道来的古老故事,从小牵惹的一缕乡情,也一点点消磨在水泥的街道和空调的嗡嗡声里,越来越远。

曾经的小路,曾经的过往。在这路上,我仿佛看见那一双双沾满泥土长满厚茧的粗糙手,正挥舞镰刀割麦收稻,正高举锄头翻地除草;在这路上,我分明瞧见那一张张迎着风沐着雨饱经风霜而又无怨无悔的沧桑脸,正涨满挑担的吃力,正挂满欲滴的汗珠;在这路上,我回眸望见那一双双充满渴望期盼而又蕴藏些许无奈的迷蒙眼,正凝视麦苗的初长,正祈愿稻香的弥漫,正企盼秋天果树的硕果累累……在这路上,我还聆听着那许许多多我不能忘也不愿忘的故乡的情和谊。

记忆是个奇怪的东西,总会在不经意间昨日重现,就像卡本特的那着歌曲。故乡的记忆,写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怀。

乡村生活就是有不一样的魅力。村里,越原始的生活,越触动情愫。那口老井,依然山泉喷涌。快速放桶入井,慢慢提桶出井;一根扁担,两桶清泉,挑回家中,一路吱吱的声响如同一首老歌滋润心田。石磨、石碾仍在转动,碾谷、碾豆、碾玉米;磨面、磨糁、磨豆腐。一头毛驴蒙上双眼,慢慢转圈。那排土坯房,墙皮慢慢剥落,窗棂慢慢弯曲,虽无人居住,却触人心弦。在梦醒时分便有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催促着起床,伸一伸懒腰,望一望小院里那一朵朵早已绽放得绚丽的花。那花藤的蔓延是延续生命的气息,给人一种生机,一种崭新的活力。开启那扇柴门,一眼望去,那一块块有规格的田地,给人增添几分艺术的想象。饶着田埂漫步,吸一吸清晨的空气,那风送来的空气里面夹杂着泥土的清香,那清香沁人心脾给人以爽朗,看着田里嬉笑忙活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农闲,乡亲们坐在墙根儿下棋、晒太阳,直到日头西斜;坐在庭院里纳凉、扯闲篇,直到月过中天;总有大把时间去慢慢浪费、慢慢享受。乡村的孩子思想简单,天真、活泼、可爱、纯真,傻傻地乐在巷道口的黄土里,笑声坠入夕阳,影子留给星星,似光屁股的孩子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用朴实无华、与人为善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我从小就喜欢动物,喜欢小鸟,喜欢村里的牲畜,更喜欢牛。一个村庄里,人远没有牲畜多。那些牛羊,那些猪狗,那些骡马,那些鸡鸭鹅,它们远比村庄里生活的人更多。村庄人劳作的田里,牛、骡子去过了。村庄人走的路,骡子、驴和马匹也跟着走过了。人们不多下的河、沟,鸭子、鹅天天在里面生活,它们比村庄里的人更清楚村庄的河流里有多少涟漪、多少浪花。村庄人不常去的山冈、丘陵,牛去了,羊去了,它们日日在山冈上生活,村庄的人说不清他们村庄周围的山坡上有多少棵树,但村庄的牛羊却知道一个村庄拥有过多少草木。就是人生活的庭院,有许多的角落人是不常去甚至没有去过的,但村庄里的狗肯定去过,它们高高踮起自己的一只后腿,骄傲地在那里撒上了一泡骚骚的热尿。村庄里的猫和鸡也一定去过,在那里悠闲地打盹或者掘地三尺地找虫子。

家养的禽类,因为天天能见,其叫声更为熟悉,听起来也更觉亲切。鸡是那时家家必养的宝贝,半夜过后天亮前,乡村十分寂静,公鸡的鸣叫显得十分响亮。开始往往一鸡独鸣,高亢而辽远,在静静的夜里有很强的穿透力。很快第二只、第三只也开始鸣叫,慢慢地十几只、几十只参差亢鸣,由本村到外村此起彼伏,高高低低,形成一曲丰富嘹亮的交响乐,一直持续到天亮。母鸡平时是不叫的,下蛋后会习惯性地叫一阵子,也许是因为下蛋成功而自豪,也许是为了引起主人注意,让主人赶紧收鸡蛋,也许是为了邀功,好撒些玉米粒或者谷子作为奖赏,总之这时母鸡会“咯咯嗒、咯咯嗒”地叫个不停(小时候牛牛总认为它在喊“哥哥打、哥哥打”)。母鸡孵蛋时最能体现献身精神,常常不吃不喝,一趴就是一上午。小鸡孵出后,母鸡表现出的伟大母性更加让人敬佩。天冷时,它会用宽大的翅膀给孩子们御寒。遇到老鹰或人类威胁时,它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伸开翅膀“咕咕咕”大叫着发出警告。风和日丽时,它会悠闲地带着孩子们散步、捉虫、玩耍,母亲在前面走,“咕咕咕”呼唤孩子,孩子们很听话地跟在后面,那种温馨的画面让人羡慕。鸭是一种爱吵闹的动物,特别是大雨过后,总是摇着尾巴满院子啪嗒啪嗒乱跑,高兴时会引吭高歌,“嘎!嘎!嘎……”一口气会连叫六七个嘎音,一开始便升到最高音,然后声音逐次降低、减缓,划成声音的半个抛物线。白鹅的行动要高雅得多,走起路来不慌不忙、昂首挺胸,仿佛情得志满、气宇轩昂的将军视察三军。在水中,它们动作悠闲,“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安然而淡定。鹅的叫声舒缓、高亢,“啊!啊!啊……”,曲项向天歌的样子充满美感,听上去底气十足,充满自信。

我喜欢牛,钟爱牛,敬佩牛。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最诚实、最勤劳、最忠厚的动物非牛莫属。我三四岁时,我的大伯家就有一头牛,有事没事经常跑去大伯家看牛。大伯家的牛长着弯刀似的犄角,一对铜铃般的大眼睛,四只粗壮有力的大脚,还有一条浅褐色的尾巴。那棕黄色油亮的毛,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金黄色的亮光,像是一件金黄色的毛皮大衣。农闲时牛就靠吃青草补充体力,它老是吃不饱的样子,埋着头一直吃。刚开始时牛的反刍声让我很反感,骂牛是撑不死的东西。大伯却说,牛是最命苦的牲畜,它怕自己吃不饱,所以在白天拼命啃食青草,然后在夜里才去细细品味,连睡觉的时间也没有,什么牲畜才能跟牛相比呢?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对牛更加肃然起敬了。

乡下的生活比城里快乐、有趣多了。那里有广阔的天地,有玩耍的空间,有不用藏着掖着无拘无束的数不尽的开心事、快乐事。广袤的大山和宽广的田野,释放了人的天性,不为物役,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最纯粹的快乐。春暖花开的时候,小伙伴们每个人拿一根小树枝,在土墙的小洞里掏土蜂,最后打开瓶盖,看着蜂儿“嗡嗡”鸣叫、争相逃命放肆的大笑。炎炎夏日,我和我的玩伴们经常跑到村前的一条小河里玩耍。河水清澈见底,阳光照耀在水面上,闪闪发光,美丽极了!小河水不深,她们卷起裤腿,迫不及待地跳入小河中。小河的水从她们的脚下哗哗地流过,偶尔还有鱼儿在他们脚下窜来窜去。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我们用天然溪水浇在脸上,一点都不感觉太阳的炽热。在清凉的河流中,我们打水仗、捉鱼儿、逮泥鳅,翻开石头抓躲藏在下面的螃蟹……真是开心极了,乡村的上空充满了热闹的欢笑声。抓了几只螃蟹,玩够了水,我们又来到了小河岸边的菜园里。摘下几条黄瓜,在溪水中洗洗,就坐在树荫底下有滋有味地啃起来。夜晚,乡村有数不尽的星星,还有几个小孩,拿着几个灯笼,好像在炫耀似的,用他光溜溜的脚在地上大摇大摆地走着。月亮跟星星谈心,好像在说,这里的景色多美丽。看,那几个老人,不再孤独了,因为他可以欣赏这里的景色,他还坐在椅子上乘凉,回味曾经的英雄岁月。秋天的山林里,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打板栗、摘柿子、摘枣子、收果子,用最自然的美味弥补空虚的胃。女生梳着羊角辫,三五个在一起玩丢石子,把五个石子往空中一抛,然后手掌翻转,又把那些石头牢牢地抓在手上。还有那些玩泥巴,把许多泥巴揉了起来,做成了各种样子的枪、船、小动物,虽然捏了出来的东西总是带着乡土的气息,模样也不漂亮,可是大家有时间都聚在一起,收获着快乐的心情。冬天,收获后的田野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在一个个稻草垛里玩游戏、打雪仗、恶作剧,几个小伙伴在村前屋后,像是蝴蝶一样穿梭,捉迷藏,一个躲在树后,一个在前面找着敌人,东跑西颠的,清脆的叫喊声、欢呼声传出很远很远。

在我的家乡沂蒙山区,每当草木发芽的时候,也就是卖小鸡的吆喝声盛行的时候,在每个村子的每个旮旯里都能听得到:“卖——小——鸡——来——嗨,卖——小——鸡——喽。”声音拖得老长,大半天才喊完一句,可听起来却很顺耳。小时候,我常常跟在卖小鸡的后边,听他吆喝,跟着人家转大半天,都忘了回家吃饭。要说是吆喝的内容最短,而且还最快,还要数卖粘糕的。这要是吆喝起来,就像叫鬼子撵着走似的,张口就是“粘糕,粘糕”,从头到尾就俩字,连停顿都没有,简单得跟闪电似的。卖豆腐的就不同了,吆喝的内容不算长,但听起来会让人有种跑完1500 米的感觉,“豆”字出口之后,可以绕着东山转好几圈,当声音高得不能再高后才喊出“腐”字来,后面还要加个“哦”。这要是让外地人听见了,肯定会以为是得了哮喘病上不来气儿了。吆喝内容最长的要数收破烂的,他们会把自己所收的东西一样不落地吆喝出来然后再加上句“拿出来卖哦。”还有一种吆喝挺有意思:“来了收鸡毛、鹅毛、扁嘴毛(鸭子毛)的了。”喊起来是理直气壮,不管怎么抑扬顿挫,一股脑就下来了。家乡的吆喝是多种多样的,要是都写出来,可以写一本书,每一种吆喝全是地地道道的沂蒙特色。我喜欢乡村悠闲自在的生活,那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也是一种让身心放松、愉悦的生活。

冬天的农村宽敞地,是我家乡的“农民活动中心”。有太阳的日子,人们从各家各户走出来,来到宽敞地,找个背风向阳的地方坐下。从草垛上随便拽下几把干草当坐垫,靠在墙根上,说说熟悉的人和事,谈谈雨水和收成。烟瘾来了,掏出烟枪,从荷包里捏出一小撮烟丝,放进烟锅里,摸出火柴划燃后,慢慢地吧嗒起来。倦了,抛开一切尘间琐事,在归鸦和人们的聒噪声中,懒懒地闭上眼睛,小寐;烦了,静静地靠在草垛上看夕阳西下,想自己该做的事,想自己该想的人……

冰糖葫芦,那么好听那么好看那么好吃的冰糖葫芦,怎能不让我牵挂,怎能不让他想念?小时候,听到小巷子口一响起吆喝声,小孩子们就会像快乐的小鸟一般,冲出家门,拿着不多的零用钱,满心欢喜地去买那挂念许久的冰糖葫芦,难忘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串在竹签子上,外面包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棵结满硕果的小树,非常的诱人。小孩子们围着卖冰糖葫芦的人,仰头望着它肩头那诱人的小树,不知道挑哪串最好吃。拿到手里的往往也舍不得大口吃,先轻轻地咬去外面的糖,最后才恋恋不舍地吃下那酸里面带着甜,甜里面带着酸的山楂,那真是无上的美味啊!小孩子是最容易被满足的,一串冰糖葫芦可以让我心情美美的一整天呢!

故乡的清晨是一个静静的世界,静的连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农家空气好,天蓝如镜,晶莹透亮,春风一吹,远处北山山峦轮廓变得清晰起来,清新的空气稍稍有点微凉,沁人心脾,空气甜滋滋的爽心,滋润着久违的味蕾。朝霞透过云层露出几缕羞涩的柔光,投射般照在青砖灰瓦的房舍和田野,一望无际的麦浪使空气含氧量大指数飙升。

记忆中的乡愁,是邻里守望互助的温情。乡村的日子虽然艰辛,但劳作的辛苦、物质的贫瘠,掩盖不住村民们内心原始的善良和纯朴。某个家庭全家人出门去办事,会放心的把家里的钥匙交给邻居,拜托他照料一下鸡鸭猪牛,邻居也会毫不迟疑的接下来,双方都丝毫没有考虑有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隐患。吃饭时如果烧了什么好菜,毗邻而居的都会招呼一声,一起分享,收获一屋子欢乐。农忙季节,对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是道难过的坎,看到孤寡老弱,不用组织,不用请求,路过的邻居都会自觉地去帮一把。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不做作,不张扬,如呼吸般自然。

乡村生活是美好的,乡村生活是有趣的,乡村生活是多彩的,乡村生活是令人回味无穷的,乡村的发小、同伴更是让人难忘的。当我郁闷、悲伤、难过、痛苦的时候,她们是我最好的倾诉对象,因为她们更了解我,知道怎么安慰我,劝导我,陪我一起难过。

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也变得越来越世故和功利化了。亲戚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疏远了,朋友之间有“人心隔肚皮”的嫌疑,同学凑在一起,常常会自觉不自觉的比拼家境如何。对于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现代人来说,我家包了饺子送去一盘,你家煮了肉汤送来一碗的事儿是越来越少了,无处不在的疏离感使他们更需要“发小”来弥补亲密感的缺失,更加怀念“撒尿和泥一起玩儿”的小伙伴。童年结下的发小之谊,往往没有功利,多些关爱;没有拘谨,多些放松;没有客套,多些随意。这种纯洁、真挚的发小之谊,让人觉得更踏实、更贴心、更安全,农村的亲情感是任何地方多少金钱都永远买不到的。那是一个充满亲情的乐园,是落叶要回归的根,是孤雁向往的巢,是江河所依靠的岸,是温馨幸福的港湾。

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是的,再也找不到过去那种熟悉的味道、那种熟悉的感觉,只能是彼此的回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声无改鬓毛衰。”离开家乡时间越长,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常常在思念故乡的时候,眼泪都流下来了,心中莫名感觉到酸楚。一回头,故乡已经渐渐远去,变成一个模糊的影子,好像很多的画面,已经想不起来了,但又分明在心中涌动着。

著名作家雨袂独舞曾写下这么一段话:“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故乡的鸡啼、犬吠、蛙叫、蝉鸣都是歌。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故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情。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母亲的唠叨里全是温暖的情愫,父亲的沉默里尽是无声的挚爱。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不管故乡是高楼林立,还是一马平川,故乡永远是自己心中最美的原风景。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哪怕全世界把自己抛弃,故乡依然会以一种等待的姿态盼望自己的归来。”故乡的回忆永远是我最甜美的回忆。这回忆,悠远绵长,如酒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