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四重奏”
2021-06-29俞亚芹
俞亚芹
摘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实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开拓眼界、提升境界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帮助大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能力;眼界;境界
“重奏”是音乐中的一种演奏形式,目的是通过器乐整体的配合,让一首乐曲展现出新的意趣,可以说是“在有限情境中追求无限的自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教学目标可以总结为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开拓眼界、提升境界这个“四重奏”。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重目标的统一协调,合力并举,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无限的价值目标”和人才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基础乐章:传授知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任务是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和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实践。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项目标实现的基础,也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形成理性认识的知识性目标,并逐渐建构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知识体系。
要奏好传授知识这一基础乐章,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教材体系强调理论性与系统性,而教学体系则探讨“怎么教”“怎么学”。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论,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而言,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对培养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实现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理清每一章节的基本原理和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师不宜赘述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逻辑结构,而要侧重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内在逻辑结构及其重大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把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遴选典型案例,化抽象为生动,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事例进行讲授,让理论更接地气,帮助学生做到入脑入心。
第二,要研究学生特点,增强教学话语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毛泽东说:“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需求,把握其语言行为习惯,创新教学话语,让教学更具亲和力。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网络媒体发达的新时代,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面对这样的授课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学生特点,正确使用学生喜爱的积极健康的网络话语,丰富教学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思想政治理论的专业术语更生动、更有趣。比如,概论课第一课的开场白:“为师想着带你们学学概论课,讲一讲马克思,聊一聊新时代,学一学新思想,私心想着若此课程能红火下去,那必然是极好的!若同学们学习后兴趣倍增,学问了得,理论水平节节攀升,倒也不负教诲。”一段“甄嬛体”,瞬间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主题乐章:提高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单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知识。正如毛泽东所说:“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因此,教师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正确认识自我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明辨是非、认清形势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础。这种提高能力的目标,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题乐章。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媒介开展的双向互动。该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结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和完善。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独立思考。
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通过优化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增强师生互动等方式实现。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法,教师要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体验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以概论课中“社会主义改造”一章为例,教学中设定农民刘老汉一家,以他的家庭命运变化为主线,提出三个问题:第一,土改后刘老汉虽分得土地,但是遭遇百年未遇的干旱,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第二,刘老汉女儿的手工作坊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其生活举步维艰,怎样解决?第三,刘老汉儿子在资本家的工厂遭受剥削压迫,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三部分内容。教师按照“设置问题—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得出结论”逐步引导学生在自主讨论、主动思考中分析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并对改造的方法和步骤提出建议。上述教学活动,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問题的能力。
第二,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聚焦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思想疑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上述四个“点”进行理论辨析,在答疑解惑中正本清源。以问题导向教学法的运用为例,问题导向是共产党人的实践观,只有在直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才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的来源,包括学生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社会大众共同存疑的问题、具有一定讲授难度的问题以及具有一定争议性的问题等等。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全面深化改革为例,结合学生困惑及社会热点,梳理出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解决这一问题,运用了任务驱动法、比较教学法等。要求学生全面对比社会主义中国与社会主义朝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距,并制作课件在课堂展示。通过对比展示,充分说明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得到了解答。第二,如何深化改革?考虑到学生多数来自浙江,要求学生以家乡“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制作课件或小视频,展示改革成果,提出深化改革建议。上述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
三、核心乐章:开拓眼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培养学生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增长知识见识,即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有大格局、大情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中国发展日新月异,教师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才能帮助学生明确责任使命,以大格局、大情怀发挥大作用。眼界开阔了,学生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与民族文化发展同步,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奋斗目标,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因此,这一核心乐章的实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现实中洞悉世界。日常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讲授教材内容为主,虽有规范性、严谨性,但开放性和时效性不够。教师只能将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政策、方针、路线,国际国内大事在课堂教学中稍加穿插,无法将理论热点、时事焦点讲深讲透,使学生有“雾里看花”的感覺。在概论课中增设时事解读环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这个环节设置在每次课前5分钟,重点关注一周内的国际国内大事、社会热点难点,帮助学生解读事件背后的真相,达到“放眼观世界、低目察秋毫”的目的。比如,2020年上半年,重点关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既向学生全面展示我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又与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抗疫不力的现状做对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制度自信。上述环节既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又培养了他们的国际视野,让他们养成以开放心态看世界的良好习惯。
第二,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一个人不仅从看世界、看未来中开拓眼界,还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史可以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着重引导学生铭记近代百年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决心和信心。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要侧重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使学生从历史实践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伟人传记、中国近现代史、红色经典等,使他们增长见识、借鉴历史、汲取智慧。
四、灵魂乐章:提升境界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境界,通常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共产党人的境界,即追求真善美的自由人格,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教师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这一乐章最华美,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价值之所在。我们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第一,讲好伟人故事,汲取榜样力量。每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代伟人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概论课教学中,教师要讲好伟人故事,引导学生以伟人为榜样,学习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比如,邓小平遭遇“三落三起”,但他依然为中华民族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矢志不移,为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完成祖国富强统一大业而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的精神;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我们要学习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伟人故事是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更是当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
第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崇高思想境界的形成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大学生要提高思想境界,必须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要向伟人、道德模范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勤学善思,积极实践。比如,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伟人故里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锻炼实践能力;在全民抗疫斗争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抗疫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道德实践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责编:红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