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路径
2021-06-29江德强沈亚东刘洁
江德强 沈亚东 刘洁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培养大学生思想、意志和品格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守住思政课主渠道,发挥主阵地正本溯源的作用,挖掘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把握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发挥舆论热点的导向作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养成作用,激励并引导学生勤学上进、奋勇拼搏,为实现人生理想涵养品格、锻炼能力、积蓄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更是我们实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中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他们手中接力、由他们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大学生思想、意志和品格,牢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并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既凝聚了广大人民对国家富强的殷切期盼,也勾画了一个普遍认同的社会环境氛围,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道德行为要求。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使命,更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培养大学生思想、意志和品格的必然要求
目前,大学生主要是95后、00后,这是当前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他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也是近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等特点。这是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身上所呈现出来的闪光点的认可与肯定。同时,很多95后、00后大学生自身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集中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集体主义观念较差、功利主义思想略重、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抗压能力较弱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解决95后、00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社会发展大势,认真思考自己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同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涵养大学生思想、意志、品格的重要源泉,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结合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在高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关注大学生喜爱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等。首先,高校要守住思政课主渠道,发挥主阵地正本溯源的作用;其次,要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再次,要把握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发挥舆论热点的导向作用;最后,要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养成作用。高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感召,激励和引导学生勤学上进,奋勇拼搏,为实现人生理想涵养品格、锻炼能力、积蓄力量。
(一)守住思政课主渠道,发挥主阵地正本溯源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守住思政课主渠道,并发挥主阵地正本溯源的作用。广大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参与度。理念改变思路,思想决定行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随着学生群体的变化,教学理念与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回归教学的本源,要先从教师出发。教师要摒弃单一的讲授灌输的知识传播方式,在日常的备课、授课中,针对课程学习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互动,让学生愿意听、听得进、能听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从理论认知层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并将其融入学习生活,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从德行、业务等方面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吸取大中小学校出现的反面事例的教训,洁身自好、修身立德,为学生做好表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目前,高校承擔思政课教学任务的主要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因此,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加强相关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同时要特别注重社会生活变化,利用网络媒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
(二)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
要注重以文化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学生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依赖感、自豪感,激励和感化师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
高校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一般都是教师主导或监督,再由相关的学生群体来牵头组织开展。所以,高校要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党员、班团干部的带动作用,注重选树先进榜样,特别是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发挥朋辈效应,通过思想价值引领、目标激励、行为示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认同度、践行度。同时,高校要积极策划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讲故事、写心得、作报告、演剧目、展作品、游遗迹、观影视、答网题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导、激励和鼓舞广大学生积极向上。
(三)掌握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发挥舆论热点的导向作用
近年,网络新媒体蓬勃发展,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学习、交流、娱乐的平台和渠道。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占比最高,达23.7%;网民年龄结构中,20~2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19.9%。QQ、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深受学生欢迎。目前,抖音、快手、火山、西瓜、哔哩哔哩(B站)、知乎、微視等短视频和直播类平台,深受青年学生青睐。这样的新媒体发展态势要求高校要紧跟网络时代发展,充分利用这些渠道和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增强互联网思维,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守好网络新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结合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创新和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要顺应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趋势,通过建立专题网站、网络社区,开设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加强网络监控、净化网络空间,倡导文明上网、理性发声,针对舆论热点积极引导网络舆论风向;要积极融合线下、线上教育手段,以满足学生的体验感、探索感、获得感,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
(四)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养成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他还指出,高校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社会实践是高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对自身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需求,认识和发现一些社会问题的真相和本质,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自我认识,深度审视自身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优缺点,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遵从。高校社会实践活动,除了每学期全校范围内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寒假政府机关见习,还有校园内举办的各类学生活动和主题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公益活动、寻访遗迹、校企合作、专业实习等,同时还有学生自发举办的校内外公益活动等。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需要加强策划组织领导,科学设定预期目标,在活动开展的前后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的能动作用,润物细无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发挥实践养成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领悟、认可、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成为学生自觉遵守、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提出了价值要求和目标取向,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最大公约数”,昂然树立起了中华民族新时期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校园文化、网络新媒体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利用好这四大渠道,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铸魂的重要作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党的事业基业长青、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赵正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4-30.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责编:嘉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