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实现路径探究

2021-06-29陈凌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辅导员

陈凌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立身之本,而辅导员是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从关怀伦理的视角出发,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探究高校辅导员,尤其是女性辅导员立德树人实现路径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关怀伦理;辅导员;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之后,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均进一步强调了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到,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

从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期存在性别结构失衡的矛盾。2007年,北京市开展的一项针对全国高校的调查显示,全国辅导员队伍中,女性辅导员占比约为89%。十多年过去了,高校辅导员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矛盾仍然突出。鉴于此,在高校辅导员现有的性别结构状况下,充分发挥女性辅导员的优势,更好完成辅导员立德树人的使命,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支持。本研究基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视角,运用关怀伦理理论分析在当前辅导员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情况下,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徑。

一、关怀伦理理论

关怀伦理理论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建构在女性主义视角上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和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罗尔·吉利根、内尔·诺丁斯、萨拉·拉迪克以及琼·特朗托等人。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在批判继承柯尔伯格公正伦理学说的基础上,对女性道德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经验研究,得出了一条不同的道德发展路线——关怀路线,阐述了一种强调责任、关系、联系以及情境的关怀伦理学。1982年,她在论著《不同的声音》中对关怀伦理学进行了阐释,指出关怀伦理学与公正伦理学是从两种不同的道德视角出发,在道德发展上的两种方向。其中,公正伦理学的出发点是平等与公平,而关怀伦理学的出发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恋。在此基础上,内尔·诺丁斯将关怀伦理学进行系统建构,提出自己的关怀伦理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学校道德教育中,形成了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内尔·诺丁斯认为,关怀首先是一种关系行为,关怀的本质在于关怀方和被关怀方的关系。关怀能否被感知到,取决于关怀方对关系的维护以及被关怀方的态度和感受能力。因此,关怀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满足他人需要,并且得到被关怀方回应的一种关系行为。她指出,关怀是一种道德情感、是一种互动关系。同时,她提出了情境道德理论,认为在关怀中需要考虑的是具体情境中特定的人、特定的需要和特定的反应及体验,而不是依据普遍性法则做出推理和判断。此后,萨拉·拉迪克和琼·特朗托分别从母性思考及社会历史政治理论角度发展了关怀伦理学说。

概括来讲,西方学者对关怀伦理理论主要有三种理解:关怀伦理学是注重关怀、情感而非道德判断的伦理理论;关怀伦理学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关怀的伦理理论;关怀伦理学是以关注、责任、能力和反应为特征的伦理理论。

二、关怀伦理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建立在亲近、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因此,建立持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辅导员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基础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关怀伦理的理论精神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关怀伦理以人的关系为主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从根本上说,从事的是人的工作,关注的是人的关系。这与关怀伦理的观点是一致的。高校辅导员应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作为关怀方,辅导员首先应当意识到向被关怀方(学生)提供关怀是必要的,应在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前提下,察觉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和照顾学生。对学生的关怀以及给予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可以为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等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

(二)关怀伦理注重关怀、情感,而非道德判断

人的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认知体系及认知水平。因此,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应当以学生个体为基础,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联系特定的具体情境,综合考虑各方因素,进行选择和判断。然而,道德判断强调公平和平等,处理问题主要从普遍抽象的道德原则出发。高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融于各类基础工作中,如学生家庭困难认定、党班团建设等,因此辅导员要善于从情境出发,在特定的情境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通过关心关怀,将思想政治工作内化到日常基础工作中,进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关怀的实践教育

根据关怀伦理理论的阐述,关怀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关心、照顾、给予关怀和接受关怀。关怀关系只有构成“A关怀B,B认可并接受A关怀B”的逻辑,关怀关系才得以成立。对于高校辅导员和学生而言,二者分别可以被视为关怀方和被关怀方,教师给予学生关心、照顾。而完整的关怀关系,也需要被关怀方(学生)对关怀方(教师)认可和接受。因此,在师生的关怀关系中,只有学生给教师相应的反馈和回应,才能给教师延续关怀关系的动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学生学会关怀、认可教师的关心和照顾显得尤为重要。内尔·诺丁斯提出,关怀的道德教育有四种方法,其中之一是榜样,就是教师通过行为即以身作则向学生演示如何关心。因此,教师通过对关怀行为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关怀情感,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扎根祖国大地,报效人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关怀伦理与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什么?就高校而言,立德树人,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同样提到,高校辅导员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前所述,切实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基础是建立持续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做切实关心、关爱学生的辅导员,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现实意义。

(一)陪伴学生、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日常点滴中做好思想引领、价值引领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内容。这九项职责基本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从线下到网络的方方面面。辅导员的职责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集体活动、社会实践实习中。可以说,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在学校中最亲密的老师。辅导员的特殊“位置”,使其能够比其他教师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通过察觉学生、关心学生、照顾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感染学生、感召学生,并形成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和价值引领。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感恩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面对美好岁月,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辅导员陪伴学生、关爱学生,目的是与学生建立持续而稳定的关怀关系,从而为高校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辅导员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向学生演示如何关心他人;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向学生表示善意、分享有关信息,并鼓励学生发问,营造良好的倾诉和倾听、分享和回应氛围;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管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教育、体育锻炼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关怀与被关怀。最后,引导学生认可辅导员的关心和关怀,并对辅导员的关心关怀给予积极反馈,从而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和感恩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我、对他人、对党、对国家、对自然的关怀和感恩,进而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责任担当及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认为,女性的自我是建立在关系和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女性因其独特的道德体验,使得她们相对于男性而言,更倾向于关注与他人、与外界的关系和联系。这为女性做好“人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天然的优势。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充分认识并有意识强化女性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特有优势,有助于女性占比较大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主体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作用,为有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江.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内涵与任务论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郑斌,张瑶瑶.论辅导员立德树人的主体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

[4]何艺,檀传宝.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J].伦理学研究,2004(1).

[5]马凌锋.关怀伦理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路径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6).

[6]徐蕾.从关怀伦理的视角看高校女性辅导员的职业成长[J].思想教育研究,2014(8).

[7]肖慧.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7(7).

[8]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7-09-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