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赋能人大履职
2021-06-29
当前,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大幕已全面拉开。 屠轶钦 摄
当前,全省数字化改革大幕已全面拉开。
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标志性改革,在遵循省委顶层设计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精准设计自身应用場景。
前不久,《浙江省人大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经省人大常委会第七十五次主任会议研究通过,人大数字化改革有了具体的“设计图”和“时间表”。方案中,围绕人大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核心业务加强应用场景开发,全面推进人大数字化改革。
推进人大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和智治综合应用系统建设
按照全省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规划和应用标准,制定全省统一的人大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和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构建全省人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资源体系。依托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综合集成重大任务落实机制和核心业务模块,构建人大机关智治综合应用。重点推进人大数据仓、人大机关智治综合应用系统等应用场景建设。
人大数据仓
依托本地政务云和公共数据支撑平台,省、市、县三级人大分别建设人大数字仓。全面梳理省、市、县、乡四级人大核心业务数据,编制全省人大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交换机制,建立和完善人大立法、监督、决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等基础数据库和各类专题数据库,实现人大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共享,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人大机关智治综合应用系统
依托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平台提供的功能模块组,省、市、县三级人大分别建设智治综合应用系统。在业务梳理、流程再造基础上,构建人大核心业务事件组,以数字化形式映射到人大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每个任务明确任务清单、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并实时更新任务执行进度,领导可随时进行批示、督办和问题反馈、控制修正,保障重大任务闭环运行。
推进立法工作数字化改革
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立法工作的支撑,构建全省一体化的立法数字化系统,建立和完善多跨高效协同的立法工作机制,打造从法规制定、实施到修改完善的闭环链条,实现立法工作全流程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我省高质量立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力的数字化保障。重点推进社会参与立法系统、立法智能辅助系统、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系统等应用场景建设。
社会参与立法系统
围绕提高各方参与立法的便捷性、有效性,提高立法征求意见的针对性、精准性,通过建立与市县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重点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网络联系平台,实现立法意见建议在线征集、主动收集、智能分析和及时反馈,为更好地汇集民意、集中民智,为民主立法、公开立法提供数字化支撑。
立法智能辅助系统
围绕立法“一件事”,立足法规选项、起草、审议、实施、修改、废止等全生命周期,整合项目管理、协同办公、智能比对、文本生成、智能清理、报批法规审查等应用模块,创新立法工作机制,健全闭环管理系统,实现部门起草、司法厅审核、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初审和法制委统一审议等立法工作全流程的一体化、现代化、数字化,推进数字赋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系统
迭代升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系统,优化网上报送、分流、审查、归档和管理等工作流程,提供智能辅助审查功能,提升备案审查工作的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
推进监督工作数字化改革
整合优化人大监督工作流程,汇集人大监督工作中的各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研究和深度分析,生成可供决策服务的结果数据,实现大数据辅助决策支持,确保监督项目更精准、监督过程跟踪更紧密、监督成效评估更严格,打造人大监督工作闭环。重点推进常委会监督工作系统、预算国资监督系统等应用场景建设。
常委会监督工作系统
推进数字化技术在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监督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从方案提出、现场检查、常委会审议到审议意见落实、反馈、评价、公开的全流程管理,以数据分析比对方式,直观反映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畅通公民参与渠道,收集汇总监督工作的各类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促进人大监督工作精准化、精细化、协同化,提升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预算国资监督系统
以预决算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系统为主体,打通与政府财政、审计、自然资源、国资、税务等部门数据通道,实现对财政预决算、国有资产相关数据的查询、预警和分析;设立预决算审查、国有资产监督、专项监督、代表服务等功能模块,以及人代会专用“预算审查”模块,为人大代表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服务。
推进选举任免工作数字化改革
规范人大代表选举和常委会人事任免各环节工作流程,实现人大选举和任免工作全流程数据化管理,提升选举任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重点推进选民登记信息系统、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系统等应用场景建设。
选民登记信息系统
通过与全省人口数据库对接,生成以县(市、区)为单位的选民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提供选区划分、代表名额分配、选民在线登记、划入(出)选区和选民小组、资格转移、信息核对和资格审查等功能,自动生成和打印选民名册、选民榜和选民证等,并提供选举信息服务、代表信息管理、选举工作知识库等功能。
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系统
开发建设常委会人事任免、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子系统,提供任免人员数据管理、文件模板化生成、任免工作知识库,以及试题更新、试卷生成和网上考试等功能,实现人事任免工作全流程数据管理,并与党委组织部门、“一府一委两院”数据对接。
推进代表工作数字化改革
围绕提升代表履职平台集成化、便捷化、移动化、智能化水平,完善人大代表履职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和管理,增强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成效,拓展代表履职广度深度,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重点推进代表履職服务系统,代表联系群众、意见处理和反馈系统,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系统等应用场景建设。
代表履职服务系统
依托浙政钉门户,综合集成和迭代升级现有代表履职服务系统功能,打造移动版的代表履职服务系统(人大代表钉)。系统提供代表学习培训、资料查阅、联系联络、议案建议办理、履职登记和在线参与立法、监督工作等功能,为代表履职提供数字化支撑。
代表联系群众、意见处理和反馈系统
围绕深化代表密切联系选民和群众制度机制,依托代表联络站等平台,建立代表联系群众(选民)、意见收集上传、分级分类处理、部门办理反馈和整体民意归集分析的数字化处理系统,实现联系、反映、处理、反馈、评价的闭环式管理,提升群众(选民)意见处理反馈和汇总分析的实际效能。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系统
各地系统实现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工作数字化、网络化、场景化,人大代表可通过系统实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开展在线监督、提出监督意见,项目实施部门在线反馈意见处理情况。省人大系统实现全省项目数据汇聚共享,并提供大数据分析功能。
推进人大机关工作数字化改革
全面梳理人大机关核心业务,分析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的数字化需求,按照事项整合、流程重塑、协同高效的原则,推进人大机关工作数字化改革。重点推进机关内部“一件事”联办系统、会议服务系统等应用场景建设。
机关内部“一件事”联办系统
迭代升级机关已有办公系统,针对人大机关党建工作、公文处理、人事管理、行政后勤、信访受理等高频事项,开发建设和完善机关内部“一件事”联办系统,涵盖多业务模块,实现机关主要业务事项全程网上和移动端流转,提高机关办文办事的质量和效率。
会议服务系统
全面梳理人大法定性会议、工作性会议、全省性会议等会议类型,针对人大会议服务具有的办文办会办事、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的综合性特征,开发建设涵盖会议审批、通知、文件准备、出勤管理、座席安排、电子阅文、电子表决等功能模块,实现人大会议服务的综合集成,提升会议的质量和效率。
推进人大宣传信息工作数字化改革
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新型人大融媒体平台,加强网上宣传阵地建设,推动形成“大宣传”格局,壮大主流声音,实现宣传信息工作的迭代升级,提高人大宣传信息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重点推进人大融媒体系统应用场景建设。
人大融媒体系统
完善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浙江人大门户网站、《浙江人大》信息刊物和《浙江人大》杂志等人大宣传平台目标、功能定位,实现人大宣传、信息公开、公众服务“三轮驱动”。采用“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立体传播”模式,搭建信息稿件“中央厨房”,实现省人大“一微一网两刊”共融互通,将人大融媒体系统打造为新媒体时代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重要平台。
推进人大数字化改革理论和制度体系建设
强化实践基础上的人大数字化改革理论研究,迭代完善人大数字化改革内涵、目标、路径、举措,推动人大数字化改革实践上升为理论成果。总结和创新人大数字化实践案例,提炼工作经验,推进人大数字化应用的制度规范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