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初探

2021-06-29朱钧陶郭梓亮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涯职业生涯立德

朱钧陶,汪 玥,郭梓亮

(1.华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与法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3.华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课程观。高校职业生涯课程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向职业人的顺利过渡,实现职业目标的重要保障。职业生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标准,以职业生涯课程为载体,挖掘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为社会输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教育方法存在互补性、教学内容存在相承性,但两者发展不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细致,而职业生涯教育属于起步阶段,因此,互为角度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从受教育者主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对两者的融合进行探索,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上未形成系统的教学大纲,缺少课程设计模式范例,课程考核标准尚无探索。借鉴国外研究,体系评价可从个体发展动因的外烁强化向内驱转化,从理论讲授转向理论结合实践,从章节教育模块转向教育体系构建。

二、体系构建

高校职业生涯“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以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三个要素,从教学设计、实施和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体系评价。(见图1)

图1 高校职业生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模型

(一)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课程评价的根本标准,充分挖掘与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遵循“金课”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作为建设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涯管理能力,正确认识世界与中国的发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正确认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实现铸魂育人。

(二)教学设计

职业生涯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理想信念指引、学生职业发展、社会价值反馈三个维度进行设计。通过系统性的革新促进和保证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通过协同效应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德育使命。[1]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课程思政融入点和对应的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

1.渐进式教学过程

一是生涯唤起。结合新生入学教育从宏观上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生涯体验。开展丰富的职业体验活动,在体验中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和树立远大抱负以及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三是生涯学习。通过课程系统学习,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祖国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以及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相结合。四是生涯发展。通过讲座、工作坊等方式提升准毕业生就业力,引导其关注当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培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投身基层工作的意识。

2.多维度教学方法与工具

一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友资源等,组织学生亲临企业参观学习,[2]以及开展职场人士访谈等,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认知。二是注重线上线下结合和教辅工具的使用,如: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

3.全程化校内外师资配备

一是实行校内外生涯导师模式,除了任课教师,还聘请名企的高管精英担任校外生涯导师。学生可以与生涯导师进行职业咨询,参加团队辅导,以及参与简历修改、面试准备等针对性辅导。二是实行协同育人模式, 实现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职能互补、优势叠加,做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3]

(四)课程考核

1.个性化考核

采取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个性化发展。由学生自主参与企业调研、职场人士访谈、主题工作坊、职场沙龙,以及前往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观摩等,取得相应的自选考核成绩,该项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2.项目式考核

采取团队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团队任务开展采取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即鼓励和支持学习者积极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发展人际沟通等综合素养,改变学习者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培育学习者综合素养。[4]团队在课堂上取得的成绩占课程总评的10%,团队共同完成课外任务的成绩占课程总评的40%。课后练习汇编为《我的生涯档案》,完成后获得个人成绩,占课程总评的40%。

三、结语

高校职业生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需要构建以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三个要素,深挖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教学设计、实施和考核三个方面创新课程思政,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

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推进,需从三个方面继续完善。首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金课”为目标,建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体系。其次,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强化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引领,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再次,通过教师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建立稳固的理想信念,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生涯职业生涯立德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我的教书生涯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曼巴传奇 KOB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