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ICT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解构与培育

2021-06-29陈凯峰熊卫卫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科创新能力科技

陈凯峰,熊卫卫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132101)

1 大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现存问题思考

1.1 “分数排序”不足以科学全面地评价高校大学生学习效果

目前高校通常采用智育成绩、德育成绩和体育成绩构成学生评价的主要指标,各类奖、助学金的等次评定也主要依靠这三项分数或排名。事实上这样的评价未免有欠科学。尤其是智育成绩为各学期各门课程的试卷成绩,往往体现为固化的背诵,难以表达学生的学习进阶能力、专业延展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这又通常是未来从业岗位的核心能力,于是造成了学生修业与从业之间的隔阂或对称度低。大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进入评测范围尚需有效解决。

1.2 大学生毕业设计的精心程度与成就感不高

大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起止时间通常是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开展并完成。有限的时间内毕业设计的水准难以追高,个别试验受各种软硬件条件限制而选择退而求其次。毕业生除了有限的教学计划内固定的实验、实践外,几乎没有更多的研究积淀,毕业设计往往沦为学生修业条件的学分内容。学生对此的精心程度和成就感相对较低。

1.3 教师对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的引导干预投入不多

教师的科研课题与著作是教师学术成果的代表。学生的理论应用与实践,更应看学生所进行的创新研究实践过程与成果,因为这既是课堂教学的验证,同时也蕴含教师课堂之外的教导之功、师德风范体现、职业操守凝结。学生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内外的引导干预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一方面往往会因为机制的不全面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

2 “新农科建设”要求的农业专业及农业服务人才培养

2020年6月17日,吉林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印发《关于加强新农科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创立农科建设新体制,深化高等涉农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1]。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必然要求提升学生信息与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的技术素养,也对ICT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结合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建立“课程+实训+竞赛”的联动机制[2]。

3 新农科背景下ICT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理论模型与解构

3.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理论模型

新农科背景下的ICT教育教学要求以“特色、高水平、应用型”为统领,以大学生“能力进阶、知识融合、应用革新”为目标,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成果)呈现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实例化可视表达。见图1。

3.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理论模型解构

3.2.1 树立一种理念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确立适合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观”,即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完善。更加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将其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并作为主要激励指标;把指导和带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并作为教学水平和岗位建功的主要激励指标。从而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合新生态、新农业的发展,在师资与创新环境的引导护航下,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3]。

3.2.2 激发两个意识 ICT教育教学要培养大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判断、勇敢质疑、大胆创新的四种优秀品格。这一点主要表现为学习与思考,认知与体验。(1)创新意识-善于思考。一般情况下,在传统的常规学习生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不到充分开发,除了课堂任务和课业外,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课余时间没有用到创新方面,有限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受众体量较小。激励机制和风气传承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主因,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导向的问题。(2)实践意识-善于执行。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兴趣要靠动手实践来实现,这一执行层面要靠学校提供专属空间和物质条件作为保障,并吸引和满足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体系将灵感施以执行,学生在实践中会涉及团队协作、协调等方面,无疑会对其综合能力产生影响。

3.2.3 着眼三个目标 (1)融合应用能力。大学教育的融合性是永远持续的,是消除教育片面性的持久过程。应用科技发展到今天,各学科间界限越来越弱化,交叉融合范围越来越广,所以大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运用体系要求更加宽泛,以立足某一领域的需求为导向,设计并提供产品来解决问题,就必须清楚该领域的相关知识。知识融合应用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基石。对农业高校的ICT学科,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化农业装备、农业信息遥感、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农产品智能加工、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理论和技术、信息化种养殖管理、粮食贮存安全测控、无人机技术解决农业难点、机器人控制代替人工等,都是ICT学科师生研究的内容,其成果应用转化更为快速。新农科的发展需求,对教师和学生的研发实践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整合应用能力,从而在服务“三农”中培养培训新农科人

才,不断提升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4]。(2)创新开发能力。打破专业知识壁垒,有了跨领域的知识基础,学生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开发才成为可能。面向不同应用领域需求的、行业未来发展走向的、解决重复性困难劳动的或革新复杂工艺的各种问题自然成为学生思考和尝试解决的目标兴趣点。(3)谋职、应岗能力。从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能力与择业愿望、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要求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出现学生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等情况。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从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特长上下功夫,毕竟理工科学生最终靠的还是技术。所以在校学习期间作为成长成才的奠基期,学生丰富的实践、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未来求职、应岗的敲门砖。

3.2.4 建设三个平台 (1)企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广泛开辟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两个假期由学生自主或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项目实践;也可根据企业生产研发进展安排特定时间派出学生小组分赴企业进行参与生产研发实践,返校后向学院做能力进阶汇报。(2)职业技能鉴定站。2019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强化提升学生专项专业职业技能,为未来从业做好技能与准入资格准备。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凭丰富的学生资源和先进实训条件已建成鉴定站、所,或建成多工种鉴定基地。落实好“1+X”证书制度,严格培训学生职业技能,既能为学生提前做好从业保障,提升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创造奠定扎实基础[5]。(3)校内科创中心。不同于学校的实验室、实训场(厂)、研究中心等,这些常被实验课程和教师研究所占据,会与大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尝试试验产生时间和场所上的冲突。学校要建设大学生科创中心(基地),给予学生相对稳定的操作空间,配置操作所需的专业设施、设备条件,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时间、空间和设备上的保障。

3.2.5 用好四项驱动 (1)竞赛驱动。目前国家、各省区组织的大学生专业性竞赛引起了高校和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参与度和竞赛水平逐年提高。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创意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大赛会引领学生自主、自觉地投入精力,使知识运用和技能水平得以提升、精进。(2)项目驱动。教师科研项目、教改课题等,制度化指向要有学生直接参与,做项目助手,促使大学生及早接触真实项目并得到实战锻炼机会。对学生强化专业能力和建立专业自信会产生极大助推作用。(3)兴趣驱动。大学生兴趣点和兴奋点是极易被激发的,教师在有意识地引导和学生信息拓展中所捕获的信息,都会使学生对某项技术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产生尝试钻研的决心。(4)修业驱动。将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设为各类奖、助学金评定的主要指标,产生激励效应,学生参与的动能自然产生;另外,前期的创新实践会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后期持续完善提升,设计(论文)的质量必然提高,学生也会对自己所完成的毕业设计产生成就感,进而形成较高的专业自信。

3.2.6 实现师生协同,构建新型师生学习共同体 以丰富的专业技能群为抓手,着眼于农业领域,设立研发应用项目内容,由教师为指导,多名学生共同组建可持续的项目小组团队,长期的磨合、协同的探索、难关的攻克,必然增强师生感情。

4 结论与思考

当前涉农类高等院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发展路径研究,同时又在实践上表现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漠视。后者如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上表现为:一是高校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科研课题与论文,没有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素养与教师的评价相关联;二是在校大学生的各种评价指标体系也只是侧重于常规课程学分,而没有将学生的专业延展能力(专业特长)和知识运用能力纳入到有效的评价之中。这样就造成了高校ICT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困境:教师不想、学生不能的局面,并最终导致学生修业与从业之间的隔阂或对称度低,高校教育教学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本文在新农科背景下探讨了涉农高校ICT学科相关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学生专业特长培养路径,并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解构,提出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纳入到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体系中,并进一步探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与保障措施,为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ICT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施路径。

猜你喜欢

农科创新能力科技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