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还绿于民理念在景区入口的应用研究
——以广州白云山北门入口为例

2021-06-29陈凌锋

花卉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北门白云山名胜区

陈凌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40)

0 引言

风景名胜区入口空间是一种结合了自然与人造的空间环境,存在于各式环境中,可作为游人观赏环境的场所,同时也会成为被观赏的对象[1]。对于风景名胜区入口空间而言,它既要有一般公园入口的标识、集散、交通引导等基本功能,还要树立品牌形象、为多种游客提供服务等功能。

风景名胜区入口空间作为为游人提供旅游功能与风景区形象的区域,入口空间不仅需要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还需满足游人精神上的需要,赋予其美的属性[2]。

1 还绿于民的理念

还绿于民,意旨拓展延伸绿色生活空间,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将公共空间与城市建筑进行无缝融合的绿色环保理念,是当下顺应城市发展的举措,体现出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广州白云山北门入口提升改造设计充分地吸取了还绿于民理念的精华,营造出优美的风景名胜区入口环境,实现了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本文以其为例,论述基于还绿于民的理念在风景名胜区入口空间提升改造的应用。

2 白云山北门入口概况

2.1 地理位置

北门入口区域位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北侧,以同泰路为界,紧邻松园山庄,距地铁3号线永泰站直线距离650m。

2.2 现状问题(见图1)

2.2.1 入口前后广场局促

北门现状入口广场空间狭小局促、进深不够、周边植物严重遮蔽视线导致入口缺乏标识性,前广场区域缺乏服务设施与活动场地,后广场缺乏休憩集散功能。

2.2.2 绿化界面郁闭

北门入口毗邻同泰路,同泰路以南沿白云山一侧与入口广场的绿化界面较为郁闭,缺乏慢行空间和北门引导标识,不能体现白云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特色。

2.2.3 建筑界面不明显

入口大门的建筑界面较为狭窄,且不具有白云山风景区的特有标识,整体效果不明显。

2.2.4 植物林相单调

场地的林相单调,植物毫无特色,且生长杂乱,不能凸显风景名胜区应有的植物景观。

2.3 改造重难点

北门入口植物郁闭度高,视线遮挡影响入口标识,视线开合和界面打开程度不理想。如何结合还绿于民的理念进行改造现状环境以提高北门入口的标识性是整个入口空间改造的重点。场地现状地形较为复杂,高差大,如何恰当地处理整体的景观效果及林相改造的基础上,凸显白云山风景区独有的特点是整个项目的关键和难点。

3 白云山北门入口空间提升改造

3.1 项目定位

整个北门入口的改造设计,力图尊重原来地形的基础上打造自然与现代结合的景观,打造一个彰显白云山特色的入口空间,大大提升整个风景区的标识和档次,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亲切感,实现将公共绿地空间打开并延伸至城市。

3.2 设计概念

针对项目基地现存问题,项目方案将进行整体布局优化,设计依山就势,改善景观林相。以还绿于民的设计核心理念,运用师法自然、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呈现以“山云缭绕”为设计概念的入口景观,彰显出具有白云山特色的自然山体景观魅力。

3.3 提升改造方案(见图2)

图2 北门入口改造设计方案效果

3.3.1 地形:随形就势,组织地景

现状的地形复杂,入口场地与市政道路的高差大且坡度大,如何利用并进行恰当处理成为关键。最绿色环保又节省造价的做法是随形就势,因高就低地组织地景特色,利用现状高差进行分层建设[3]。上层为入口休憩广场区,下层为入口标志区、游客服务管理区和入口集散区。整体地形北低南高,上下层通过缓坡、台阶和草坡等化解竖向高差,尽可能减少硬质地面面积,让自然景观更显主要地位。

3.3.2 布局:扩容空间,渗透绿色

北门入口现状广场空间狭小局促、进深不够,现状周边植物严重遮蔽视线,导致入口缺乏一定的标识性,行车和游人都极易忽略北门入口。提升改造方案中针对此问题对入口前广场的宽度和进深一同进行扩容处理,使入口空间在毗邻市政道路上的视野显得更加开敞、通透,让风景名胜区的绿色公共空间渗透到城市街景之中。

3.3.3 标志:构筑标志,彰显边界

在北门入口现状中,具有标志性的“白云山”三字被刻在入口大门的景墙上,由于现状广场空间的狭小局促和入口大门的视线遮挡,“白云山”三字的标识作用被弱化,使得北门入口严重缺乏自身特色的标识性。为强化北门入口标识性并打造北门入口的标志,增设了点状构筑物和标识字牌置于入口处,构筑物的造型形式提取于广州市市花木棉的文化意象,轻盈镂空的构筑物成组布局,借连绵起伏的云山衬底,如山云缭绕般的景象,打造具有标识性的边界场所。

3.3.4 建筑:消隐建筑,回归自然

北门入口空间提升改造设计秉承着还绿于民的理念,入口建筑方案从回归自然、形成地景建筑入手考虑。入口建筑主要功能包含售票、内部辅助功能及公厕,分别分布在入口东西两侧。售票、公厕等辅助用房功能的体块利用场地高差坡地的条件埋于山坡之中,顶部覆土绿化,外墙采用毛石材质,使建筑平面和立面形式统一化整为零,让建筑与山体环境更加自然地融合形成山门,达到消隐建筑的效果,彰显回归自然的特点。

3.3.5 景观:大地景观,还绿于民

此次提升改造方案在保证了入口空间的标志功能、聚散功能、引导功能、休闲功能和活动功能的基础上,在地形复杂的自然山林间营造大地景观,解决了项目的重难点,将自然归还于公众。通过将坡道隐藏于几何式草坡中,既能解决了入口上下两层的高差问题和满足特殊人群所需道路坡度的要求,又能将山体原始的地貌特点呈现出来,宛如自然而生的大地景观,亦为山门建筑创造了纯粹的山体景观背景。几何式草坡与山门建筑、标志构筑物三者的巧妙结合,传递出景观空间独有的魅力,充分体现出还绿于民的理念。

3.3.6 植物:岭南乡土,花城特色

北门入口在植物绿化景观提升方面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努力营造自然、山林融为一体的氛围,在意境烘托方面赋予其云山缭绕的文化内涵。在原有植物林相的基础上,对现状杂乱无章的植物进行抽梳清理,保留原有的现状大树,补种岭南地区开花乔木的乡土树种———凤凰木,为整个入口空间增添花城的特色,同时区分入口空间与毗邻道路的街景,并加强白云山入口空间的标识记忆。

4 结语

广州白云山北门入口提升改造设计,吸收了还绿于民理念的精髓,在保留入口山体原貌的基础上,融入了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将空间分隔、游线组织、功能安排、交通引导和标志物有效地组织结合,并巧妙地将山体的青翠绵延引进城市街景,将绿色公共空间归还大众市民。整体勾勒出一幅白云蓝天,山上青松翠柏、白鹭云集,山下建筑依山而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画卷,极大提升了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形象,促进了广州白云山的永续利用。

猜你喜欢

北门白云山名胜区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霜降(新韵)
白云山
小城故事
北门览月公仆立 书屋藏风雅仕真
广州·白云山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永远的老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