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道滨水生态景观植物营造探析
——以广州花地河生态景观林带工程为例
2021-06-29童志成单赋添陈若虹
童志成,单赋添,陈若虹
(广州市芳村市政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60)
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1]。
河涌是城市内重要的游憩景观建设空间。广州在万里碧道建设背景下,提升滨水生态景观是重要的建设任务之一[2]。
本文以广州花地河生态景观林带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案例,总结碧道滨水生态景观建设中植物营造的设计原则和施工中的重点、难点,探寻园林植物在碧道滨水生态景观营造的重要性。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花地河,是广州市荔湾区最大的内河,也是珠江航道的一条支流,南北全长约8.84km,平均宽度90m,流域面积28.4km2。北与珠江西航道白鹅潭相接,南连平洲水道,西通广佛河。
近年来荔湾区大力推进碧道建设,以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为主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基础元素,充分挖掘河流水系的生态价值、历史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计划在荔湾南片打造“荔湾特色的花地河碧道”。
2019年,花地河东岸北出口到东漖大桥段作为花地河碧道提升工程中的首个示范段,对花地河东岸沿线生态景观进行全线改造,凸显广州花城的景观特色,展现岭南水乡特色文化,提升城市的景观面貌。
1.2 项目调研
经对全场长度约4.3km的花地河东岸沿线进行了细致认真的摸查和调研,现状存在以下不足:
(1)项目位于花地河边狭窄的交通便道上,两旁乔木较多,有良好的道路绿色基调。但林相单一,且郁闭度过高,树冠相互拥挤、交叠,互相争夺阳光、水分,导致乔木长势参差不齐。
(2)植物种植散乱无章,主题不鲜明,植物景观无特色。
(3)部分区域长势较差,且树木分支点低,挡住河涌景观。
(4)河堤绿化带以常绿植物为主,特别是草本、地被、花卉品种类少,缺乏色彩和波浪形色带的变化。
(5)全线缺乏滨水景观节点和亮点,缺乏市民休憩活动的小广场,园建小品设施陈旧,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施工前现场实景
1.3 重点、难点分析
(1)总体布局:项目局部现状已不能满足市民对滨水生态休闲空间品质的追求。应该结合场地自然条件,与人文景观游览、康体健身、生态休闲等功能体系配套,从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休闲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充分场地利用自然资源,营造舒适宜人的特色绿化空间。
(2)绿化工程:包括乔木、灌木、地被、草地等。应营造自然休闲的生态环境,植物空间要与整体疏朗简洁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做到开合有致,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特性,并通过场地微地形处理,创造具有海绵城市特色的生态休闲空间。
(3)景观工程:结合荔湾门户节点现场特点,合理利用各景观元素,高标准打造景观节点,重点突出水生态保持和修复、滨水游憩、滨水休闲等功能,营造良好的景观视觉空间。
(4)配套设施:铺装材料要按照整体规划设计的理念,结合海绵城市的有关措施,合理采用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合理配置城市家具,满足市民需求。
2 滨水生态景观营造
2.1 设计原则
2.1.1 植物生态多样性原则
应坚持植物生态多样性原则,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同时满足市民不同的审美要求。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2.1.2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对地块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满足使用要求,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植物种类的选取应采用本土树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对现有树种最大程度地保留保护,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选用生态效益好的树种。
2.1.3 以人为本原则
充分考虑市民游憩、健身、交往等需求,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游玩的活动空间。运用环境中的色彩、质感、物体形态等促进市民与环境的交流。
2.1.4 景观协调原则
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2.1.5 经济最优原则
项目设计须具有经济性,以适当的投资建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工程方案应充分体现合理性、适用性、可行性,性价比高。
2.2 确定滨水生态主题
围绕“醉美花地河”主题,沿着全场4.3km的花地河东岸沿线进行园林生态景观林带升级改造,打造一岸三景四点,改造单一林相,丰富开花观叶植物,搭配园建小品、实现自然透景、简约有效,干净整洁、四季有花的效果,凸显广州花城的景观特色,展现岭南特色文化,提升城市的景观面貌。
2.3 营造重要节点景观
在施工营造中,我们引入海绵城市、郊野生态绿地等生态理念,结合现场原有的一处闲置荒废洼地,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改造成焕然一新的雨水花园,如图2所示。
图2 水榭完工实景
我们因地制宜,精心改造:在低洼处,以片植耐水植物紫娇花为主,补种水生植物落羽杉、水杉,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搭配观赏草、灌木球、开花色叶植物等进行点缀和丰富色彩,与岸边曲径通幽的旱桥、古色古香的水榭相得益彰,鸟语花香,为周边市民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观景休憩空间,如图3所示。
图3 旱桥完工实景
2.4 植物造景形式多样化
运用疏林草地植物造景理念,通过抽疏、清杂、微地形等做法,透出滨水美景。种植多层次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用观叶观花植物搭配成波浪形色带,通过季相景观的变化,打造一个高低错落、色彩斑斓、视线开阔且层次分明的生态景观林带[3]。
2.4.1 开花和观叶乔木的选择
考虑到遮阴功能和营造水岸气氛,可以选择种植观花及色叶乔木,如凤凰木、红花鸡蛋花、串钱柳、黄槿、宫粉紫荆、荔枝树、大叶紫薇、木棉、蓝花楹等,一起营造荔湾西关特色的滨水风情。
2.4.2 开花和观叶地被的选择
河堤护坡面可以种植一些多年生开花和色叶植物加草皮,既保证展示期效果,又能降低后期换花和养护成本。例如毛杜鹃、簕杜鹃、吊竹梅、风雨花、鸭脚木、银边山菅兰、肾蕨、翠芦莉、朱蕉等,其繁育较为稳定,养护成本较低。植物种类具有多样性,在花期、花色、叶色、形态等方面可以多种组合,也可有效降低养护成本[4]。
2.4.3 水生植物的选择
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分为三大类,包括:沉水植被:矮生苦草、狐尾藻、龙须眼子菜、金鱼藻、水车前、轮叶黑藻等。挺水植被:荷花、千屈菜、再力花、美人蕉、菖蒲、鸢尾、芦苇、铜钱草等。浮叶植被:睡莲、荇菜等[5]。
2.5 后期规划
今后,花地河第二、三期碧道还将继续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构建滨水绿道、水上游憩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周边设施结合的特色游憩系统。
滨水碧道规划全线贯通的三线绿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打通断点;沿线增加标识系统、厕所、休闲休憩设施,结合碧道分段主题,增加荔湾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展示设施。水上游憩设施改造提升现有码头,并对接珠江水上巴士系统。周边根据总体设计新增停车场和公交站点,设置自行车驿站,与城市绿道衔接。
3 结论
于川流于城市的河涌,打造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示范性碧道,可以进一步提升岭南水乡风貌,让城市因水而美、依水而灵动。可以凸显广州花城的景观特色,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