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综合利用价值及关键栽培技术
2021-06-29张艳红
张艳红
(山西潞安石圪节智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牡丹是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中国的栽培史长达1600多年。作为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具有籽粒饱满、结籽量高、含油量高的优良特性,牡丹籽油被广泛应用于食用油、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高端产品。2011年3月,牡丹籽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1],自此,开启油用牡丹综合开发利用的新篇章。本文总结了油用牡丹的综合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探讨了油用牡丹的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油用牡丹价值提供参考。
1 油用牡丹的利用价值
1.1 牡丹籽油的营养价值
目前食用油按照加工原料分类,主要有四大类:草本植物油、木本植物油、海洋动物油和陆地动物油。牡丹籽油属于中国特有的优质木本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2%以上,其中核心的营养价值是含量在42%以上的α-亚麻酸,α-亚麻酸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确认有13 项主要功能[2]。此外,牡丹籽油中还含有牡丹多糖、牡丹甾醇、角鲨烯、牡丹皂甙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价值详见表1[3]。和其他植物油相比,牡丹籽油的独特优势在于:牡丹籽油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酸具有完美的黄金比例:70%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的比例是1:1.5:1[4],详见表2。
表1 牡丹籽油的主要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
表2 食用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单位:%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表明:α-亚麻酸是大脑形成和智力开发的必须营养素,儿童期一旦缺乏则会出现大脑和视网膜发育迟缓的不良后果,甚至直接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等30 多种症状和疾病。
总体而言,牡丹籽油的多项营养指标都远远高于其他油种,营养价值不可估量,有着“油中贵族,液体黄金”的美誉。
1.2 油用牡丹的药用价值
牡丹作为药用植物,是历史悠久的贵重药材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已被人们所认识。牡丹的花、根、根皮皆能入药,牡丹根的韧皮部和皮层可以加工成为丹皮,丹皮是中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世传《华佗神医秘方》记载的1073 例方中,就有22 方是使用丹皮配方的[2]。
2020年2月14日,国卫办医函〔2020〕127号文件明确提出,富含欧米伽3 的脂肪酸(α-亚麻酸)的肠内营养制剂首次被纳入了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
1.3 观赏生态价值
牡丹拥有华贵雍容的自然属性和富有神韵的文化内涵,使牡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油用牡丹每年春季开花,开花时节牡丹种植地遍地都是花海,非常赏心悦目,很适合旅游观光。同时,权威部门测定结果显示,在风沙区种植的油用牡丹,能够减少风蚀达,可以有效降低风速[5]。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新型牡丹木本油料产业的同时,可以发展旅游观光,还可以促进国家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 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技术
2.1 品种选择
目前,在全国用于栽培的油用牡丹品种主要是凤丹和紫斑牡丹。
凤丹牡丹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到温暖带气候区,栽培区域遍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区年平均气温是11.3~16.2℃,极端最高温度41.5℃,极端最低温度-18.3℃,降水量在589~1400mm之间。凤丹牡丹具有结籽率高、长势强、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特点,在pH6.5~8.0 土壤上均可生长,目前在全国栽培较为广泛。
紫斑牡丹属寒冷干燥生态型,正常生长区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栽培区主要分布在以甘肃为中心的西北各地,主要分布区年平均气温5~12℃,极端最低气温-15~-28.7℃,年降水量350~600mm之间。紫斑牡丹抗寒、抗旱、耐瘠薄,在pH8.0~8.9 的土壤也可生长,生态适应性极为广泛。
2.2 栽培管理技术
现以凤丹牡丹在山西长治地区栽植为例,浅谈油用牡丹的关键栽培技术。
2.2.1 地块选择和栽植时间
油用牡丹种植地块宜选土质疏松深厚、不积水、透气性好的向阳地块,以沙壤土为最佳。低洼地和高湿排水不良地不适合种植。牡丹根系的快速生长期是在秋季,秋季是种植油用牡丹的最佳时期,栽植后当年根系可以得到恢复。在长治地区最佳种植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种植时间对成活率影响极大,若种植过早,根系生长旺盛期还未结束则会造成根系严重损伤,导致种植后长势不强。种植过晚,导致根系后期生长不足或长根困难,在种植翌年会出现假活现象。
2.2.2 整地和种苗处理
种植前将土壤深翻30~40cm,旋耕15~20cm,起到使土壤疏松透气、去杂草、平整地块的作用。整地的同时,应施入底肥和杀虫杀菌剂。施肥以有机肥为最佳,每亩腐熟的厩肥1500~2500kg或有机肥成品。一般选用两年生健壮实生苗,种植前将折断根或过细过长根进行修剪,剪至根系长度为15~20cm;用根部杀菌剂进行浸根灭菌消毒处理。牡丹种苗不宜长期保存,应随起随栽。在栽植前使用ABT1号生根粉溶液处理裸根苗,可有效提高种植成活率。
2.2.3 栽植密度和栽植方法
在长治地区种植油用牡丹密度一般为每亩2500株左右,种植株行距为40cm×70cm为宜。栽植时,用铁锨直插入地面,别开一条宽为7cm、深为34cm左右的缝隙,放入牡丹苗单株,确保根系舒展,拔出铁锨,使根茎部略低于地平面2cm左右,进行踩实以确保根与土壤紧密接触。栽植后进行覆土,高度15~20cm以上,有利于保墒越冬。
2.2.4 管理技术
油用牡丹种植后前3年需锄草,3年后锄草量逐渐减少。牡丹根为肉质根,不耐水湿,应确保根系周围排水良好。油用牡丹种植后当年一般不需要追肥,从第二年开始,在入冬前,每亩施40~50kg 复合肥之外,加施150~200kg 饼肥。有条件的话,春分前后,每亩施用40~50kg 复合肥;栽植翌年春天,出现花蕾要及时摘除。种植翌年秋季植株停止生长后,进行平茬,剪除地面3~5cm以上部分,保持剪口水平、平整,然后进行覆土,高度10cm以上。每年春秋季,根据油用牡丹枝叶分布空间进行整形修剪,目的是去除过密病弱枝、“回缩枝”。
2.3 种籽采收
长治地区种籽进入成期熟一般在8月下旬。油用牡丹进入成熟期可进行采收的显著特征是:当蓇葖果呈现熟香蕉皮黄色时。采收果荚后,按宽70cm、厚度35cm左右条状摊放于室内,室内确保阴凉通风,完成后熟。大多数的果荚在10~15d后自行开裂,爆出种籽,在此期间,需每隔1~2d翻动一次,预防发霉。
3 油用牡丹研究展望
油用牡丹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油用牡丹的综合利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今后油用牡丹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①牡丹的种类非常丰富,但油用牡丹品种太单一,且紫斑种苗资源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大面积推广需求,需要培育适宜当地生长的油用牡丹优良新品种,加快我国油用牡丹推广进程;②为完善油用牡丹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成活率,迫切需要制定油用牡丹栽培技术规范体系;③深入研究牡丹籽油中含有的核心营养成分,为开发新产品以及促进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