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的效果

2021-06-29周敏婷

智慧健康 2021年15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脏腑艾灸

周敏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此技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显示出众多优点,如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手术创口小等,因而深受患者青睐[1]。虽然具有上述优势,但腹腔镜技术因手术过程中建立气腹和麻醉的原因,术后易出现腹胀和胃肠功能恢复缓慢等并发症发生,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研究指出,采用耳穴压丸、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治疗干预,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方面起积极作用[2]。现探究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予以穴位按摩与艾灸共同干预下减轻腹胀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8月我科接收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4例为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研究组(42例),均为女性,手术麻醉方式相同,手术时间相差不大。对照组年龄在24~37岁,平均(30.6±5.9)岁。研究组年龄在24~37岁,平均(30.6±5.9)岁,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与剔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研究所选病例均是首次行腹部手术者;研究所选病例均≥24岁;患者对研究开展知情。

1.2.2 剔除标准

精神功能严重障碍者;伴有其他内科病症者;对研究开展不配合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行健康宣教包括术前和术后饮食指导、早期活动的重要性等,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开展治疗的重要性,加深患者认知能力,帮助其树立信心。对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实施干预。选穴:取中脘穴、双足三里穴和双内关穴等穴位;方法:对内关穴与足三里穴位分别用拇指指腹按压2min,中脘穴反复用指腹揉压3min,以每分钟30次频率进行,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接着对上述穴位行艾灸治疗,开展温和悬灸法,以点燃的艾条在距穴位上方2寸位置开展温和灸,固定施灸部位,直至艾条燃尽,时间约为20min,灸后局部皮肤呈微微潮红状,根据患者感知温度对施灸距离适当调整。在实施时护理人员应多询问患者感觉,艾灸需防烫伤,记录实施时间和对患者情况详细记录,便于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1.4 评价标准标准与指标观察分析

对治疗后患者腹胀疗效情况评估,以显效、好转和无效的标准划分,其中在术后24h 内排气恢复正常,腹胀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排便,满足以上即为显效;术后24~48h 恢复正常排便、排气,腹胀症状减轻显著,满足以上即为好转;术后48h未有排气、排便,腹胀程度减轻不明显,有加重趋势,满足以上即无效。对比观察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统计选择SPSS 23.0,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评定用t检验;患者腹胀治疗疗效,腹胀发生率评定用卡方检验。当P <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腹胀治疗疗效结果比较

研究组的腹胀治疗总有效率是97.62%,对照组患者腹胀治疗总有效率是78.57%,研究组腹胀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患者腹胀治疗疗效结果比较[n(%)]

2.2 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胀发生率结果比较

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长(P <0.05),见表2。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腹胀发生率为26.19%(11/42),高于研究组的7.14%(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P=0.001<0.05)。

表2 比较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表2 比较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3 讨论

腹胀作为腹腔镜术后患者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是因二氧化碳气腹后浊气壅滞于中焦,中焦运行不畅则气无法降解,气阻滞于腹中,进而出现腹胀情况。此外,手术后患者多耗伤正气,气亏血虚,气滞血瘀,脏腑间有气血,致气血流通受阻,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发生腹胀。病症的发生虽然不会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带来威胁,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影响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患者舒适感以及延长住院时间[3]。通过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助于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从中医整体观分析,经络与体表和脏腑密切联系,能够有效串联人体脏腑组织,若某一脏腑出现功能失调或障碍,则会波及其他脏腑乃至全身,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在此次研究中运用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的干预方式,穴位按摩双内关、双足三里、中脘穴能起到和胃理气、健脾行气和温经通络功效。其中,足三里为胃经募穴之一,主治胃肠病症,又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内关穴主治呕吐,对手术麻醉与神经性呕吐所致的呕吐恶心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对患者心功能与胃肠功能进行有效调节。中脘穴是六腑之会,任脉经穴,起培补后天与健脾益胃之功。临床上,常选用足三里穴,同时配用中脘、内关等穴,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除此之外,穴位按摩还能对局部气血有效调和,使气血运行畅通,进而减轻腹胀症状。中医理论指出,人体右侧主降,左侧主升,因此在进行按摩期间,循经以右侧为主,上重下轻,从上至下,从而能使人体降泄作用加强,通过开展平补平泻手法,能有效防止刺激过强,重在对局部气血调和,使患者腹胀感减轻[5]。穴位艾灸的作用也是一样,艾灸疗法借助艾与火的温热刺激,温通气血,“虚则补之,实则泄之”,以利经络传导,能有效畅通气血,调整胃肠气机,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排气排便,消除腹胀[6]。

研究结论得出,腹胀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腹胀发生率高,说明予以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后开展穴位按摩与艾灸共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对腹胀发生有效预防,使患者舒适,促进术后恢复,应用价值高。这两种治疗方法的联合运用能加快肠道组织血液循环,促进消化腺体分泌,增强肠道蠕动节律,使肠道传送有力,因而能起到肠道通利、调理脾胃的目的。穴位按摩和艾灸运用方法简单易行,但需定位准确,需要护士要有一定的中医知识,对于穴位按摩和艾灸具体实施时间和运用效果可进一步的研究探讨,还可以寻求其他更好地中医护理干预方法。

在王玉梅[7]等研究中,取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发生腹胀者为对象,予以部分患者穴位按摩发现,能起到对脏腑调节作用,益气行血,有活血通瘀功效。在宋戎[8]等研究中,取13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者为对象,予以部分患者艾灸治疗发现,能起到理气消滞、疏调脏腑功效,还具有调和气血、健脾和胃的之用。经结合他人阐述由此能得出,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对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在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方面起有效的作用,促进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病情,能降低腹胀发生率,加快胃肠功能恢复,且此中医护理操作简单易行。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脏腑艾灸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婆婆迷上了艾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千万“别”艾灸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