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支气管热成形术(BT)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术后近期(术后3周)呼吸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021-06-29周志亮

智慧健康 2021年15期
关键词:对症平滑肌支气管镜

周志亮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广东 高州 525200)

0 引言

作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按照病情轻重,可将支气管哮喘分为轻、中重度三期,大多数哮喘患者经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及吸入大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但重度哮喘患者病情仍然控制不佳,此类患者占所有哮喘人数的5%~10%。支气管热成形术(BT)直接作用于气道平滑肌,利用射频消融技术,可有效控制病情。该治疗方式适用于18岁及以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和长效的β-受体激动剂治疗没有得到良好控制并且能够耐受支气管的镜检查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1]。在安全性方面,经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后,短期内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但无相关致死性事件发生,经对症治疗均可缓解。本文将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热成形术后近期呼吸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纳入标准:①经GINA(全球哮喘防治创议)4级以上标准药物治疗,但病情控制不佳;②年龄≥18岁;③可接受支气管镜检查;④可配合随访,签署BT 治疗之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上气道机械性阻塞、肺气肿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②合并血液系统者;③存在肾功能衰竭、未控制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冠心病患者;④阿托品、利多卡因等支气管镜操作所需药物过敏者。所选患者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63±2.14)岁,平均病程(5.41±0.98)年。

1.2 方法

手术设备包括日本Olympus 生产的BF260支气管镜;美国Asthmatx Inc 生产,Alair 支气管热成形系统。予以患者全身经脉麻醉,经患者口腔喉罩置入支气管镜,使其达到选定肺叶的最远端支气管,伸出导热管与气壁接触,在支气管镜直视下,释放射频能量,按顺序烧灼气壁,射频持续时间为10s,整个过程烧灼位置不重复,且连续进行,直到所有选定支气管均完成射频治疗。患者术后哮喘药物同治疗前,术前第3d 至术后第1d,予以患者口服泼尼松(国药准字:H44020682,广东华南药业生产),剂量为40mg/次/d[2]。

1.3 观察指标

记录BT 治疗后患者呼吸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所选患者1s 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以及1s 用力呼吸容积(FEV1)。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近期呼吸不良事件

40例患者行BT 治疗后,出现的呼吸不良事件分别为咳嗽4例(10.00%)、喘息2例(5.00%)、肺不张3例(7.50%),总发生率为22.50%(9/40);大部分患者呼吸不良事件发生1周后,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或自行缓解,患者预后良好,未发生死亡、恶性心率失常、气管插管等严重不良事件。

2.2 肺功能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40例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表1 40例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3 讨论

重症哮喘也称难治性哮喘,患者经过联合治疗、高剂量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需要维持大剂量吸入长效β 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但哮喘症状表现仍然表现为“未控制”状态。在炎症刺激下,气道平滑肌收缩力增强,出现气道平滑肌肥大、增生等情况,哮喘反复发作导致气道平滑肌痉挛,进而引发气道重塑、气流受限加重以及气道狭窄。气道平滑肌增生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学者指出[3],在减轻起到平滑肌增生方面,常用哮喘治疗药物效果甚微,去除气道平滑肌,对其进行靶向治疗,现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课题。BT 在支气管镜直视下,对重度哮喘患者行介入治疗,是一项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较为理想疗效的新技术,射频探头以受控的方式加热乳汁,将射频能量传导至气管壁,减轻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减少其细胞熟练,以此有效改善哮喘症状。目前,诸多研究表明[4],在重度哮喘患治疗中,BT 是药物治疗的有力补充,可减少哮喘药物使用以及哮喘发作频率,增加哮喘无症状天数,故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治疗。经BT 治疗后,气道平滑肌无瘢痕和再生现象,平滑肌细胞已被纤维细胞取代或已经消失、退化。但经临床实践可知,BT 术后患者在短期内内,一般在3周内,会出现头痛、肺不张、咳痰、咳嗽等加重症状,可自行缓解或在对症治疗后缓解,远期并发症尚未发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50%,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或自行缓解,患者预后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有学者研究发现[5],气道痉挛、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均为BT 治疗后典型不良事件,还有部分伴随头痛、咽痛、胸部不适以及发热等非典型症状,术后不良反应均在近期发生,平均发生时间为2.16d,经过3~7d 治疗后,可得到明显缓解;其中需要接受对症治疗及可自行缓解的患者占比分别为42%、58%,术后气道高反应性、术前哮喘用药及麻醉药物的应用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相关性。2014年2月,BT 治疗于我国上市,由于应用时间尚短,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BT 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及病例选择标准仍然借鉴、沿用国外标准。国外BT 操作指南指出,为改善术后气道局部水肿,减轻操作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建议予以BT 患者口服泼尼松治疗,应用时间为术前3d 至术后1d,剂量为50mg/次/d。鉴于我国重症哮喘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将围手术激素给药方式调整为术前3d 和术后1d 给药,剂量为40mg/次/d。还有学者指出[6-7],重度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值、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病程、年龄、性别、口服激素以及呼吸机应用史等因素,不影响BT 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但患者血嗜酸粒细胞水平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嗜酸粒细胞水平升高,说明患者哮喘程度较重,全身炎性反应水平较高,患者呼吸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想要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提高BT 治疗的安全性,应进一步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尽可能在术前改善患者肺功能,密切观察各项生化检查结果及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密切关注患者术后反应,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以此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切实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8-9]。

综上所述,在重症哮喘治疗中,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后,患者近期无严重呼吸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患者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对症平滑肌支气管镜
大蒜素抑制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经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效果观察
中药泡茶要对症 体质差异方不同
ALOX15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瘦素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及ROS表达的影响
ANO1抑制剂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
视觉科学
“对症”下药不一定对